分享

建设生态果园的基本思路

 stoneccf 2017-04-26

 构建完整的果园“生物链”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因素,在常规果品生产中,动物和微生物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建立生态果园,需要强化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需要本着循环高效、永续利用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建设一些配套工程,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在这个生物链条中,要重点增加动物和微生物环节。动物环节包括畜、禽、蚯蚓、昆虫等,可以直接增添,也可以通过增加植物的多样性,间接增加动物种类;微生物的作用则可以通过建沼气池、堆肥腐熟、青贮氨化、增施微生物肥料和拮抗等方式得意实现。

生态果园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地域综合体。构建生态果园要从果园生产系统的综合性、协调性、动态性、实践性等出发,坚持以生态系统、经济系统、技术系统的综合化为重点,以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最大化为目标,以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基础的地域差异为依据,以实践检验和信息反馈为动力,不断修正、充实和提高的果园生产系统各要素的功能,逐步完善生态果园的结构。

建设生态果园要在以果树生产为主体的前提条件下,以土壤和地力培肥为中心,把果园生草和养殖作为开发的重点和突破口,并通过沼气发酵的纽带作用将果园种植和养殖连接起来;同时在果树行间和田边地角广种牧草,逐步使整个果园被多层绿色植被所覆盖。尤其是果树栽培、果园生草和畜禽养殖等综合发展,坚持走以草养畜、以畜积肥、以肥沃土、沃土养根、养根壮树、壮树丰产的发展道路,使果园步入草多-畜多-粪多-地肥-树壮-果优产量高-综合效益好-果园物质能量返还充足的良性循环轨道,不断为果园引入更多、更高效的生态元(物种),增加生态果园的生产环节,延伸和充实食物链,完善废弃物的分解还原链,构建农产品加工链,使果园多种产业相匹配,将果园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循环高效、物种更齐全、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强大、效益更持续、环境更优美的生态系统。

促进果园生态资本存量的递增

农业生态资本广泛存在于“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之中。“植物库”是贮存植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生物质能的场所,如森林、果树、牧草、农作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生物质能的场所,如森林、果树、牧草、农作物等绿色植物;“动物库”是贮存光合初级产物经食物链转化而成的生物质能的场所,如家畜、家禽、鱼类和野生动物等;“土壤库”是贮存光合初级产物经动物、微生物转化和分解后所形成的生物质能的场所。贮存在土壤中的生物质能是土壤生物学肥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土壤生态资本存量的主要来源。土壤生态资本存量包括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通透性、保水保肥性能、微小软体动物(如蚯蚓等)的种类和数量等。贮存于果园“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中的生物质能统称为果园生态资本存量。

生态果园是一种可持续农业形式,其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持续性是源于果园生态资本存量的非减性和递增性。果园生态资本存量的消长、盈亏和动态变化是衡量该系统的生态与经济能否持续的重要标志。生态资本存量在“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中的积累和贮存的数量越多,果园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态与经济的持续性越强。“生态赤字就是指生态资本存量出现亏损,生态资本存量轻度亏损,导致生态经济系统失衡;重度亏损,导致生态经济系统崩溃。

生态资本存量是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果农获得高效、持续、稳定的经济利益的主要源泉。果树产业的经济持续性依赖于果树产业的生态持续性,生态持续性则依赖于果园生态资本存量的非减性和递增性,其中生态资本存量的递增主要体现于生物多样性的保存与增值。为此,建设生态果园必须运用多项技术和管理措施,着力培植和丰富“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中的生态环境确保果园生态经济系统的高效、有序、稳态、持续运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