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厢记7红娘的连环套

 金色年华554 2017-04-27


内容简介:张生一病不起,莺莺开出“药方”,红娘巧妙设套让老夫人最终同意莺莺和张生的婚事。

全文:

张生是一病不起,这次是病得很重,确实病得很重。这个病都惊动了老夫人,老夫人就派医生来给他看。当然,最着急的是红娘和莺莺,特别是莺莺,莺莺知道张生这个病怎么来的,莺莺知道现在治这个病的只有谁?所以,莺莺把红娘叫过来,说:张生身体不好,我现在开一个药方,你去拿了送给张生。红娘这一次真的是不敢传这个信了,罢了吧,罢了吧,小姐!我真是认识你了,你不要把他的命搞掉,我不敢给你传什么信了。还敢吗?就是这么传信,来来往往,张生生病,得了这么重,莺莺就“好姐姐”,央求她,去吧,去吧,救人一命,我这个药方是救他命的。这么红娘,才把莺莺写的药方拿到张生那儿去,张生一看到这个药方,书呆子,情绪大起大落,一看到这个信,马上又喜笑颜开。

是什么药方呢?写的是什么东西呢?红娘莫名其妙,张生刚刚还是病哼哼的,红娘刚进来的时候,张生就说:红娘啊,红娘,我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了以后,你也脱不了干系,都是你骗我,和你小姐两个人骗我,你来来回回地传书,我家小姐念叨你有一千次了,心里怎么想你啊,你家小姐写信来约我去约会,全是假的。刚刚还在责备她,现在药方一看,大喜过望,马上浑身就来了精神了。那这是一个什么“药方”呢?莺莺是医生吗?

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像莺莺这样的大家闺秀,她不可能是医生,因为在莺莺生活的那个时代,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她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那么不是医生的莺莺,她会开出什么样的“药方”呢?张生看到这种“药方”时,为什么会有异乎寻常的表现,这当中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我把她开的药方念一下,她开的是什么药方:桂花摇影夜深沉,醋酸当归浸,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一服这方儿最难寻,两服令人恁,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撒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

一般读《西厢记》的人,对这个药方蛮难翻译的。这个药方怎么翻译呀?首先,我要跟大家说明的是什么呢?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有专门的一体叫“药名体”,就是把许多中药的名字,把它镶嵌在诗里面,叫“药名体”。中药的名字,很有意思。它取得这个名字,和西药的名字不一样,它都有点意义,在这个药方里面,哪些是姚呢?规划、当归,当归大家知道是一味药,“知母”是一味药,“使君子”是一味药,最后参,大家都知道了,红参、白参,那个参,是一味药。

这个药,我曾经把几味药,把它排开,我给搞中医的朋友看看,他说这什么药啊,又没有重量,没有什么,而且这些药,怎么能合在一起啊?你不要开玩笑了,这什么药方啊。可见,它也是一首,像这个是一首曲儿一样,像小曲儿一样的那种体式,把药名镶嵌在里面的。什么意思呢?“桂花摇影夜深沉”说的还是什么呢?夜里面,深夜的时候。“醋酸当归浸”,醋酸大家知道,就是醋,通常古人把醋酸通常是指文人,文人不是很酸吗?你想,张生就酸得很,一开头就报,小生张名珙什么的,猜诗谜的时候,红娘说你猜的对不对呀,我怎么会不对。张生就有点酸嘛,通常是指文人。“当归浸”表面上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桂花是一味药,要把它和醋泡在一起,它的寓意是什么呢?“当归”就是归来,回来,说得什么,深夜的时候,我到你这儿来,“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说这个药啊,要什么呢?要摆在地窖里,慢慢地窖藏,摆在深处,要把它窖藏起来。这也是用的中药的方法,中药有的时候,有的地方蛮古怪,叫人想不清,就像我们那个酒,埋十年,二十年,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躲藏起来,就像把药、把酒,摆在窖藏子里面,深深地埋藏起来。躲起来,藏起来,“这方儿最难寻”。这个地方最难找,不能让人知道,最难找。“一服两服令人恁”你吃一服也好,你吃两服也好,这药随你的意。什么意思?让我们尽情地欢乐,前面她要向张生解释,前面为什么会那样呢?实际上她都委婉地向张生解释,以前她之所以那样是什么呢?怕的是“忌的是知母未寝”,我当时之所以那样,我是怕母亲还没有睡熟,还没有睡觉。怕她知道我们的事,所以,今天这个事,也是这样,为什么要深夜呢?让母亲睡熟以后。“忌的是红娘撒沁”,我本来怕的什么?我怕的就是红娘去走漏风声,红娘不是小保镖吗?莺莺始终对红娘邮电部放心嘛,她是老夫人摆在莺莺小姐身边的一个小耳目嘛,现在我把这个药给“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是什么意思呢?这服药你吃了以后,你的病一定会好的。I实际上她是用药名体的,一支小曲儿,向张生说我们再一次地约会吧,我以前之所以这样的话,是有种种原因的。

然后,在这个药方下面,她附了一首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宪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寄与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这首诗如果翻译一下,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它按照现在新诗的方式,翻译一下:别把那些不当真的事,放在心上,弄垮了身体,对不起老天,没想到当初为难中,你保全了我,一片痴心,却变成了你的灾险,你的深情厚意,使我不能再遵守礼教,这首诗就是我与你终身相伴的誓言,不要感叹爱情的遥远,让我们今晚享受结合的甘甜,这是一首定情诗。你说,张生看了能不激动吗?再明白不过了,莺莺终于冲破了心底里那个礼教的阴影,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就在这天晚上,莺莺和张生私下结合了,自作主张做了夫妻,没有按照礼教正常的规矩。当然,张生和莺莺,他们是心心相印,他们是冲破了礼教的束缚,而私自大胆地结合在一起。但是,他们能不能走向一个美好的结局。并不是由他们两个人决定的。大家想想看,还有个老夫人在那儿,老夫人一句话,那你就成不了夫妻,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整个社会的规则,你不能违反的,就像现在,你必须有结婚证,你没结婚证,你不是正式夫妻。所以,老夫人她能否同意,就是一个关键。还有,莺莺是订有婚约的,她是有未婚夫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呀,所以虽然这个两个年轻人,选择了那种自己认可的爱情,这两个年轻人,在爱情上获得了自由,但是能不能,最后得到自由,社会最后能不能承认,还不知道。这里面,最要紧的是老夫人。

很显然,莺莺和张生的私下结合,有着极大的风险,因为他们这样做,严重地违反了封建礼教,那么,一旦这种事情被老夫人发现了,江蕙怎样呢?老夫人会容忍他们这种大逆不道的做法吗?而发生这种严重的事情,红娘居然没有向老夫人报告,红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面对严厉的老夫人,红娘将如何应对呢?

果然,大约过了这么一个月左右,事情发现了。老夫人发现了这个事情,她看到莺莺的神态跟平常不一样了。老夫人嘛,对女儿是很关心的,而且是母亲对她神态各方面了如指掌,一看莺莺神态跟以前不一样了。然后,又听到欢郎说,说是姐姐经常深夜,到花园里烧香,很晚很晚都不回来,要我先回来,他们还在那烧香,老人马上敏感到,不好,出事了,怎么办?赶快喊红娘来问,红娘是她安排在那儿的保镖,是她安排在莺莺身边,小姐面前的一个监护人啊,所以赶快唤红娘来查问,这个事情,红娘一听,老夫人查问到后花园烧香的事情,她就知道事情败露了。莺莺一听,坏了,事情败露了,红娘你无论如何,替我遮盖一下。不能让老夫人知道,红娘说,我也不知道,说得过去,说不过去,到时候看哪,莺莺吓死了,红娘去了,到了老夫人那儿。那当然家法伺候,过去的加法有各种各样的,最简单的就是棍子。老夫人阴沉着脸坐着,家法已经摆在旁边。过去这家法,大家不知道,家法它严重到什么程度?过去中国古代的法律,是很有意思的。家法可以在家庭里面来施行,也可以在宗庙里面施行,家法打死人是合法的。家法处置,是任何人不能干预的,就是家庭自己有处置自己家庭里面任何一个成员一个正当的合法的权利,只要我的处罚是正当的,这个事情是很严肃的,也是很严重的。红娘去,红娘面临的是一场非常严重的考验,老夫人阴沉着脸在那儿,我们看,红娘她是怎么来面对这一场大的灾难,对红娘而言,对莺莺,对张生而言,都是一场非常重大的考验。根据当时的法律,老夫人是完全可以把张生送到官府里面治罪的,而老夫人想的本来就是这样想的。

我们下面来看,红娘来了:“老夫人!”“跪下,小贱人,小姐跟你晚上到花园里烧香是怎么回事啊?哪个要你们去的?”红娘怎么说,先说不知道。“哪个说,我们到后花园去的,谁说的,谁看到的,谁看见的?”“欢郎说的,你给我从实招来,你老实说,我可以饶了你,你不老实说,我家法在这儿”。红娘怎么办?第一步不承认,不行。

第二步,是有这个事,是这么回事儿。张生生病了,那么我和小姐,去看看他,小姐和他已经是兄妹啊,当然要去看看了,看的时候,张生就跟小姐说了:“谢谢你们来看看我,红娘你先回去吧,让小姐在这儿待会儿。”我就让小姐落在后面,我就先回来了。老夫人一听:“这还得了,她是一个姑娘,你让她落在后面,怎么行呢?你做了什么事啊?”第二步什么呀,小姐是自愿的,小姐是你的亲女儿啊。这个时候,她不能把张生前前后后,虽然是从实招来,但是她不能,说张生写了一封信,怎么怎么的,她只是说,张生说,你先回去吧,让小姐再待会儿,然后小姐就留在那儿了,小姐自愿的,是你女儿喜欢人家,老夫人一听着急了,你怎么让她在后面呢,快说怎么怎么的,第二步说,这是小姐自愿的。

第三步就说,索性把情况挑明,现在小姐和张珙,和张生,一双心意两相投,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天天晚上在一起,老夫人不瞒你,已经一个多月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看你老夫人怎么说?老夫人这个气啊,老夫人说:“好啊,这个责任丢在你这个小贱人身上,都是你这个红娘”,就要动家法呀。红娘说:“责任不在我,在你老夫人”。

第四步,追究责任,哪一个的责任,不是我红娘的责任,是你老夫人的责任。这岂有此理呀,怎么是我老夫人的责任呢?第一条,你言而无信,当初兵围普救寺的时候,是你要方丈当中宣布,哪个退了贼兵,就把女儿许配给他,求把女儿嫁给他。否则就不会有这个事了。人家张生,一封书信,退了兵了,你本来已经许诺的,人家本来已经要成夫妻了,是你许诺的,你言而无信。你言而无信也就罢了,第二,你处置不当,你言而无信也就罢了,事情过后你竟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那你就应该想法子,把张生打发走,你还把他留住在普救寺里面。这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你又许诺了他们做夫妻。那在一起,怎么能不出事呢,是你老夫人处置不当。你把他们留在这儿,一心一意要结婚的两个人,那当然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你老夫人。

红娘的这种分析,确实很有道理,似乎句句都在情理之中。那么,做事非常古板的老夫人,她能够听得进红娘的这种意见吗?她会承认自己的过失吗,而要想使得老夫人乖乖听话,跟着自己的思路走,红娘她还会有什么高妙的计策,来进一步打动老夫人呢?我们现代人会从中会受到哪些启发呢?

没办法,老夫人一想,这说的有道理,老夫人拿什么话回啊。第五步,分析后果,你老夫人承认,你老夫人没话说,承认了这个事情,我就来跟你分析后果,这个事情,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为你老夫人照相的话,你要赶快悄悄地把事情平息下来,这个后果,最好是要平息下去才好,否则后果对崔家不利,对崔家是很不利,对你老夫人声誉也不好,为什么呢?

第一,辱没家谱。怎么叫“辱没家谱”呢?过去每一个家族,每一个佳都有一个家族,记着一代一代的人,家谱就是体现这个家庭时代的经历,也就是记载着这个家庭的荣誉吧。现在你家里出了这个事,你女儿现在跟人家偷情,你不是辱没家谱吗?有一个女儿,如果不遵守当时的礼教,辱没家谱。辱没家谱,就是使你崔家的声誉受到影响,使你崔家的名声受到影响。这个传出去不好。

第二,有恩不报,人家再一追问,这个崔相国,人家是一个大假仁假,他的女儿,怎么跟一个小夥子,那个小伙子,是谁呀,怎么会两个人认识的?人家说了,是人家在普救寺围起来,你老夫人宣布,怎么怎么的,好啊,有恩不报啊你,有恩不报的话,是被人们认为,是瞧不起的,是认为是错的,有恩必报,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规则啊。你怎么能有恩不报呢。

第三,治家不严。你老夫人,最后所有的这一切,归结为什么呢?你老夫人治家不严。如果依你老夫人现在把张生朝官府一送,官府来问了,怎么回事?是你宝贝女儿,自己愿意的,很显然嘛,这样你崔夫人,也要落的一个治家不严之罪。

第四,有损声誉。官府再一细问,你老夫人声誉到哪儿去呢呢?西文一下整个的过程,你老夫人背信弃义,既不报答张生的恩情,又反悔婚约。你老夫人的名声往哪儿搁,再说了,莺莺是你的骨肉,是你的亲生女儿,再看看张生这个人,不要说,他有恩于你们崔家了,他是个读书人,如果他将来成就了功名,你现在这样,你老夫人良心上说得过去吗?人家救了你啊,他成就了功名,将来你老夫人怎么面对他,你怎么说得过去。责任是什么,后果是什么,讲得清清楚楚,老夫人没话说了,到了这个时候。

第五步,出谋划策,她来出主意了,这个事情,怎么来处理呢?红娘来为老夫人谋划了,前面一步一步,来了个连环套,一步一步,到了这,红娘她最后来出主意了,老夫人这个时候,她说到张生了,张生这个人还可以嘛,既然是这样的话:“莫若怒起小过,成就大事。”你把他这个小小的错误,你就把它放过去,要成就他的大事,“撋之以去其污,岂不为长便乎”。你来雕琢他,调教他,使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就他的事业,这才是长久之计啊。好了,一步一步套下来,把老夫人说得哑口无言。一开始,我不承认,哪个看到她,一看瞒不过她,索性跟你把事情挑明,然后一步一步说下来,条条都在“理”字上,这个红娘还真是厉害啊,她这个连环套下得好,她这个连环套,实际上抓住两个:

第一个,抓住你这个母女之情。母女之情紧紧抓住,莺莺是你的女儿,你是她的亲生的母亲,紧紧抓住。  

第二个,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你老夫人不是讲教化吗,我就用教化来说你。所谓“辱没家谱”什么等等,归根结底是什么?是一个教化的问题。古代的教化最根本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现在,这个“五常”里面,老夫人你说,你丢了几个“常”,这有“五常”啊,你老夫人“五常”里面,缺了“三常”,你允婚在先,而又悔婚,视为不“信”,你不讲信用。张生有恩于你,你不报,视为不“义”,你是不义之人,人家有恩于你,你不去报,你把这个事情捅出去,家丑外扬,整个辱没了家谱,女儿的名声往哪儿搁,你是不“智”,你不聪明,你做这样的蠢事。如果你现在同意了这桩婚事,让他们结为夫妻,然后,让莺莺再去调教他,让他成就一番事业,这才是“仁”,这才是仁厚之心。而且你让他们结婚以后,这事就没了嘛,他们正式地成为夫妻了,也符合礼了嘛,仁、义、礼智、信,“五常”皆有,都具备了。

小小年纪的红娘,真是聪明绝顶,她这种分析,确实非常在理,几乎句句击中了要害。那么老夫人,她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人生准则,而采纳红娘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吗?老夫人她会甘心情愿地受一个小丫鬟摆布吗?而轻易地就接纳张生这样的人,做自家的女婿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老夫人这一人物形象呢?

老夫人一听,确实这么回事。当然,确实这么回事,怎么办呢?你这个小贱人说得也对,罢了,罢了,就我轮到了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女儿呀,就把莺莺嫁给他吧。红娘,你把莺莺叫过来。莺莺一听,这个事情当然是吓死 了。红娘说:“没事了,去呀,说让你嫁给张生呢”。

莺莺过来了。老夫人就跟她说:“莺莺啊,我是怎么教导你的,你怎么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你真是我的孽障呀,我如果告到官府的话,丢了你爸爸的脸啊”。他是相国,丢了我们崔相国家的脸面啊。算了,算了,罢了,我现在就把你嫁给他吧。红娘,去把那个小畜生给我叫过来,又把张生叫过来,一肚子气。张生一听这个事,当然是吓得要死了,他老是问红娘,这个事。他就说老夫人怎么知道这个事的,她是怎么知道的,你现在问怎么知道这个事干什么,你要想怎么处理啊?所以红娘就笑他,你看你,一看上去好像挺能的,一碰到大事,一点用多没有。银样蜡枪头,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比喻,一根枪银晃晃的,好像包了一层银子做的,好像很锋利,其实是蜡做的,真正要派用场的时候,没用了。告诉你吧,是我自首的,现在好了,小姐嫁给你了,去吧。张生这才赶到老夫人那去,老夫人见到张生,你这个秀才,你是个什么德行呀,你作出这样的事情来?罢了,现在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你了,但是,我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我已经连续三代了,没有招过白衣女婿,没有功名的人,我是没有招过的,所以请你马上进京考试。我替你把媳妇给养着,你给我进京去考试,考取了你回来见我,考不取你别进我这个家门。张生当然别无选择,事情就这么定了。所以,当莺莺和张生,遭受着爱情巨大的一场风险的面前。黑云压城城欲摧,当时的那个情势,老夫人愤怒啊,如果老夫人一不冷静,如果没有红娘,莺莺吓死了,张生更是一个看上去蛮灵光的,碰到一些事情,什么主意也没有。老夫人如果一冲动,把张生往官府里一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头的乌云,被红娘一阵轻风,吹得云消雾散。

红娘确实非常聪明,她的连环套也确实很有章法。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红娘之所以能够把老夫人,一步一步地套到自己的思路当中来,从而让老夫人同意张生和莺莺的婚事,这主要是因为红娘能够站在老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能够设身处地为老夫人着想,为她排忧解难。尽管老夫人最终有点不甘心,提出了附加条件,马上要张生进京赶考,这多少让人觉得,老夫人有些难缠。

所以,历来讲《西厢记》,包括我们现在大学课堂上,包括我们看外面的各种各样的论文什么的,专家们谈《西厢记》里面的老夫人,都说这个老夫人,太不近人情,这个老夫人是封建卫道士,是封建礼教的护法者,都是作为反面形象,来批判,直到今天,过去我长时间的讲课,也是这样讲的。但是,对老夫人的形象,究竟应当怎么样去看?而且,老夫人要张生去进京考试,一下子棒打鸳鸯,张生走了以后,会不会发生新的波折呢?张生如果考取了,会不会把她抛弃呢,而且还有个尾巴割掉,莺莺她是订有婚约的,她是有未婚夫的,那么下面故事会怎么样呢?请各位听我们下一讲,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