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坛名票刘嘉昌先生逝世 50岁留影 82岁留影 刘嘉昌先生1930年出生于天津,祖父曾为开滦矿务局总员司,父亲供职于银行业,受家庭影响从幼年便对昆曲和曲艺产生浓厚兴趣,并延请昆曲名宿陶显庭、侯永奎等教授昆曲曲目。1947年4月在天津模范小学教师李石如先生(京韵大鼓前辈名票,津门三大名票之一)的引荐下拜名票周麟阁先生,追随周先生学习鼓曲艺术,在工作之余照料恩师生活起居,直至1976年周先生病故。 拜师周麟阁先生的同年又结识了有“单弦大王”之称的单弦前辈荣剑尘先生,得到了荣先生的赏识和亲传,并帮助荣先生整理勘定了《蝴蝶梦》《钱秀才》《卓二娘》等传统节目唱词。1947年应中国戏院的邀请与戏曲名票王庾生,曲艺名家马三立、侯一尘等一起参加赈灾义演,演唱了荣派单弦《打虎遇兄》。 上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期,刘嘉昌与同窗好友刘璟(刘公放)所创作的单弦《徐母骂曹》和《梁祝——双蝴蝶》(共八本)等在曲艺界影响颇深,至今仍被传唱。 1952年刘嘉昌参加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业余曲艺创作组,创编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岔曲《大地春回》。上世纪5、6十年代一直参加各种业余的曲艺演出活动,“文革”期间一度脱离艺术舞台,上世纪80年代恢复活动。 参加老唱片欣赏会介绍荣剑尘昆仑公司录制唱片《摩登遗恨》 2004年开始整理挖掘、恢复上演金派梅花大鼓与荣派单弦的传统节目,应邀为天津电台录制《大观园》《目连僧救母》《黛玉葬花》等数段金派梅花大鼓和《刘元普双生贵子》《白猿偷桃》《细侯》《杜十娘》《金不换》《打虎遇兄》等荣派单弦名段。并应中国唱片社之约请录制《摔镜架》《老妈上京》《安安送米》等失传金派梅花大鼓曲目,2015年由中国唱片社制作、出版《雅韵清歌》——金派梅花大鼓演唱专辑。 2005年参加天津电台主办的“京津曲艺名家名票高校行”的活动,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演唱金派梅花大鼓曲目《指日高升》。2010年2月参加在天津大礼堂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曲艺名家名段”专场,演唱《鸿雁捎书》。 2010年参加天津市首届非遗曲艺专场演唱金派梅花大鼓《鸿雁捎书》 2015年金派梅花大鼓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嘉昌先生又成为了这个艺术形式的非遗传人,并且不顾年高体弱,每周向弟子、学生们传授金派梅花大鼓及荣派单弦的演唱与伴奏,成果显著。 2009年8月正值刘嘉昌先生八十华诞,在天津元升茶社收徒张博、杨光彤和佀童强, 2012年初收徒贾永胜,2017年初收徒蒋卯卯、黄利春,收义子余江。同时从2004年以来受到刘先生教益的还有青年曲艺弦师于欣华、孔祥鑫、张翔及谢岩、刘晶、王鸿亮、顾伯岳、刘禹、胡翔等也曾向先生问艺。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嘉昌先生还在关心着曲艺事业的发展,关爱着自己几十年来热爱的曲艺事业。 杏坛育桃李师德高尚垂范久 曲苑承绝唱雅调清歌遗韵长 刘嘉昌先生安息。 转自戏曲曲艺两门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