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为什么必须读纸质书?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4-28

电子阅读器设备日益发达

纸质书日渐衰败

我们是否还有必须读纸质书的理由?

纸质书浪费空间?

《西游记》大约80万字,转换成电子文本约2MB,一部剩余存储空间1GB的手机足够存储四五百部。80万字绝对算是大部头作品,比很多同级别名著的体量都要大,换句话说,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存储几百部甚至数千部文学名著,这相当于大多数人一生的阅读量

假设每本著作的厚度1cm高度20cm,把他们摆放整齐至少需要一面2米见方的墙,而手机,揣进口袋里就够了。相较纸质书,电子书对于空间的节约实在显而易见,所以,对空间的浪费成为人们诟病纸质书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包括存储上的空间,还有阅读行为上的空间。

早高峰的地铁上人潮汹涌,拿出一本纸质书支在胸前既打扰别人又耽误自己。车厢摇摇晃晃,乘客摩肩接踵,书本在人群中刮刮蹭蹭,前面的兄台抱怨有什么东西戳疼了他的背,后面的姑娘着急下车却被沉浸在书本中的阅读者挡住去路。读书,读纸质书,确实是须要一点点私人的空间。起码要和身边人有一臂的距离,就像小学生用粉笔在课桌中间划上一条淡淡的线,一半归你一半给他。

真的没地方摆书?

空间是现代人的隐痛。房价高企,住房面积萎缩,还要拿出屋子里不小的一部分作为书房实在奢侈;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味,生怕自己被朋友圈、关系网抛弃,所以独处的时间只能放弃;内心凋敝,被房子、被票子围困的囚徒,必须放下自己的一部分灵魂才能获得扭动身躯的空间。于是,有人选择了把实体书放下。

窄窄的客厅,42寸的电视机可以挂在墙上却声称书架无处安放;拥挤的床头,铺满毛茸茸的布偶,没有一丁点空间留给书籍;阳台的小窗,每一盆多肉都有自己舒适的位置,如果有几本书陪着,那周末午后的阳光都会变得迷离而散漫,然而,没有空间。我们不是没有空间,只是不愿把空间留给纸质书。这些看上去是空间的问题,背后却是思维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已经被电子产品彻底改变,改变的标志就是对于空间的放弃。

实体书

精神世界的实体化

占用物理空间,是纸质书与电子书最大的区别,而物理空间背后是人的精神空间。当人希望自我提升时难免求助于书本,想解答工作困惑就会买上几本职场圣经、想一夜暴富总得读过几本成功学、坠落人生低谷时需要心灵鸡汤滋补身子、追求生活真味时需要经典名著充当向导。身处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看不同的书,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我们看不同的书,而这些书都会在摆在读者的书架上,留下物理空间的痕迹

想了解一个人,看他的书架是不错的选择,他爱好什么、期盼什么、品味如何、境界如何可摆放的纸质书身上一目了然。其实,了解他人如此,了解自己亦然,当我们浏览自己书架的时候,就是在回看过去的岁月,岁月味道不是握住手机的感觉,不是触摸屏幕上留下的几道模糊指纹,而是看得见、摸得着、闻得见气味的书本。

拿起曾经的书本,找一僻静的所在,随手翻上几页,看看已经模糊的笔记和那些折了角的页码,翻看的不是书而是过去的自己、面对的也不是书而是现在的自己,过去和现在浮现眼前,未来也就明了了。

为什么我们还要读纸质书?因为纸质书能够把我们的精神世界具象化成实体,有重量、有触感、有味道,还有看得见的回忆。


贤书闲读


书名:《都是爱书的人》

作者:沈昌文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