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懒出脾胃病?你不知道的三大养脾误区!

 为什么73 2017-04-28

懒出脾胃病?你不知道的三大养脾误区!

2017-04-28 大头 活法儿





养脾这个话题,真是老生常谈。因为饮食、作息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脾出现问题的人一抓一大把,在后台里也时常会看到有同学在提问如何调理。


随便一搜,大把方法便会罗列在眼前。但现在很多流传所谓的「养生」方法理论,往往是断章取义、错误百出,没有仔细辨证分型就甩给大家的。再加上大家对医学理论的了解并不深入,所以一不留神就会走入歧途,让自己的身体为这些错误的方法付出代价。


如果你有下面这些表现,说明你的脾胃已经在抗议了。


  • 食欲差

  • 吃饭不香

  • 腹胀,甚至腹痛

  • 大便不成型,或便秘

  • 脸色发黄

  • 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

  • 睡觉经常流口水

  • 精神不振,常感困倦

  • 肢体臃肿

  • 舌苔白


话不多说,下面分析几个关于养脾的问题,让你在调养的过程中做个明白人,不至于被带进沟里翻车:


为什么要养脾



大家都知道,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当我们呱呱坠地、脱离母体之后,就开始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存了。而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源动力,正是通过脾脏的运转体现出的营养作用来保证的。


中医认为,脾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脾主运化


这是指我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只有通过脾的运作,才能变成身体所能接纳的营养物质。它们向上传输于肺,与呼吸之气相结合,形成对呼吸和血液循行具有推动作用的宗气;贯注到心脏后,通过血液输布全身来滋养人的各个部分。


2、充养肾精


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取决于父母,而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肾与脾是相互资助、相互依存的。肾的精气有赖于营养物质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这是人生命活动的根基。故在《景岳全书》里有「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的说法。


3、脾是气血生化之源


脾加工产生的营养物质,通过心肺的作用变为气血,用来营养全身。脾的状态正常,用来化生的「原材料」也就会充足,气血也就自然不会亏虚了。




明智挑选杂粮粉



大家都晓得「五谷为养」,在调养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地会增加各种谷物的分量。有些同学因为工作忙,或是做饭不方便之类的原因,自然而然会去选择杂粮粉这种方便的东西来代替煮粥。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选择杂粮粉调养脾胃时也是有讲究的。


杂粮粉在加工的过程中,只是通过机械的粉碎作用让谷物变成了小颗粒。但这些颗粒对消化系统来说,仍然是个大块头的东西。我们在喝下冲调的杂粮粉时,这些食物没有被咀嚼,也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就进入了消化道。


传统的粥、面等食物,在烹饪的过程中,借助了火的能量让食物内部发生了一些化学变化,比如淀粉水解为糊精、麦芽糖,蛋白质分解为较小分子的肽。加上人的咀嚼和唾液酶的作用,脾胃消化起来会更加节省能量。


对于消化功能相对强的同学来说,杂粮粉算是小case,吃下去后还能发挥它养脾的作用,而且方便、省时间。但如果经常出现比较严重的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情况,就不能一味地迷信杂粮粉这个东东了。


我的建议是,在平常的饮食中,尽可能多地吃粥、米饭、面条、发面饼这些常规的食物,充分咀嚼,细嚼慢咽,让食物中的精华与唾液充分融合,发挥唾液酶的作用,一方面使脾不费太多力气就消化吸收五谷中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也能使肾精所化的唾液随着食物一起滋养脾胃。这种情况下,杂粮粉可以作为配角存在着,但要先避免其中含有薏米、豆类、坚果等成分,等脾胃功能有所提升后,再慢慢添加。


过食酸甜易伤脾



恐怕没有几个人不喜欢吃甜食吧,蛋糕、糖果、冰淇淋等等食物,一口下去,真是幸福感满满。但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预支了太多享受甘甜之味的额度。


虽然中医认为甘味可入脾,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甘甜之味,虽有温中补虚、滋养气血的效果,但过多摄入会使脾被痰湿和内热所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有些同学会觉得肢体困重,整个人非常不清爽,而且无缘无故觉得自己嘴里发甜。中医典籍里有过这样的记载:

《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圣济总录》云:「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肥甘之过,令人内热而中满,则阳气盛矣……其证口甘,久而弗治,转为消渴,以热气上溢故也。」


摄入了过多的酸味食物,同样也会损伤脾。《素问·生气通天论》曾提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也就是说,过量的酸味能够使肝气异常地旺盛。由于肝属木,脾属土,在五行理论中木是克制土的,这样一来便连累了脾,导致脾的精气相对不足。


此外,贪恋生冷瓜果、冷水、肥腻、辛辣、空调等等对脾的伤害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这个念头可别松懈。管不住嘴,再费力养脾都是白搭。



久卧易伤脾



有很多同学,对于养脾这个问题,都是在考虑自己应该吃什么、按揉什么穴位,从没有想过造成这个问题的源头在哪里。比如没事就躺着,睡太久的懒觉,或者经常坐着不动,其实都会对脾的健康造成影响。


睡懒觉或者经常躺着,会让自己的阳气无法升发输布到全身各个部位。一来会使自己总是感到有气无力、精神不振,二来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脾的运化功能极度依靠脾阳的温煦作用。


正如《医原》所说:「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如果脾阳得不到有效的升发,那么你吃进去的补进去的也就不能够被消化道及时加工转化,堆在身体里静静腐化成积食、痰湿等等废料,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这样一来,即时你再怎么养,也只是为自己的臃肿添砖加瓦。老人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不仅仅适用于瘦身,养脾也可以照搬过来。


养脾是个慢功夫,这个过程正是你为过去的种种不良习惯买单。现成的方法数不胜数,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出了偏差,做再多努力也只是扬汤止沸。希望各位同学在这件事上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做最正确、最适合的应对措施。



文字|大头

排版|福光

部分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