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地汤 【来源】胡建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生地、赤芍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生黄芪、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治疗167例,总有效率为98%。其中痊愈45例(占27%),显效60例(占36%),有效59例(占35%),无效3例(占18%)。 2、当黄汤 【来源】梁存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各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苡仁;寒重者,加桂皮、附子;阴虚者,加玄参、麦冬;有瘀血之证,加丹参;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 【疗效】治疗78例,总有效率为96.15%。其中临床治愈36例,平均服药28例,有效39例,平均服药26.5剂,无效3例。 3、验方 【组成】熟地黄100克,露蜂房100克,丹参100克,地肤子100克,苦参100克,蝉衣50克,乌梢蛇5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过120目筛后备用(装瓶密闭)。用时,每服药末4克,每日3次。1周为1个疗程,直至痊愈止。 【疗效】用此方治疗皮肤瘙痒症患者145例,其中治愈140例,好转3例,有效2例:1个疗程治愈者89例,2个疗程治愈者51例。 3、皮肤净方 【药物】将苍耳草、地肤子提取制成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10-15天为1个疗程。 【疗效】治疗607例,痊愈73例(12.03%),显效137例(22.57%),好转298例(49.09%),无效99例(16.31%),有效率83.69%。 【来源】谢晶辉。 4、当黄汤 【药物】当归12-15克、熟地10-12克、黄芪10-12克、白蒺藜10-12克、川芎10-12克、荆芥10-12克、白芍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6克、甘草6克,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78例,总有效率96.15%。临床治愈36例,平均服药28剂;有效39例,平均取药26.5剂;无效3例,平均服药24剂。 【来源】陕西省临潼煤矿疗养院梁存让。 5、首乌养血汤 【药物】当归12克、熟地15克、制首乌15克、黄精1克、山药15克、生地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虫衣6克、防风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疗效】治疗31例,痊愈28例,占90.3%;好转2例,占6.4%;无效1例,占3.2%;总有效率96.8%。 【来源】湖南大通湖农场职工医院陈政斌。 6、消痒汤 【药物】淫羊藿15克、荆芥15克、苦参15克、黄柏12克、紫草15克、川椒12克、枯矾10克、蛇床子15克、鹤虱15克、五倍子10克,将上药煎汁500毫升,每次以其汁加少许开水(浓度以对皮肤稍有刺激为宜)倒入盆中,先熏后洗,坐浴更佳,持续15分钟,早晚各1次,10天为1疗程。 【疗效】治疗34例,总有效率97%。其中痊愈29例,占85.3%;好转4例,占11.8%;无效1例。 【来源】河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李金枝。 7、蛇百汤 【药物】蛇床子30克、百部15克、鹤虱12克、苦参12克、雄黄12克,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混合,分2次外洗。 【疗效】治疗30例,痊愈27例,有效2例,无效1例。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医院陈明安。 8、止痒散 9、六味止痒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组成】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苦参30克,黄柏15克,花椒5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3次。每次加水300毫升,煎取200毫升。头煎、三煎药液,倾入盆内,加温水适量洗澡,第2次煎液,分3次内服。 【加减】偏湿热者,加生苡仁30克。 【疗效】用本方治疗全身皮肤瘙痒症近百例,一般用药2剂可愈。最重者只服4剂,无1例无效。 |
|
来自: 昵称11739632 > 《瘙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