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不仅创造了“欧式体例”,还为中国谱牒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家谱编修 2017-04-28

1dba00041d4d8c454544


随着家谱文化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编修家谱这件充满意义的事情中来,让家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在编修家谱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接触到体例一词

而说到体例,则必须要说到家谱史上流传千年的最著名体例之一——欧式体例。

九亲云谱体例样式预览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来温习一下家谱的详细意义:

家谱,又称谱牒、家乘、族谱、统谱、世谱、宗谱、房谱、支谱等,各地叫法不同,但本质内容一样。《辞海》对家谱的释意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它是中华先民血缘相亲、守望相助的实录;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按辈分排列的血缘宗族内的人际关系网;是记载以父系为主体的家族族源、繁衍生息的图集;是家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谱牒产生极早,可以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殷墟出土的记载姓氏世系甲骨片,被史学界称为“甲骨家谱”。商代设有掌管谱牒的官员,并建立了谱牒档案。战国时史官编写的《世本》,就是一本自黄帝迄春秋时期诸侯之姓氏、世系、属地的谱牒合编,被史学界称为我国第一部谱牒专著。

谱牒文献的最初记载便始于欧阳修。


欧阳修既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同时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谱牒学家,特别是他编修家谱的思想和主张,体现在他编撰的《欧阳氏谱图序·谱例》等文章中,元明清以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谱牒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宋代是我国家谱体例发展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家谱体例经过宋代人的改造和确定成为后世的定型,一直指导着后人的修谱。家谱体例之所以能在宋代确定下来,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经过唐宋和五代时期的频繁战乱,在唐代就开始衰落的门阀氏族彻底土崩瓦解。随着门阀氏族的衰败和寒族地主的崛起,唐代私家谱牒得到迅猛发展,谱学由官向民转换。到北宋时,政府已经撤去谱局,每个宗族都可以自行修谱,政府不加干涉。另一方面,许多文人学士积极参与修谱活动,使家谱、宗谱的质量大大提高。欧阳修、苏洵等人除了参与修谱外,还对家谱的体例、格式进行了探索。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家谱的体例才得以定型。

欧式体例

欧阳修创立的“欧式体例”,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代表,被后世奉为家谱体例的楷模。欧式体例,重在图表之创新,每图只记五世,五世以后,格尽另起。在形式上,欧式体例是横行的,每图五栏。自上而下五代世系调理清晰,依次为高祖之父、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右而左为同辈兄弟由大到小排列。五世排满一图后,则另起一图,但第五世必须同见于第一图的末一栏与第二图的第一栏。两图共列九世。第三图则是第九世到第十三世,以此类推。


欧阳修所创立的族谱编修理论和方法,在后世得到推崇,流传很广。南宋末年文天祥在《跋李氏谱》中也指出“族谱仿于欧阳,继之者不一而定。”元人许有壬在《题莆田黄氏族谱》一文中,评论说“宋欧阳公因采太史公《史记》、郑玄《诗谱》,略依其上下旁行,作为谱图,百世不易之法也。”明代许多家谱、族谱编修中,更注意学习欧阳修在修谱中存真求实的精神。


欧阳修的族谱编修思想,深得清代史学者诸多大师的高度评价。黄宗羲称赞说“欧阳文忠曰:‘海之后,独见于今,然中间失其世次者再。’”欧阳修的谱图之法对后世私家之谱的编修和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说,它实际上在谱学发展的历史上,起到了一次重要革命作用,使谱学的发展,摆脱了宗法制的奴役而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