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腮腺病例专栏】黏液表皮样癌!

 昵称74274318 2021-03-18

男,50岁,左耳后方肿大3月余

动脉期CT:
动脉期CT薄层:


静脉期CT:


静脉期CT薄层:


超声检查结果:


1、诊断依据

病理结果:(左腮腺及颅底)黏液表皮样癌!定位及相关:

左侧腮腺区域见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周围软组织受压移位,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持续强化,内见多发不规则点状致密影(无平扫,不除外多发钙化可能),颈部多发增大淋巴结,环形强化。

诊断依据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也是腮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占腮腺恶性肿瘤的首位,主要来源于腺管上皮细胞,因其临床表现类似多形性腺瘤,其常见的好发部位为腮腺及口腔内的小腺体。发病部位以大涎腺为多, 其中发生于腮腺者最多,发生于颌下腺、舌下腺较少。术前易误诊

临床表现

黏液表皮样癌是儿童和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约45岁,女性多见。约一半发生在大涎腺,其中腮腺占45%,颌下腺见7%,舌下腺为1%。口腔内最常见的是腭和颊黏膜。多数表现为实性、固定的无痛性肿块。舌下腺病变尽管在较小时也可有疼痛。口腔内较表浅者可呈蓝红色。发生在腭部者,其表面黏膜可呈乳头状,皮质骨表面可能有侵袭。症状可能有疼痛、耳溢液、感觉异常、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出血和牙关紧闭。

žCT表现

密度变化多样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者内部可液化、坏死、钙化,CT增强多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žMRI表现

T1呈中等信号,T2呈低或中等信号,或者为高信号,增强后多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2、鉴别诊断

① 其它恶性肿瘤

如腺泡细胞癌和涎腺导管癌,在CT上边界清楚,病理基础是有完整的肿瘤包膜, 腺泡细胞癌切面为均质实性, 细胞排列紧密,间质少,无囊变、缺血坏死, 因此增强后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 。粘液表皮样癌可有囊变、坏死,强化略差,多难以鉴别。

② 良性肿痛

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边界均较清, 且生长缓慢, 多形性腺瘤边缘强化较明显,腺淋巴瘤密度可不均匀, 强化较明显,可见囊变坏死, 因此与黏液表皮样癌的鉴别主要是边界、 肿瘤密度及强化表现鉴别价值高。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良性肿瘤尤其是多形性腺瘤及其相似,难以鉴别,术前易误诊。

因此,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CT表现无特异性, 主要为边界欠清,提示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强化较明显提示肿瘤血供较丰富, 这些应考虑到恶性病变可能,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吴红珍 江新青等,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64);10—11。

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