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可贵在于人自身

 中年狼 2017-04-28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只和自己讨论,与学术无关,甚至与她暂时栖身的这个热闹世界也无关。她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她如此诚实,以至于经常得不出确定的结论,却得到了可靠的真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们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今日读完第70~101页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本书或者想回顾之前的内容,可以点击下方蓝字,回顾本书之前的共读内容:

《走到人生边上》共读第一日

《走到人生边上》共读第二日

《走到人生边上》共读第三日

1

知道“命由天定”个真相以后,难免教人产生颓废之感,杨绛先生于是安慰道:“不论人世怎么不合理,人类毕竟是世间万物之灵。”人的本性里有灵性良心,在灵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质的要求。古今中外,都追求真理,追求善良,追求完美公正等等美德,懂得明辨是非,认识错误,纠正错误。

杨先生认为人的可贵之处并不体现在人类文明上,人类文明只是人类成绩的一部分。有四个原因:一,如果天地生人是为了人类的文明,那么人类的文明应该是永恒不灭的,但是人类的文明不都由盛而衰、由衰而亡了吗?二,如果天地生人是为了人类的文明,那么人类的文明应该是有益于人类发展生存的,可是文明社会要求经济发达,就造成了大自然受污染,冰山加速融化,许多物种濒临灭绝,满地战火等等让人悲伤的后果。三,如果天地生人是为了人类的文明,那么天地生就的人不该如此无知无能。四,人类文明最受称道的人间奇迹是何等惨酷,历代文明的创始人都对文明做出有价值的贡献,但为他们打仗的兵丁,受他们剥削的老百姓只能是牺牲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类的文明,虽然有价值,却不是天地生人的目的。

天地生人的目的,应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人的可贵在于人自身。

2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是够苦的。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心被迷蒙在烟雨云雾中,信仰和迷信被划上了等号。人世间的争权夺利、天灾人祸,以及各种误解、猜忌、烦忧、冤屈,都让人们只能叹一句“人生实苦”。

命由天定,人生实苦。那苦难的价值在哪里呢?杨先生引用了牛顿在《原理》一书里的话: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苦难的价值在于锤炼人的品质。“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遇到苦难,是人被动地接受磨炼。人还需要主动修身。孔子曾在《大学》里说过,“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按照孔孟之道,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理想从未实现,可他依旧是先秦哲人,万世师表;孙中山的革命不曾成功,无碍于他革命先行者、国父的地位;林则徐虽禁烟失败,充军伊犁,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却教人感佩终生。至于修身的方法,杨先生总结孔子的观点得出“肉体的基本要求不能压抑,要给以适度的满足”、“人必需修身,而修身需用又合适又和悦的方法”的结论。

杨绛先生指出:人需要锻炼,而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人死之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仍在,锻炼或不锻炼的结果也就仍在。她的结论是:“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3

开篇看到杨绛研究灵魂甚至鬼魂,很是不安:难道是失去亲人的痛苦折磨得她走进了虚无?难道是死亡临近的恐惧使她步入了迷途?但认真看下去,却渐渐看出味道来。许多与“先进知识分子”、“聪明的年轻朋友们”相同的观点,在杨绛的追问下,渐渐苍白起来。许多看似正确的东西,在杨绛的反驳中,慢慢矛盾起来。许多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也随着杨绛的疑问,悄悄浮现出来。或许,人走到了人生边上,经历了太多的挫折磨难,看过了太多的生生死死,自然而然地会思考人生归宿、死后何在这些有哲学意味的问题。

肉体在死亡后就“灰飞烟灭”已无需论证,而生命过程中与肉体同在的灵魂呢?也随着肉体一起消亡了吗?如果没有消亡,它在何处?九十六岁的杨绛,在自问自答关于“神与鬼”、“灵与肉”、“命与天命”等问题时,旁征博引,融汇中西,信手拈来,为其所用。文章里既有古人的思考西人的哲理,又有由此而引发出来的探索,合情合理的结论。一章紧扣一章,每章每节都有其前后左右内在的逻辑关联。轻轻提出问题,娓娓解题论证,不知不觉结论便从文字里凸显出来。杨绛的文一步一步地深入,一步一步地升华,却也渐渐地走向“实在”,渐渐地回归到“人”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人生在世,虽只如草木一秋,但却是个长期锻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制、修补“小我”,逐步走向、成就“大我”甚至“超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锻炼的,既有肉体,更有灵魂。最后,杨绛终于总结出了“人生的价值”:“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那么,杨先生到底相信不相信灵魂不灭呢?在正文的末尾,她写道:“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看来不能说她完全相信,她好像是将信将疑,但信多于疑。虽然如此,我们仍要说她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因为信仰的实质在于不管是否确信灵魂不灭,都按照灵魂不灭的信念做人处世,好好锻炼灵魂。孔子说“祭神如神在”,一个人若能事事都怀着“如神在”的敬畏之心,就可以说是有信仰的了。

主播:之子,笔稿签约主播,喜马拉雅、荔枝FM主播,一个爱猫爱读爱所有美好事物的清新傻姑娘。用声音温暖你,因梦想感动自己。公众号:豆娘物语,ID:ZHIZIcat

Tips:今天的领读就到这啦。

本周,我们共读的是《走到人生边上》,请各位书友在晚上9点前,自己准备好电子版或纸质版书籍。

不知道如何共读的友友们注意啦,共读有两种方式:

笔稿再次提醒:打卡时间仅限每日20点-24点,只要你连续签到满30天,我们就将为你送上笔稿共读大礼包(内含下期共读书单所有实体书籍),所以千万别忘了打卡哟。

“笔稿共读计划”正在共读《走到人生边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