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人口大省,今年年底,总人口就会突破1亿人大关。 山东也是“中国最爱生孩子的省份”,单独二孩放开后,全国申请生单独二孩的家庭一共是191万个,山东省就有54万,占全国的25%左右。 前两天,4月25日,国家卫计委公开回应说,全面二孩放开1年多以来,山东人生二孩热情依然居全国之首。而且,从生育数据来看,山东是最特殊的——2016年前11个月,山东省光新出生人口就出生了135万人,其中约六成是二孩,达到80万人,远超一孩。确切地说,从2015年之后,山东就是全国唯一一个二孩生育人数远超一孩的省份。 山东人对生二孩为何如此热情?卫计委专家一语中的:山东过去执行生育政策比较严格,压抑太久了! 具体有多么“严格”呢?笔者从小在山东农村长大,而且本身就是“超生儿童”之一,亲身经历了山东农村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种种荒诞剧,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即便20多年后的今天,我也始终忘不了那个1990年冬日的那个下午。 那一天,阳光尚好,我和小伙伴,倚靠在玉米秸垛上,睁大眼睛瞅着两辆大50型拖拉机挣命般地嘶吼着,轮子打着滑,车后的钢筋绳子越绷越紧,后面连着一栋崭新的大瓦房,最后,它终于支撑不住,轰隆一声,房梁坠下,瓦片都和墙倒在一起,在灰尘四起的刹那,看热闹的不少村里人,发出了阵阵惋惜,接着,有人哭了出来。 哭的人中有我本家的一个大爷,这是他给儿子盖的新房,儿子超生已经“跑了”,村口大马路上的这栋新瓦房,就成了镇上抓计划生育的干部们要拔掉的钉子,不拔掉这个钉子,以后还有什么威信,还怎么让村里人交罚款。 这个5岁时的最初记忆,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么好的房子,为什么要拆掉,不觉得可惜吗? 等到了大一点,我自己家和小伙伴家里,有时会来一些,很远的莫名其妙的“亲戚”,说是“来躲计划生育”的,我也知道了,村里有好多“小黑孩”,因为没有交超生罚款而无法落户。 我上初中之后,一个夏日的夜晚,我和本家的一个叔叔一起聊天,我叫他三叔,提起计划生育的事,他向我讲了他被抓的一次经历。 他是夜里11点多被抓住的,本村的还有隔壁村的十几个人,被塞进一辆车拉到了管理区的一个小房子里,到了那里,就被扒了去了外套和裤子,穿着裤衩子,然后,来了一个人,打开了电风扇,对着他们吹,当时已经立冬了,冻得他一蹦一蹦,然后,他们又被要求,倚靠着墙壁,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身体要挺得笔直,腿也要伸得笔直,身体和腿要成90度。他说,腚早已和水泥地面一个温度,浑身哆嗦着,那两个人叼着烟,在他们面前走来走去,谁的腿绷不直打了弯,紧接着就是一棒子,打在膝盖下面那块最硬最大的骨头上,疼得让人哭。 所有人都不敢动,那时候的人,也真是老实。他说,我那时真想跳起来,和他们拼了,但是想到孩子才三个月。这个近一米八的壮汉, 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一直熬到天亮。 天亮了,家里送来了罚款,他被放回家了。被 放回家之后,他思来想去,带着老婆孩子去了江南。 89年到95年的这六七年的时间,在苏鲁交界处的好多农村,有很多农民因为交不起罚款或者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罚款,跑到了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拾荒或者做小生意,运菜卖菜,很多人因祸得福,成为了农村最先致富的那一批人。 前段时间,我婶子来青岛看我,给我说起这个叔叔,她说他现在回老家了,在卖炒货,炒得很好,生意也不错,三个孩子都很孝顺。 等我工作之后,一次在聚餐时聊起这个话题,发现每个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有说不完的关于“超生”的故事。 一个伙计,给我讲了他家里所经历的惊险一幕——“那还是1990年,我的表哥家超生,表哥带着表嫂东躲西藏了半年,但还是被告密了(告密者隐藏的很深,会得到现金奖励),怀孕已经8个月的表嫂被计生的人带走秘密看管起来,准备强制引产。表哥不甘心坐以待毙,召集朋友,准备两辆车,通过“内线”,摸准了表嫂被藏匿地点,谁知,对方也发现了他们计划,立即带着他表嫂去医院引产,表哥得知后马上追赶,在表嫂被带去医院的必经路口,进行了堪比大片的“最后一分钟”生死拦截。表嫂被抢了回来,后来,顺产得一男孩,那孩子取名叫“克难”,现在已经是身高超过1米90的帅小伙子了。 另外一位,是我的大学同学,老家济宁,他给我讲了他小姑家的故事。 小姑当时也超生,是二胎,都临近预产期了,一时不慎,还是被计生办的人抓走,上车去医院强制引产,结果,车开到半路临盆,很快生了出来。这个男孩,也就是我的表弟,取小名玄玄,是真悬啊,现在已是帅小伙一枚,在济宁的一个小县城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这些终究只是奋力抗争之下的少数“幸运儿”,只不过因为经历过于“传奇”,在酒桌上,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那些不幸运的呢?都化作父母和亲人长夜里无尽的泪水了。明白了这些,明白了他们这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 我想,也就明白并理解了山东人这几年来喷薄而出的生育热情,也就真正理解了全面放开二胎的好政策是多么重要。 然而,这波报复性反弹的生育热情,大都是一些70后和80后所主导,我身边的不少90后的年轻人,别说生二孩,生不生一孩都还没想好呢。 而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的生育热情,更是低得可怕。《中国统计年鉴》近日公布了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普查结果: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47,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有人口学者称,这一结果低得出乎意料。这很可能意味着,中国生育水平已经是全球最低。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2016年年底发布的调查显示,53.3%的受访一孩家庭不想生育二孩。有明确生育二孩意愿仅为20.5%,不想和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合计为79.5%。 2016年9月18日,湖北省宜昌市卫计委网站挂出一封《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鼓励生育。公开信呼吁——“年轻的同志要从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宣传生育两个子女的好处和一个子女的风险,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第二个子女。 然而,“生,还是不生”,已经不是发个文件就能解决的问题。指望人们再回到过去那样“听话”,已经不可能了。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实地调查,不愿意生二孩的人群里面,六成以上都是因为经济负担太重,没有人看,或者没有精力来照顾孩子。问题比较集中的主要是城市地区的双职工家庭,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托育服务。而在广大农村,农村的坍缩,并只是青壮年人口的流失,还有越来越少的孩子和一个又一个完成历史使命之后凋敝的小学。 多年以前,我在一篇报道中说,在日本的一些农村,老人去世了,整个村已经找不出几个年轻人把老人的棺材抬走下葬。 这一天,离我们有多远? 在鼓励生育上,在促使人们真正“行动起来”上 恐怕我们需要拿出更大的诚意 无论政策,还是物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