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垄断型企业系列谈”(十):商誉缺乏的命运

 1930BRK 2017-04-29

 缺乏经济商誉的企业,就会沦为普通商品型企业。

什么是普通商品型企业?就是生产那种同质化、无差异的一般产品的企业,缺少无形资产的企业,同时也是高度依赖需求、成本和管理的企业。例如我们平常说的纺织、钢铁、水泥、砖块以及石化产品、非包装的棉花、大米、大豆等大宗商品,经常面向企业销售,经常被企业或个人批发、大量购买,只要等级、标号、尺寸、重量相同,人们毫不考虑挑选厂家,毫不怜悯地大杀其价。

“经济商誉”一词的经济学解释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差额的资本化价格。缺乏商誉的企业往往与行业平均水平缺少这个差额。因此,没有商誉的企业总是与全行业像《红楼梦》中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除了用规模优势和加强管理来降低成本以外,很难在行业中鹤立鸡群。它们的命运用一句话就能高度概括:那就是盈利水平一般只能达到行业平均收益水平。

这是总体命运,还不包括由此而来的其他悲惨的三大局部命运:

一,由于产品缺少差异化,容易陷入过度竞争,即使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也缺少自主提价能力,而这往往意味着企业没有战胜通胀的能力。消费垄断型企业至少都有两只翅膀,一扇是自主提价,一扇是降低成本。而普通商品型企业的龙头,只能在降低成本上想办法,生下来就像一个折断了一只翅膀的天使,生下来就喜欢打价格战。我们统计一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钢材、水泥、猪肉、鸡蛋等普通商品的价格,虽然也随整体通胀上涨了不少,但幅度最多与总体通胀水平基本接近,有很多商品根本不能战胜通胀;而拥有强大商誉的企业产品如名烟名酒名中药名保健品化妆品等等,提价幅度要比普通商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它们在通胀来临之时,“能收到通胀送来的大礼”;

二,由于产品缺少差异化,只能靠天吃饭。这个天指的是宏观经济上的总体需求。在物质短缺时代或总体经济高涨的年代,它们似乎与拥有商誉的企业没有什么不同,都很赚钱;但一旦社会进入到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容易过剩,或者宏观经济总体低迷,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它们便激烈拼杀,营销无方,库存大增,利润大减,前后判若两人。因而,它们总是随着宏观需求的演变,而生活在大起大落的周期性的不确定的怪圈之中;

上述两点,巴菲特在1991年致股东的信中对这类企业表达了深深的“同情”:“相对的,一般事业想要获取高报酬就只有靠着节省成本或者当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之时,但是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通常维持不了多久,倒是通过优良的管理,一家公司能够长期维持低成本的运营,但即便如此,还是会遇到竞争对手持续不断的攻击”。

他还旗帜鲜明地指出:“我选择企业最看重定价权”、“追求确定性是价值投资者必须坚守的最重要原则”!

三,由于缺少商誉这样特殊的无形资产,只能靠有形资产赚钱。这就又陷入了一种痛苦;资本性支出大,固定资产多,折旧多,利润老不够用,老被摊薄,自由现金流缺乏,赚吆喝不赚钱;通胀时期购置成本大,自身产品又不能自主提价,往往为扩大再生产而犯愁;经济低迷时期,固定资产闲置多,养着都是个负担,费用并不低迷。长此以往,股东得不到满意的投资回报。

综上所述,消费垄断理论在强调商誉和无形资产重要性的同时,深刻地比较了普通商品型企业的命运,非常强调投资者要注意回避普通商品型企业。否则,投资者将不幸享有同这些企业一样的不佳命运。这一论断,也可在现在的中国股市中得到印证。自2007年十月股市见顶以来,大盘已经过近五年的下跌,指数到现在还只有2200点,跌幅百分之六、七十。但不少消费垄断型企业的股价比6124点还要高许多,而跌幅巨大且一跌再跌的企业,是不是很多属于普通商品型企业?它们或者无法自主提价,或者靠宏观需求吃饭,或者资本性支出巨大,都值得我们深思。

而拥有经济商誉,主要靠无形资产赚钱的企业,却顺理成章地、自然而然地拥有很多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优势。这些优势饱含了投资的秘密。它们让消费垄断型企业在万千公司中鹤立鸡群。这些优势主要有四:一,资本性支出少,自由现金流多;二,净资产收益率高,留存收益利润率高;三,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小;四,负债少,抗拒通胀能力强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