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新闻

 梁园处士 2017-04-29

斯人已逝 追寻陈忠实最后的《白鹿原》

2017-04-29腾讯·大秦网149评

(图/尚洪涛、马楠、胡聪 文/小狄)2017年4月29日,是陈忠实先生去世一周年祭日。1993年,西安市东南的白鹿原依然数千年如一日地安静坐卧于关中平原,一层烟雾轻轻笼罩在原坢。对西安人来说,这块原像神禾原、少陵原一样,既普通又神秘,人们对它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抬头就能看到,陌生是因为原上那些故事,早就被遮在了历史与现实的烟雾中。《白鹿原》中绝大部分的地名都能从白鹿原上找到,书中故事的发生地也基本都在白鹿原上。我们从书中来到白鹿原上,寻找故事发生的地方。(图为2008年,陈忠实在白鹿原上凝视着远方。尚洪涛 摄) (来自:腾讯·大秦网)

【白鹿原北坡 找到自己的句子】因为《白鹿原》这部小说,白鹿原正式成为陕西、西安的地标。在写《白鹿原》这部小说之前,陈忠实对白鹿原上发生的故事,也像很多生在白鹿原上的人一样,并不了解。(图为陈忠实在家中为友人签名。尚洪涛 摄) (来自:腾讯·大秦网)

陈忠实1942年生于白鹿原北坡下的西蒋村,1986年春节后,陈忠实在西蒋村的新房开始动工,一个月后,破土动工的新房工程结束,他迫不及待地赶往蓝田县。当他在公交车上望着沟壑纵横的白鹿原北坡时,金黄的油菜花、蓬勃的野草,还有被雨水冲刷了数千年的沟沟壑壑,都让他心情难以平复。陈忠实无数次路过这个地方,每一道沟壑的走向他都熟悉不过,只有这一天,他沉迷中看到了北坡上竖立的天然雕像,陷入到了对自己前辈的沉思中:在我之前的两代或三代人,在这个原上是以怎样的社会秩序生活着?(图为从高处望去,白鹿原风景怡人。胡聪 摄) (来自:腾讯·大秦网)

陈忠实在公交车上望着白鹿原北坡,明确地找到了自己想要书写的故事。对此的记录在陈忠实《寻找自己的句子》中有详细记载,撰写白鹿原上故事念头的萌生与他刚读过的卡彭铁尔作品《人间王国》有巨大的关系。陈忠实生前多次对人讲过这个故事,当他看到卡彭铁尔回海地“寻根”写出《人间王国》震惊欧美的故事后,他也被震惊了,他立刻觉得,必须了解自己生活着的土地的昨天,意识到自己连自己村庄近百年的演变史尚不清楚,更不用提两千多年前刘邦屯兵霸上的久远历史了。后来,陈忠实还对白鹿原北坡做过考证,白鹿原北坡是两千多年前“鸿门宴”的发生地,刘邦“如厕”逃跑的地方,经过了他家的猪圈。(图为白鹿原影视城的建筑风格与理念都来源于陈忠实书中所述。马楠 摄) (来自:腾讯·大秦网)

这一天之后的陈忠实,把目光聚集在了白鹿原,不仅是自己的村子,还有原上稠如瓜叶的其他村庄。他从公交车上下来,一头扎进《蓝田县志》中,不停地抄写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他用了两年时间了解这块土地的过去,了解这块土地上人的心理结构,了解这块历史上京畿门脸之地接纳的文明与容忍的污垢。在之后的《白鹿原》中,他挖掘出了千百年来渗透在乡民血液中的乡约、族规、家法、民俗,并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把它们铺陈展现在世人面前。(图为白鹿原影视城重新还原陈忠实书中白鹿村原貌。马楠 摄) (来自:腾讯·大秦网)

【白鹿书院 尽沐四贤之荣光】小说中,一位被神化了的人物是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白鹿原》中很多隐藏的思想往往通过朱先生的嘴说出来,朱先生讲学的书院名曰“白鹿书院”。对这座白鹿书院的来历,陈忠实也给予了介绍——朱先生改建“四吕庵”为“白鹿书院”,并开始在此讲学。(图为2012年,白鹿书院既是学术机构,又是一种文化象征。尚洪涛 摄) (来自:腾讯·大秦网)

陈忠实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中曾写道:“朱先生是这部长篇小说构思之初最早产生的一个人物。”因为朱先生是一个有完整生活原型的人物,这个原型就是清朝最后一茬举人牛兆濂。牛兆濂被白鹿原乡民称为“牛才子”,乡间有很多关于他的神话传说,陈忠实最早听有关牛才子的传说是从父亲口中听闻。乡亲口中的牛兆濂“眼里通天”,携带着神秘色彩。(图为2010年5月25日,陈忠实在白鹿原下的老宅,手扶他亲自栽种的法国梧桐树。尚洪涛 摄) (来自:腾讯·大秦网)

书中说“四吕庵”出过四位进士,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书中“白鹿书院”所在地就在今天白鹿原上的桥村,《蓝田县志》中记载了四吕庵,北宋年间,河南人吕贲路过蓝田,喜爱蓝田秀丽景色,在桥村置地安家,后来,吕贲的五个儿子有四个都中了进士,这四个儿子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大字: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他们在白鹿原制订和实施了我国最早的乡约,即《吕氏乡约》,直接影响了明清的乡村治理模式。四吕在当地讲学,教化乡民,四吕死后,当地人建立“四献祠”纪念,四献祠也称“吕氏庵”。(图为2017年3月1日,当年四吕庵,如今已成为蓝田县三里镇乡五里头小学,院内的柏树历经沧桑。尚洪涛 摄) (来自:腾讯·大秦网)

晚清时,清末举人牛兆濂先生也在白鹿原讲学,用了四吕祠的房屋,因为原有的六间房不够用,遂与友人捐资扩建新校舍,吕大临先生号“芸阁”,所以新扩建的学舍被成为“芸阁学舍”。后芸阁学舍得到地方官员支持,多次扩建,兴盛数十年,发扬程朱理学,诵讲四吕所制《乡约》,国内外学子慕名而来,闻名一时。小说中,有白鹿村民学习《乡约》,使得民风大变。电视剧《白鹿原》海报对人物的介绍,也引用了《吕氏乡约》原文,这些都可看做陈忠实先生对中国人文化根脉的挖掘。(图为白鹿原上村民家门口的锁已锈迹斑斑,充满岁月的痕迹。胡聪 摄) (来自:腾讯·大秦网)

【折柳灞上,长亭送别先生】白鹿原北坡面朝灞河与骊山南麓,这一带也称灞上,《白鹿原》中所写最多的一条河——滋水就是灞河,小说中的滋水桥就是灞桥了,陈忠实借用了灞河的古称,书里的情节是红三十六军南下到滋水桥等地接应。(图为白鹿原上陈忠实先生的雕塑彰显当年传神的气质和神韵。) (来自:腾讯·大秦网)

春秋以前,灞河称滋水,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灞河两岸从秦汉开始,广植河柳,每年春季柳絮随风飘扬,宛若雪花,“灞柳风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称长亭,“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生死离别、离愁别绪、诗情才气在这个地方表现得淋漓尽致。唐代灞桥的长亭也叫离亭,在陈忠实的母校西安第三十四中校内。(图为地铁三号线上一辆列车快速通过灞河大桥。) (来自:腾讯·大秦网)

陈忠实1992年夏完成《白鹿原》书稿后,也曾填词《青玉案·滋水》:涌出石门无归路,反向西,倒着流。杨柳列岸风香透。鹿原峙左,骊山居右,夹得一线瘦。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道也风流。自古青山遮不住。过了灞桥,昂然掉头,东去一拂袖。(图为白鹿原影视城还原陈忠实老宅,游客在此可以体会到先生当年创作的不易。马楠 摄) (来自:腾讯·大秦网)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先生离世,距今整整一年。先生扎根白鹿原,仰望中国近代历史的天空,翻起中国宗法社会的沉疴,洞察中国人的文化根脉,他改变了今天的白鹿原。睹原上一景一物,无不怀念先生。(图为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的故乡西蒋村,村民自发前来悼念,敬献花圈,深切缅怀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胡聪 摄)(刑小利、卞寿堂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自:腾讯·大秦网)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