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学家郭静云:中原文化起源于长江流域

 RK588 2017-04-29
2017-04-20 记者 黄文杰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郭静云(Olga Gorodetskaya),苏联国家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博士。(中评社黄文杰摄)

中评社新竹420日电(记者黄文杰)来自俄罗斯已入籍的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郭静云19日下午受邀到新竹交通大学演讲,题目是“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以大量考古资料,甚至气候变迁佐证,中国最早文明诞生和世界古代文明一样,位于北纬26°-32°间,即长江中游地区屈家岭、石家河至盘龙城一脉相承,中原文化起源并非黄河流域。

郭静云(Olga Gorodetskaya),苏联国家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博士,她出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获得大陆“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提名奖。

演讲一开始,郭静云表示,自己过去曾经也跟大家的认识一样,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二里头就是夏都,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是商王朝早期都邑,位于武汉附近的盘龙城不过是商人南土,不过后来跑去考古,直觉认为二里岗(早商)又与殷墟(殷商都城遗址),呈现完全不同的型态。

后来翻阅文献,更认为商朝从成汤克夏到帝辛的时间超过七百年,没有一个王室在一个地方继续统治这么久,世界从来没有发生,经过考古资料证明,殷商王族应是史上最早南下、并占领中原的族群,同时,他们也建立了一个跨民族、跨国、跨文化,并以军立权的大国。 

郭静云演讲不断提到,文献是从后代撰写者的角度来叙述,如果一开始就只认定一种认识框架,然后只在这个框架中获取史料、观察思考,其结果只会自我强化这一框架。她认为应该不是一元历史,夏商周也应该包含有多种文化,集合了多种文明的贡献,好比稻作、青铜器、马车。

她先从稻作来看,稻作最早发明于澧阳平原,而江汉流域很早就出现古国,郑洛是稻作的北境,“中原”文化的定义应该是稻米生产区,不过,公元前20世纪北冰洋冰盖融化,青铜器时代第一波气候冷化,两湖地区水位升高,汉水古国必须重修灌溉塘坝城墙,甚至迁城到海拔高一点地方,大禹治水故事,正好描述当时情况。

郭静云说,若看文献,夏禹治水都认为是黄河泛滥成灾,然而当时黄河水量很少,甚至干旱,大禹治水是在长江流域,中国文明首先发生在中南地区,非黄河流域的“中原”。

她说,“中原”的重心移至江汉,澧阳平原是开路先锋,其发展造就了“云梦泽苏美尔”。从屈家岭到石家河,是当时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连城邦国。

郭静云表示,长江中游、汉水流域的屈家岭、石家河、盘龙城等古城邦在青铜时代,就已建构出“先楚文明”,多方面都优于黄河中下游、渭水一带的文明,二里头和郑偃城等地不但不是当时的政治中央,反而可能是先楚的“北境”。

她认为,西周王室其实也是殷商王室的分支,长期内部通婚,殷周革命不如说是一场政变,这种文明大变动,由北不断往南战争,熟悉的尧舜禹汤传说,应该也是经过“编辑”后的,其来源应该是“先楚文明”,只是后来被挪用了。

郭静云指出,以局部的考古发现来“证明”,很容易变成以考古来解释传世神话,而非史实,于是造成更多错误认识,她的研究是从多面向考古材料去找答案。

郭静云教授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内容精彩。(中评社 黄文杰摄)

郭静云强调不能全面相信古籍史料,因为谁掌权,就掌握书写的权力,会特意“编辑”。(中评社 黄文杰摄)

郭静云教授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中评社 黄文杰摄)


新竹交通大学校长张懋中(左)颁纪念品给郭静云教授,感谢给交大这么棒的演讲。(中评社 黄文杰摄)

郭静云辅以图片文字,说明中原文化的起源,跟你想像不太一样。(中评社 黄文杰摄)

西元前20世纪北冰洋的冰盖融化造成,青铜器时代第一波气候冷化。(中评社 黄文杰摄)

江汉流域的苏美尔。(中评社 黄文杰摄)

郭静云辅以许多气候资讯图片说明。(中评社 黄文杰摄)

何不将石家河视为大禹治水的夏国呢?(中评社 黄文杰摄)

台下听众全神贯注聆听,郭静云的精彩演讲。(中评社 黄文杰摄)

我们习惯认为的“中原”文化的起源,以生活习惯来看,是否会是黄河流域?(中评社 黄文杰摄)

澧阳平原的屈家岭文化遗址。(中评社 黄文杰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