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天田:三部六病简介

 愚公移山之志 2017-04-30

《经方》杂志

       第20170430期

作者/范天田 马文辉

中医入门的捷径—初识三部六病

三部六病,是由山西已故著名中医刘绍武老先生所创立,为研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一个经方医学重要流派。经过三代弟子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有70余年历史。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属于中西医汇通学派,简单的说,就是用西医把《伤寒杂病论》给翻译了一遍。所以说,三部六病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可以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一下三部六病:三部六病学是一把剑,剖析病位;整体气血论是一张网,明察病机。通过三部六病的学习,笔者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介绍一下这一中医入门的捷径,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尤其是中医临床医生们,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一、什么是三部六病?

三部:就是把人体分为表、里、枢三个部分,或者说躯壳系统、脏系统和腑系统三个系统,下面的木通模型图就是人体一个缩影。


文字解说三部的中医解剖范畴:

六病:每一个系统感受到病邪之后呢,他会产生两种反应—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于是,一部就有了两病,三部就有了六病。

二、三部六病都有哪些内容

之所以三部六病与其他流派不同,就在于它是自成体系的,有自己的理论框架,以下是用框架图归纳出其三个部分的核心内容。


1、三阴三阳的辨证论治体系

三部六病学说将人体分为三部,一部两病,三部六病。即:表部(表阳病、表阴病)、里部(里阳病、里阴病)、半表半里部(枢阳病、枢阴病),分别对应不同的方剂。又有单证、合证、兼证、合病、并病、杂病等概念,亦对应不同的方剂;还有个重点,就是六病、六证、六位、六时、六病欲解时的区分,一共组成了4095个证型,是矛盾双方对立的一面,用纠偏疗法。

什么是表部呢?凡是与空气相接触的部位,如皮肤、呼吸系统;里部,是与饮食物相接触的部位,包括了从口腔至肛门所有的这一段消化管。枢部,是由表部和里部所包裹的部分,或叫做与气血相接触的部分,是通过大血管与心脏相连的部分,又叫半表半里部。这里强调枢部的概念,结合整体气血论来谈。

2、整体气血论

什么是整体气血论?可简单的理解为中医学的整体观,他一共有8个方面,涉及近代物理学、哲学等。“三部六病学说”认为,机体的整体性,表现在气血上,通过气血的循行达成机体的统一。心脏是枢部的核心,而枢部是三部的核心,是整体的核心,心脏这个发动机泵血,通过血液循环,才能给全身供给营养和氧气,我们的组织细胞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否则就缺血缺氧坏死。而我们心脏这个打血的功能,是在气的调控下完成的,也就是神经,所谓心主神志,大脑,我们的心脏上面是有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布的,这些植物神经支配着心脏有规律的舒缩。所以说,整体气血论就是整体观,是西医学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所达到的内环境稳态。这是正常的生理状态。

那么病理情况下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整体气血发生病变,就叫整体病。整体病,即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障碍。既然是气血运行障碍,三部六病鼻祖刘绍武在临床上发现,我们的气血主要分布在四腔(颅腔、胸腔、腹腔、盆腔),且认为一个字可以揭示出整体病的本质,那就是—!不论古人通过人迎、寸口、趺阳,还是后来演化为独取寸口,我们的血管一端连接心脏这个发动机,一端联系各个脏器以供血。人体整体的气血状况都可以通过寸口反应出来,整体气血失调,在寸口形成四脉,于是刘老独创四脉定证,舍证从脉,以脉诊断整体病。他认为任何整体病,不外乎溢脉、聚脉、紊脉或覆脉四者之一或相互复合。

溢脉,又叫上鱼际脉。就是溢出腕横纹,甚至上达鱼际;聚脉,即聚关脉,气血聚集在关部,关部独大,像豆子一样的;紊脉,又叫三不等脉,即快慢不等,大小不等,有力无力不等;覆脉,即把寸关尺三部脉都覆盖住了,特别长,到了尺以下。

刘老以脉定方,出现了四脉分别用调神、调胃、调心、调肠汤来治疗。这些协调方剂都是刘老基于张仲景《伤寒论》和法第一方小柴胡汤创立而来。

溢脉反应颅腔气血失调,这种人脾气大;紊脉反应胸腔气血失调,这种人是老好人;聚脉反应腹腔气血失调,这种人小心眼;覆脉反应盆腔气血失调,这种人一般计较固执、倔强。

3、局部证治观

所谓的局部病,就是某一系统的某一具体部位发生的疾病,比如眼睛疾患,用理目汤;有结石,用排石汤;有水肿,用决渎汤;有高血压,用降压汤;有肿物,用鸡甲散合攻坚汤等。在协调整体,突出局部的前提下来治疗。

总而言之,“三部六病学说”由著名中医学家刘绍武创立,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在《内经》和《伤寒论》的理论基础之上,其思想基础是根据一般系统论的原则,把整体划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个不同的空间,每一部以阴阳不同的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集合群,谓之六病。机体患病的空间位置虽广,但不超过三部;病情变化尽管多种多样,但不越六病,据此创立的与此相应的理法方药体系,解决目前的中医分科重复多样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将有利于中医的整理和提高。

附:

第一作者:范天田(1990~),女,执业医师,山西中医学院在读研究生(导师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的弟子马文辉先生),研究方向:三部六病证治规律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