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利华《皮影张》高二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臭蛋說 2017-04-30
宗利华《皮影张》高二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做皮影道具最好的原料是驴皮。选料是第一关,皮子厚薄要均匀,要有韧性。选好了,开始碾压,压得平整光洁,这方才去刻。刻是要见功底的,人物躯干形象应早在你脑子里,一刀一笔,都要恰到好处。刻罢,雏形有了。这时,再压平整,一个平面人物形象就出现了。但这还不成,下个环节是上釉,加色。人物性格,需要用彩来体现。最后,才设置牵线、架杆儿。一个道具就算完成了。但,这仍是死的,要让它在幕布上活灵活现,还得靠艺人的那双手。

小镇上的皮影张就有这么一双灵巧的手。

皮影张也许是真的姓张,叫什么,却完全没人知道。于大家来说,这本无所谓。大家都知道那有点驼背、瘦骨嶙峋、一脸严肃的幕后戏子叫皮影张。

皮影张在小镇一角把行头一摆,叮叮当当小锣儿一敲,人们就三三两两拢过去了。人愈多,小锣也愈欢快。蓦地一下,戛然而止!人物登场了,劈山救母、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当然也还有现代戏,哪一部是不精彩的呢?大家仰了头,静静去看,一瞬就被吸进去了。再瞧,憨态出来了。有人笑出涎来,拿手一抹,暴叫一声,好!演完了,皮影张的那张脸才从后面转来,手一拱,并不多话。大家便将手伸进兜里,掏钱。不掏,也不计较。

其中有个传说,未知其真假,去问皮影张,他也只含笑不语。据说,当地一帮子土匪,烧杀抢掠,坏事干尽。解放军想一举捣毁他们,却苦于其神出鬼没。皮影张主动请缨,深入匪营,表演他的拿手好戏,所有土匪都被那皮影戏吸引过去。待解放军冲进把他们包围,一场戏恰恰演完,土匪们正山呼叫好。解放军竟没费一枪一弹。

皮影张再次引起关注,就到了“文革”。大家突然发现,和皮影张一起被斗的,竟还有一个奇丑无比的女子。而且,大家这才得知,那皮影幕后的千变万化之声,竟只出自这一丑女之口!“文革”过后,皮影张就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了。他损失惨重,右手被小将敲去了四根手指。当然,于他来说,这还不是最惨重的。那个丑女人被折腾得受不了,自杀了!

事情往往如此,审视一件自己未曾参与的事,不过就像看一场皮影戏。看罢了,激动一番,也就过去了。时间把一切都打磨得平平淡淡。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记得一个弄皮影的人呢?那种节奏于他们来说,太遥远,也太缓慢。他们上网,搞网购。或者,戴着耳机,听着迈克尔·杰克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快乐地扭动屁股。所以,当皮影戏和现代歌舞两场表演同时出现在这座小镇一隅时,年轻人有理由选择后者。但上了年纪的,闻讯都背抄马扎,涌进那个演皮影戏的帐篷。

大家都很激动,多年前的那个皮影张又回来了!演的是《霸王别姬》。

老人们觉得这戏有点凄楚悱恻,不似皮影张年轻时的风格。虞姬和项羽的伴音分明是出自一人之口。而且,那声音显然已缺了底气,满了沧桑。

大家都叹息,老了,老了呵!

但大家都被那流淌着的情韵吸引进去了。

故事的高潮出现在虞姬拔剑自刎的那一瞬,宝剑仓朗朗坠地;同时,又听的一声,那洁白的幕布上,竟洒满了斑斑点点的鲜红血滴!大家伙儿俱是一愣,迅即爆出一阵掌声,那简直太逼真了!然而,掌声很快就歇了,幕布后面长久的寂然无声让大家感到了不祥。他们纷纷转至幕后,都呆住了!

只见一个鹤瘦身影颓然地倒在一张轮椅上,他的左手和两只脚上依然还绑缚着操纵皮影的架杆儿……

此时,帐外的另一场表演也到了高潮。

有个嘶哑的声音吼叫着,传来荡去,我的爱,赤裸裸!我的爱——赤裸裸!

6.小说开头对皮影道具制作的描写,对全文有何作用?

7.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皮影张的表演情形,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8.统观全文,简要概括皮影张这一艺术形象。

9.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两处,分析并探究小说所蕴涵的情感取向。

参考答案:

6.(4分)①介绍了皮影道具繁杂的制作工序,表达了对皮影艺术的赞美。②烘托皮影张技艺的高超,引出下文对皮影张的刻画。

7.(6分)①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摹了宝剑坠地与鲜血喷吐的刺耳声音;(2分)借助鲜血溅白幕的色彩上的对比,有声有色地渲染出了皮影张用鲜血和生命来表演皮影戏的投入和悲壮。(2分)②语言形象生动,给读者以强烈的精神震撼。(2分)

8.(4分)皮影张是一位表演灵巧、严肃少语、爱国正义、命运坎坷、为艺术献身的民间艺术表演者。

9.(6分)对比手法:(2分)①把皮影张年轻时热闹欢快的表演风格,与多年后复出时凄苦沧桑的情形进行对比;②把传说中皮影张帮助解放军抓获土匪,与“文革”时被敲去手指、丑女被逼自杀作对比;③把皮影张用鲜血和生命表演的皮影戏,与当今粗俗、喧嚣和滥情的表演进行对比。(写出一处得1分)

情感取向:(4分)①对皮影张精湛的技艺、执着的追求的赞美,②对皮影张及丑女的坎坷悲惨命运的同情,③对现代社会冷落传统艺术的批判。(前两点各1分,最后一点2分)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首先清楚开头段常见的作用 :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 环境等); ②点明人物的身份、特征(引出某个人 物的出场);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④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张本)。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小说开头对皮影道具制作的描写”介绍了皮影道具繁杂的制作工序,表达了对皮影艺术的赞美。烘托皮影张技艺的高超,引出下文对皮影张的刻画。也可从情节、人物、主旨等方面入手。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艺术。本题可以说是环境描写,常见技巧主要有: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宝剑仓朗朗坠地;同时,又听“噗”的一声,那洁白的幕布上,竟洒满了斑斑点点的鲜红血滴”,“仓朗朗坠地”从听觉角度描写的,写出宝剑坠地的刺耳声,“那洁白的幕布上,竟洒满了斑斑点点的鲜红血滴”从视觉角度,同时运用色彩对比手法写出皮影张用鲜血和生命来表演皮影戏的投入和悲壮。语言生动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对于这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解题思路: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格。5.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人物基本特征。“皮影张在小镇一角把行头一摆,叮叮当当小锣儿一敲,人们就三三两两拢过去了”表演灵巧;“一脸严肃的幕后戏子”“手一拱,并不多话”严肃少语;“皮影张主动请缨,深入匪营”爱国正义;“皮影张就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了。他损失惨重,右手被小将敲去了四根手指”“丑女人自杀”命运坎坷;“那声音显然已缺了底气,满了沧桑”“只见一个鹤瘦身影颓然地倒在一张轮椅上,他的左手和两只脚上依然还绑缚着操纵皮影的架杆儿”为艺术献身。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本题为两问,第一小问较为简单,第二问较难,为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第一问题干明确要求“对比手法”,只需在文中筛选概括即可:把皮影张年轻时热闹欢快的表演风格,与多年后复出时凄苦沧桑的情形进行对比;把传说中皮影张帮助解放军抓获土匪,与“文革”时被敲去手指、丑女被逼自杀作对比;把皮影张用鲜血和生命表演的皮影戏,与当今粗俗、喧嚣和滥情的表演进行对比。第二问是“情感取向”,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例如本题有对皮影张精湛的技艺、执着的追求的赞美,对皮影张及丑女的坎坷悲惨命运的同情,也有对现代社会冷落传统艺术的批判。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