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道经》是如何开启中国人智慧的?!

 慧芸0 2017-04-30

 

  有人问: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在儒家一家独霸的情况下,《德道经》是如何开启中国人智慧的?


  这个问题,就要历史性地去分析。我们要看到,中国社会五千年的历史,曾经有过道治社会时期、德治社会时期,然后进入仁治社会时期、义治社会时期、礼治社会时期、智治社会时期。现在,我们已进入智治社会时期,就是以后天的智识来治理社会的时代。


 

  前三个时期,特别是第三个时期,老子的《德道经》思想和儒家思想是交互存在;宋朝以后,《老子》启迪我们民族智慧的功用才逐步地被淡化。


  唐代士庶人手一册《老子》的史实,这个背景,一直延续到明代,在朱元璋后期才开始取缔,开始唯独以程朱理学所推崇的儒学思想为尊。


 

  我们并没有任何否定孔子思想的意思。孔子的思想同样是伟大的,因为他也是老子的学生,他所阐释的仁、义、礼这三个字就是做人的基石。人道不通,则圣道难行。没有一个正确的人道教育,缺乏仁、义、礼这三大基本要素,心中没有光明,没有爱众生、爱他人之心的仁德,没有见义勇为的精神,不敢承担道义,不敢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责任,这样的人就不足以为人。


  孔子是在继承了老子的道德思想,在阐释“德”的深意时,抓住了其中的最根本和最关键点,所以他说“志于道”,是按照“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进行修学的。这是孔子的思想概括,与《德道经》是相通的,只是被后来的儒家继承人所人为切断、阉割,使其缩水,把其中的精华丢失了。


 

  如果能够真实地保持老子《德道经》和正确的儒学系统同步展开,那么儒学同样是入世的主流。儒学,在古代的确是教育做人的一个学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提法跟老子“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提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目的一样,都是强调在自己身心当中进行修证、求证,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获得道德的能量。


国  学  台



国内唯一国家级国学平台

大师零距离   每天一起学国学

▲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