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鉴定之我见

 catwang王 2020-11-16



          

   中国古代瓷器,其种类非常庞大,同一时期各个窑口会相互模仿,不同时期后朝会模仿前朝,民窑会模仿官窑,所以造成了瓷器鉴定的复杂性、多样性,如论瓷器鉴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这需要长期观摩、对比、了解各个时代的风貌、工艺水平、工艺特征以及入土瓷器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各种侵蚀特征、传世瓷器在不同保存环境下所产生的各种特征。

总的来说,要熟知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各种情况下的胎、釉、纹饰、器型、款识等特征才能具备鉴定瓷器的基本功底,以下概述各项特征的基本要点,做抛砖引玉之用。

一 器型

瓷器的器型体现着每个时代的历史、人文、政治、经济乃至形制和生产力发展的传承脉络,是一个时段政治经济发展、演绎过程中最直接的体现。

中国的古代艺术品中,唯以瓷器著称于世,而瓷器的产生要晚于陶器、青铜器、玉器,其器型根源应来源于前三者或有变通。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瓷器器型,但每个时代也有追模古者之风,或敦厚、或轻盈、或古雅、或艳丽,变数无穷,因陶土可塑性极强,无不显露古代工匠之模仿力与创造力。

有人说,研瓷者应专心一意研瓷,切勿左顾右盼,当能研而成之,非也!对瓷器之器型研究,除对现有馆藏确切考古物等标本熟知外,还应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应瓷器无穷之器型变化,以同时代玉器、铜器、金银器、漆器等器型作为参考,以类似器型不同画篇所产生之艺术效果看待器型微妙比例变化才是科学理性的瓷器鉴定器型观。

二 纹饰

瓷器的纹饰种类可分为绘、刻、划、印、堆、贴、塑、镂空、镶嵌等,明白了形与纹,就等于明白了器物的百分之八十。

器物的绘画装饰纹饰反应和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上层阶级嗜好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水准,纹饰的范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皇家官类,二是民风民俗,由于纹饰表现风格、特征极其鲜明,为我们识别与断代提供了很多依据,为我们认识他们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证据。

三 釉

通常人们将釉比作瓷器的外衣,十分形象。

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所有的瓷之釉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大约从西周至汉代就在陶器上挂釉了。早期至唐多为石灰釉,而后为石灰碱釉,唐宋时釉中加入玉粉或玛瑙粉等稀有材料,其中有的坚如钢,有的润如玉,比如宋代汝窑、官窑,有的从釉至胎都是一种感觉,有的釉硬胎绵是另一种感觉,这都源于配料和烧制工艺,功底深厚的藏家,一摸器物之釉面就能断个八九不离十。

看釉的另一面是观传世痕迹,只要传世的一定有传世痕,只要出土的一定有土沁,当然也与材质和年代以及存放环境皆有关系。

以釉之痕、之质鉴别瓷器只是鉴定的一方面,不能以一断全,以点盖面。

四 胎

胎作为瓷之骨,是瓷器的根本。

    瓷胎的鉴定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瓷胎的原料、质地,

另一方面是瓷胎的修饰工艺痕迹,不同年代的瓷器和不同窑口的瓷器,其胎因所用原料不同而显现的外观特征也不同,每个时期的修胎工艺、审美、习惯,皆有不同,这为瓷器鉴定、年代、窑口提供了基本依据。

一切官窑御品,都根据皇家的要求,精工细做,形成了官窑器的特殊材质,可以做为重要的区分民窑的特征。

如果我们细细的将各个年代的瓷器做一个对比,那么他们的个性的凸显是相当清楚的,从大的差别去着手,从小的方面去着眼,熟记于心,对鉴定真伪十分有用。

从胎泥的进化演变来看,他的演绎过程是河泥胶质状到窖泥浆包状,再到合保泥的玉质感及莹润无杂的漂白泥,这种进化过程的了解都于鉴瓷十分有利。

五 釉光

器物年代越久远,釉光越深邃,而这种深邃的釉光是年代久远、包浆厚实的最真实的体现。

在釉光中观瓷,可分出土与传世两大类,其中又有釉厚、釉薄的区分,还有釉中元素多与少不同的差别,而年代越久远,釉光层就越厚,只要釉内添入了多种元素,那么釉面荧光内含五色也是必然的,收藏功底深厚者,可以从釉光中辨识器物的真假,并能划分出精美还是一般。

出土器物与传世器物的釉光显像不可一概而论。出土器物由于地下水、土壤的酸与碱性,在漫长的岁月中,碱分子或酸的成分会沁入釉中,而依据胎的疏散和致密的差异,沁的程度也不一,但只要被沁,则表面光亮温润的釉光不会真实的展现出来,这样会影响断真论假。

 许多器物需要半年或几年之间的擦拭,挥发还原的过程,让其自然的釉光重新展现出来。

一件官窑御品,在不被侵蚀、完完全全在自然的传世中,那将精美绝伦,而其美感将远远超过一件同类器物。

六 款识

做为官窑瓷器,大多数都会有官窑款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款识书写的字体各有特征,应以现有馆藏确认器物和窑址出土瓷器残片款识标本作为一手依据,有相关专业书籍,可做购买。

望此短文能启发爱好者更多思考,建立自己的框架学习系统。

精品赏鉴,养眼调息

古美征稿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