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印度文化的核心象征湿婆之舞的读解(之三)

 知道. 2017-05-01

                                      三,远古辉煌与历史观念

    湿婆之舞这一形象,从一个方面,横跨和纵贯了印度的时空。它超越了雅利安的吠陀神系,而可以把我们带向那遥远的过去。印度人是不自以历史作为夸耀的基本框架,费舍尔说:“由于印度没有编年史的传统,真实事件与人物的记载与神话加工与符号象征混杂在一起,难分真伪。”[1]这里用了一个西方文化的历史真实观念去看印度文化,印度人并不认为历史的真实是通过一种西方式或中国式的历史方式呈现出来的,对印度人来说,西方式或中国式的历史方式并能呈现历史的真理,而只是一些真理的片断,或者说是真理的幻相。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体悟湿婆之舞作为一种真理的显现,所包蕴的历史内容。而湿婆之舞这一形象本身,就可以让人心往神驰,回溯到印度的远古辉煌。

    远古,对于印度人来说,是在无数的宇宙轮回中的此一宇宙的初期,印度人往往会用非常夸张的数目去数算这一“远古”,但对于今天的学科来说,印度的远古,是由考古学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的古印度文明。考古学向我们呈现的印度的远古是一幅由建筑遗址、雕塑、印章组构起来的艺术画卷。在展开这一艺术画卷之前,先看看这一艺术画卷所赖以存在的地理背景。

   代的印度,面积410多万平方公里,比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加起来还有大,它生长在世界的最高山脊的胸怀之中,这一世界的顶高,被中国人命名为昆仑,但最高之中的最高,被印度人命名为喜马拉雅山, Himalaya(喜马拉雅)在梵文里,就是雪(hima)域(alay)。高耸,宽莽,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数千年来,在印度人的人心中,引起了无穷而绚丽的想象,这些想象又深深地暗塑了印度人的文化性格。湿婆与喜马拉雅山之女雪山女神的美满婚姻,让我们可以去体会印度文化与喜马拉雅山相关的一个方面,湿婆与雪山女神一道在喜马拉雅群山中的盖拉娑山上居住修行,让我们可以体会印度文化与喜马拉雅山相关的另一个方面。在印度的思想和想象模式中,在喜马拉山南面的印度半岛所形成的一个倒三角形,宛如一个硕大的牛乳,斯里兰卡,则如这巨乳流出的一滴晶莹的乳汁。想一想湿婆的坐骑是牛,湿婆与雪山女神在喜马拉雅山中,喜马拉雅山与这巨牛香乳的地理图,又可以想象成一幅印度式的显隐结构图。(古印度人就有地图了  过了吧?)印度的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不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就是流经喜马拉雅山脉。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印度河源于中国的冈底斯山西侧,恒河之水天上来,印度河水亦应天上来,只见它入印度,西向克什米尔,穿今天的巴基斯坦全境,最后进入阿拉伯海湾,全长3180公里,正是在印度河里,前面提到了考古学上的古印度文明第一次向世界闪耀出了迷人的光芒。正是在这一光茫中,可以看到湿婆身影的闪烁。而具有历史感的西方人,面对这一辉煌,感受到了对历史的迷茫。

    西方人的迷茫,不在于200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出现了人类,也不在于12000~8000年时,这里与全球的其它一些地方一样,开始了种植谷物,驯养家畜,制作陶罐,缝纫衣服……而是当印度河古代城市文明出现以后,印度文化的演变呈现出来不同于其它文化的特色。用其它文化,比如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逻辑和框架,很难对印度作恰当的理解,一层层的面纱,一团团的迷雾,遮罩在印度文化的上面,不是让人简单定性而内心不安,就是让人看见了什么而又难以彻底的理解。放眼望去,印度历史最为古老又最为常新,说古老,在于它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同时出现,说常新,是当埃及和巴比伦的辉煌已成永远的过去,当希腊神话,波斯神话已成为不归的历史,印度文化却从古一直灿烂到今天,甚至当中国面对现代性的挑战,怀疑甚至否定自己的古代文化时,印度人却一直保持着对自己的传统的最高自豪(值得称许)。

    历史对印度人不重要,印度人不像希腊人和罗马人那样,以一种现实的物质利益,商业和政治的扩展,作为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也不像中国人那样,以家国天下的兴盛,作为人生目标的实现,印度人的人生最高目标:解脱,不能以物质上和政治上的成功来实现,也不能以一种家国的成功来实现,而要落实到一种个人的心灵修炼,而与个人修炼相关的是宗教,而不是历史。这里又牵涉到一个印度人最重要的观念,业,这一观念较复杂,这里只简单提一下,业是人的所作所为,人所作所为的一切,都会对人的以后产生影响,正如人的现在,是由人过去的业所决定的一样。因此,个人的一切是与它的“业”,即他在此世上的所作所为相关联的,从这一观点看历史,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出现的个人遭遇,在理论上就不是应该由历史来解释,而要从个人的所做的“业”来理解,历史现象被分解或置换为个人的业报。个人的业报通向的是宗教与哲学,而不是历史。

    放眼望去,印度历史以最为丰富而又最为隐藏,延绵不断而又以片断地方式呈现出来:当我们以文明的辉煌作为一标准去看待印度的历史,那么,

    在公元前3000~前2500年,有以哈巴拉与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印度河古老城市文明,在这时,印度文化的第一批元素;圣畜崇拜、圣树崇拜、母神崇拜、瑜珈方式、清洁观念……已经出现。

    公元前1000~前600年,雅利安人带来了《吠陀》神系,在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印度特色的种姓制度,演化出《奥义书》的哲学沉思,产生了佛教和耆那教这样的思想和宗教瑰宝。

    从孔雀王朝(公元前320~前185)到笈多王朝(公元320~574年)到1200年伊斯兰的来到,

    由德里苏丹国时代(公元1192~1526)到莫卧尔王朝的兴盛(公元1526~1707),

    从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稳步扩张,到19世纪英国人入主印度,

     无论政治上是怎样的治乱兴衰,印度文化仍然在按照自己的规律盛开。

     当我们在上面的勾勒之时,已经用了一种西方式的历史方式,对于印度人来说,西方式的或中国式的历史大事件,比如,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入侵,他们并不认为是重要的,你在印度的文献中找不到它的踪迹,对于西方人来说,历史是一种宇宙精神(绝对理念)的必然性展开,对于印度人来说,历史却没有这样的作用,宇宙精神(梵)是在宗教中展开,历史只有与一种宗教思想相关联的时候,才有意义。因此,印度历史显出了一种特异的现象,印度不断地遭到外来文化的“入侵”,而印度人却没有中国式的华夷之分,每一种外来文化,都被印度文化融进了自己的心里,增加了印度心灵的厚度。从历史的角度看,印度的历史大半遮掩在无历史记载的黑暗之中,但从思想的角度看,印度的思想却紧贴着历史的厚度,显出了不断闪耀的光芒。印度人没有中国人这样从未间断一直延续下来的王朝历史和史书历史,但却有从未来间断一直延续下来的心灵史,到今天,尽管西方人有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世界主流地位,但印度人还是认为在文化上,他们是世界第一,而且以自己第一的文化去把握着从古到今的世界历史。在湿婆之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印度人的心灵。而这一心灵,又是与古印度文明相关的,正如湿婆这一形象与古印度文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样。可以说,在古印度文化中,可以感受到湿婆的身影闪烁,在湿婆的形象里,有古印度文化的内容升华。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形成了印度文化的主流形态,这就是吠陀神系。雅利安人是分批地不断地进入印度的,进入印度之后,在雅利安人与原住民的相互冲突与交融中,一方面原有的印度文化被雅利安化了,另一方面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又被印度化了。说到这里,关系到一个世界史上的奇异现象。这就是古代历史中雅利安人的地理大迁徙。在公元前5000~前3000年间,黑海之北,喀尔巴阡山脉与高加索之间,住着雅利安的游牧部落,约公元4000~前3500年,他们向西扩展,最远的到达蒂萨河流域,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期间,到了中欧,巴尔干半岛,外高加索,安纳托利亚以及伊朗北部,在公元前3000年,到达北欧,爱琴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在这一世界性的大迁徙中,雅利安人到了从北欧、中欧、爱琴海,地中海、伊朗、印度等不同的地方,都在与各地的原住民的冲突与交融中,形成了新的民族:卡尔特人,日尔曼人,北欧人,斯拉夫人,希腊人,罗马人,伊朗人,印度人,同时也在新的交融中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文化。今天说的印度文化,最为关键因素,就是这雅利安人进入印度的过程中,由本土文化的雅利安化和雅利安的本土化而形成的。在这一文化的重新交融的复杂过程中,湿婆成了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学者们普遍地认为,湿婆的原型不是来自雅利安文化,而是土著文化。

    湿婆有无数的化身,也同无数个名号,其中一个名号叫“哈拉”,这个名号与“哈拉巴”这一地方相关。哈拉巴,一直被印度人视一块神的圣地。正是在这里,以及离这里400英里外的摩亨佐-达罗东,两座公元前3000~前2500年的印度古文明的城市被发现了。而且,围绕着这两座城市的,是数百处城市和村镇,铺开在北起萨特累季河上游,南到坎贝湾,西起马克兰海岸,东到恒河与亚穆纳河交汇处的广大地区。这一古印度文明又被称为哈拉巴文明。

    这两座把雅利安人以前的古印度的辉煌呈现了世界学人的城市,让世界的学人智者困惑不已。

    这些城市稳定地存在了数百年之后,突然消失了。它的不变性与稳定性让人兴叹,它的突然消失让人猜想,它消失了,但其作为一种印度特色的基本元素,又在后来历史中突显出来,以一种死亡与复活的方式让人深思。

    在这古文明的遗址中,呈现出了一幅宏伟的艺术画卷。不但显出了完善的城市规划,街道,房屋,院落,小巷,城堡,浴室,水井,排水管道,最主要的要两个东西,一是大浴池,二是雕像与印章。大浴池的池中有台阶直通池底,四周有露天的院子环绕,池子又可通向数个小浴室。浴池的重要显示了对洁净的极端重视。当你站在大浴池遗址的边上,可以感受到,洁净这一浸透到印度文化一切方面的观念,在印度是这样的源远流长。雕像与印章,与建筑与浴池构成一种空间上的互补关系,从形象学上说,具有一种共性,特别是在两千多枚印章里,显出了一种形象学的共同结构。其中,至少有四种形象是与印度文化的基本元素相关的。一是女神,印度文化中的女神,在世界上具有特殊的风彩;二是菩提树,后来的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菩提树具有一种宇宙中心和思想中心的意义;三是公牛;四是瑜珈;后二者,与湿婆的形象联系到了一块。

    古印度的印章,动物形象众多,有虎、象、牛、羊、鹿、兔、鱼、蛇、独角兽……最多的是公牛,尤其是瘤牛,即背上长着驼峰或隆肉的公牛,被称为梵牛,成为圣兽。在印度文化中,公牛代表着雄性的繁殖力,而生殖力是最高的象征是湿婆,湿婆的一个最普遍的形象是直接以男性生殖器的形象出现,作为湿婆形象的男性生殖器有一个漂亮的名称:灵珈。作为主宰生殖之神,湿婆的坐骑就是一头瘤牛。湿婆的称号之一,就是“以牛为表征之神”。

    古印度印章中,最耐人寻味的图象,就是瑜珈之王,其中一枚最有名的印章,是一位男神,头上有一对巨大的牛角,三个面孔,两手伸开,双脚内盘,坐在长条矮凳上,做瑜珈之状,两脚之间,男根勃起,男神的四周,有大象、虎、犀、牛、羊等群兽围绕。西方学者一看此象,立即认为这是后来湿婆的原型,确实,湿婆有很多特征,湿婆是瑜珈之王,百兽之王,生殖之王,而这些基本特征,又正是印度文化的基本元素,特别是对瑜珈的圣化和对生殖的圣化,在印度文化中显得最为独特又最为灿烂。这两大元素,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两条通向印度文化之秘的曲径。

 

 



[1] [英]玛丽·帕特·费舍尔,亲历宗教,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第5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