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经理人到事业合伙人的进步!

 郑公书馆298 2017-05-02
摘要:对于当下的民企而言,属于“年轻人”的创业精神与激情将成为企业之轮转动的根基与法宝,而职业化进程,则是帮助企业加速的引擎与润滑。这样的企业既需要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同时也在召唤其内心与企业共命运的“创业使命与责任”。
曾几何时,“职业经理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褒义词,世界500强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理人群体成为了民营企业不惜高薪挖角的“香饽饽”。
时过境迁,随着“空降兵”的水土不服与大量出逃,恢复冷静的企业家逐渐发现,真正能够沉淀到企业基因中的外部高端人才少之又少,而企业的发展,大多仍依靠当年小米加步枪的“子弟兵们”依靠勤奋和拼劲支撑着……
是职业经理人不够优秀?还是民营企业不懂用人之道?
“职业”VS“事业”
回到“职业经理人”的生长土壤,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特殊的人群其实是外企发展进入到成熟阶段规范管理体系的产物,“职业精神(Profession)”是这个人群的显著标签。他们被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与工具所武装,对自身的专业领域负责。
企业家恰恰是看重这种职业精神,因为它是民营企业所欠缺的,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一次原始积累之后,欲与领先企业抗衡,需要的不再是蛮劲,而是先进的“武器装备”,走职业道路是企业家普遍共识的正道与捷径。
殊不知,“职业精神”的另外一层限制性内涵,却是“有限付出”与“明确边界”。通常空降兵到了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之后,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忙碌”,甚至是 7*24的待命,拼命三郎式的生活在这里变成家常便饭。我们听到最多的抱怨,莫过于“没有章法”,而这章法的背后,其实是他们对于职责边界模糊不清与用人 过度的不满。记得一个朋友开玩笑说,外企崇尚的是“Work-Life Balance”,而民企崇尚的是“Work-Life Integration”。
细细回想,怎能没有冲突,这种冲突天生存在于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基因当中。东软20年之际,身为创世人的刘积仁用“童年”作比当下的企业,试想,仍然处于“孩童时代”的民营企业如何与已百年的“外企老人”相提并论?
而我们又同样震撼于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雄心壮志,他们以世界500强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达成让企业、让中国骄傲的世界成就。而这,岂非“拼”字了得?
企业家呼唤职业精神,希望用“职业化”的洋枪洋炮来武装自己,打一场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战争”;而这只是其一,因为民营企业要想成就更大的事业,“拼专业”的同时,更要“拼事业”,唯有超于常人的努力才能换来超于常人的成果。
“事业”之意,亦在于此。
“经理人”VS“合伙人”
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热度消减,并不意味着对这类群体的放弃。民营企业正在积极探索着更有效的方法来吸引、使用与保留精英人群。
与我们长期合作的一家民营企业在去年提出了“事业经理人”的期望与要求,而万科也在积极探索“事业合伙人”的制度如何在企业中生根发芽。我相信,这不仅仅只是文字游戏,而是企业对于经理人与工作本身、与企业本身关系的深入思考。
在与民营企业长期合作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伴随多年的子弟兵是“以企业为家”的,而这种家归属使得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一种天然的“己任”,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会出现激情减退与小富即安的状态出现。
相反,外企培育出来的职业经理人更多是“以专业为安身立命之本”,他们通常被民企舞台与企业家的雄心壮志所感召,希望在企业中大展宏图来实现自身的事业“第二春”。而这种与企业家建立起来的强关联却难以转化为对企业的归属与责任,往往是遇到些困难便退缩,惧怕风险是他们难以在企业彰显影响力的最大阻碍。
记得一位前辈用攀登珠穆朗玛峰来比喻企业发展,想来很是贴切。如果说500强的诸多企业已处在8000米高度的话,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还在3000米或5000米艰难爬坡。正如柏翔在《父与子》的文章中提及,中国的大型民营企业应当学习的是50年前的IBM/GE,而非是今天的,而华为的经营之道亦正是汲取了IBM生存发展的精华,且具有中国特色。老沃森和小沃森的两代才是真正造就了IBM的百年,老沃森奠基了企业的基本信条,而小沃森在坚定价值观的基础上造就了一个不依靠个人而依靠职业化系统得以永续的企业。
对于当下的民企而言,属于“年轻人”的创业精神与激情将成为企业之轮转动的根基与法宝,而职业化进程,则是帮助企业加速的引擎与润滑。这样的企业既需要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同时也在召唤其内心与企业共命运的“创业使命与责任”。
“合伙”之意,亦在于此。
而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民营企业的“舞台”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因为可以创造历史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他们可以不再是去作为“螺丝钉”维系一个成熟国度,而是成为“企业中枢”去创造一个新王国。
我们也期待,长期接受世界领先企业磨练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始终以全球管理智慧的中国化为己任,为中国企业的振兴强大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历史的印迹!

如想了解马方院长文章,请点击:
1、合作,远非章程约定那么简单
2、“合伙人制”的机制设计 ——从“责权利”看合伙人机制设计
3、马方:最值得老板考虑的内部股权众筹
4、老板,你会用干股吗
5、【院长原创】用股权战略驱动企业发展
文/佛洁    素材来源:世界经理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