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由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构成。胆固醇有“好坏”之分,“好”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但“坏”胆固醇一旦过量,就会逐渐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让血管通道变窄,血流受阻,引发心肌缺血,脑梗塞,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想要降脂,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 戒烟:吸烟会毁坏心脏,破坏血脂平衡。 ◆ 拒酒:酒精会促进人体合成甘油三酯,增多坏”胆固醇的分泌。 ◆锻炼:每天有氧运动30分钟是控制血脂的重要方法,最好选择快走或者慢跑。平时出门能走路就不要坐车,能爬楼就不要坐电梯。 ◆饭后走一走:晚饭40分钟后走一走,将多余的热量消耗掉,对控制血脂尤为重要。运动时要保证全身2/3的肌肉群参与,持续40~60分钟为宜,强度在中低等之间,让自己微微出汗。 ◆减少胆固醇高的食物的摄入:胆固醇高的食物要少吃,蛋黄每天早上只吃半个,鸡皮、鸭皮、动物内脏、鱿鱼等高胆固醇食物,一个月不宜超过一次。要多吃葡萄,常吃生葱,生蒜,少喝糖分高的饮料,最好在家自制柠檬水和橙汁。女性在绝经后更应注意饮食和运动。 ◆牢记点餐四原则:少点盖饭,不点预先过油的菜,如糖醋里脊、红烧鱼、地三鲜等,吃菜前先用勺子滤掉油脂后再吃,血脂高的人建议多点一些绿叶菜,吃肉时尽量选择精瘦肉。 ◆控制饮食,保持体重:对维护血脂的正常很重要,最好不吃夜宵,在临睡前2~3个小时就不要再吃东西,如果上午10点或者下午4点有饥饿感可以吃几片低油的苏打饼干,而不要去选择碳酸饮料和甜点等。 ◆每天喝一碗燕麦粥:燕麦不仅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还能带来饱腹感,让人少吃很多不健康的食品,对保护心脏,控制血脂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吃全谷物食品,总胆固醇、“坏”胆固醇便会下降。除了燕麦片,糙米,全粒大麦,小米,全黑麦,全麦面包或者饼干,全玉米都是健康的全谷物食品。 避免年轻时埋下“定时炸弹” 血脂是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其他类脂的总称。事实上,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过高,沉积在动脉血管壁,长此以往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如果斑块稳定,可能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脑缺血等;如果斑块不稳定,就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等。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恰恰相反,致力于把血管壁和外周的脂肪重新运回总部,减少血管硬化,保护心血管系统。多数血脂异常患者都是表现为“坏”胆固醇升高,而“好”胆固醇降低。 《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目前至少有2亿血脂异常患者,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南方地区人群的患病率也不容乐观。年轻人中出现不少血脂异常,那么将来他们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很多人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病,但其实摄入过多垃圾食品,可能导致年轻时就在血管内埋下“定时炸弹”。而医学上已有定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在儿童期即已开始,不得不令人警惕! “三低”现状令人忧心 “高脂血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全身血管的损害是逐渐进行性的, 往往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不像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早期受到重视。” 与其高致残、致死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血脂异常的整体防治现状令人堪忧,呈现出低知晓率、低检测率和低达标率的“三低”现状。数据显示,中国大众和患者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为3.2%,检测率不足7%。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胆固醇“目标值”。化验单上同样的数字,对有的人可能属正常范围,放在你身上很可能已经处于危险临界点。 血脂检验单上,胆固醇(低于5.2mmol/L)、甘油三酯(低于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低于3.64mmol/L)越低越好,而高密度脂蛋白(高于0.91mmol/L)越高越好。 在某些情况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时,低密度脂蛋白控制的标准会更低(2.6mmol/L甚至2.0mmol/L),需要医生专业评估,确定目标胆固醇水平。 调节血脂的三大法宝 调节血脂有三大法宝,合理的膳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改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减少可促进血脂进入血管壁的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则能全面抑制胆固醇的形成和吸收,实现强效降脂效果。 首先,要吃 “三低”食物——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拒绝快餐食品,少吃动物内脏、鸡皮、蟹等食品,蛋黄每周不超过两个,每人每天烹调用油少于半两,增加水果、蔬菜和谷类食物,经常摄入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蒜、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等。合理的膳食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2%到8%。 其次是改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管住嘴,迈开腿”。戒烟,控制饮酒量,坚持快速步行。循序渐进地开展有氧运动,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 |
|
来自: 沧海一滴水8uba > 《文件夹2艾灸冶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