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县教育局于2017年4月18日组织了骨干教师到孤山子送教下乡,这个活动教育局已经坚持十几年了,只是每年送教下乡的乡镇有所不同。这项活动既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也让农村教师共享了身边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这次送教下乡低年级三个年级各有一节课,分别是一年级的“解决问题(同数相加)”,二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三年级的“数学广角——搭配”。三位作课教师精心准备,为大家呈现了三节高质量的课。 一、成绩 1.精心准备教具、学具 “数学广角——搭配”一课,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例2主题图,又分别准备了上装和下装的单个图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更直观、更具体地感受到一共有多少种穿法。“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新鲜、质感很强的草莓图片,在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的过程中感受到平均分能分完和不能正好分完的两种情况,初步认识了余数。两位教师准备的教具和学具既精心又用心,充分发挥了教具和学具的作用。 2.新授课内容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解决问题”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以后,大胆放手,充分给学生时空,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有的在练习本上画图,有的摆小棒,还有的直接列算式,找到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先从已有知识入手,让学生用6根小棒代替草莓,摆一摆,平均放在三盘里,在此基础上,用7根小棒代替草莓再分一分,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最后比较两组分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不仅认识了余数,还经历了余数产生的过程。“数学广角——搭配”一课,教师在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揭示学习内容后,就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连线,合作完成例2:两件上装,三件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学具动手操作起来,比较快地就找到了6种方法。几位教师在这几个内容的处理上还是比较相信学生,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既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也比较好地使学生经历了学习过程。 3.习题设计层次清楚 三位教师的练习题设计内容比较丰富,由易到难,层次比较清楚,通过练习题的检测,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都比较好。 二、不足 1.教师教学理念还需提升 三位作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多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要充分相信学生,不仅要让学生会做,更要让学生会思考,能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不要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或代替学生发言,即所说的模仿容易,创新难。如“数学广角——搭配”一课,学生在同桌合作找到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后,教师不妨提出:没有学具,还可以怎样解决呢?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动手写一写可以用哪些图形和哪些字母。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在教学中,三位教师都要注意要善于点拨,善于追问,以便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2.要关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标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改动特别大,低年级分三个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高年级的三个步骤是: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其目的都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所以解决问题的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把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不留痕迹地落实到教学环节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往往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唯一,怎样关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呢?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空,使学生思考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些方法学生想不出来怎么办?教师一方面要相机引导,还是要由学生思考出来;学生怎么也说不出来,怎么办?我觉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实值得学生理解掌握,老师可以直接揭示。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太大的价值,教师完全可以不揭示。而且,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几种方法的不同,从而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学习过程一定是自然的,符合学生需求的,切和学生实际的,也是学生最受益的。 总之,三位作课教师认真地完成了本次送教下乡的教学任务,其中个别不足,期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取得更大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