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四章)解读

 雪域小子 2017-05-02

《道德经》(第四章)解读


1一、原文


第四章、大道若水,涌而不溢

(题目为学而观复所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2二、译文(意译)


道就像涌动着的水一样,再激荡也不会满溢而出。这一潭深水就好像万物的根祖。它先是弯折自己的锋尖,又平息自己的繁盛;调和自己的光辉,把自己混同于尘世之中。它沉隐安静似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家的孩子,观其模样应该存在于天神之前。


3三、释词


:本义为水涌动、激荡。

:本义为可据卜兆行事,引申泛指使人、物发挥功能等。

:本义为邦国,用作副词相当于也许、常常,此处指“常常”。

:本义为器皿充满水,引申为充满。

渊:本义为泉眼形成的洄水、洄流水,引申指深水池、深潭或源头。

:本义为祭祀祖先的庙,引申指祖先等。

:本义为摧折,折断,引申指弯折;压下去,抑制等。

:本义为禾芒,引申泛指尖而锋利;尖等。

:本义为屠宰分割牛,引申泛指剖开;划分、分开;破裂、分裂;休止、停止、结束等。

:本义为兜住马尾防其散乱的兜子,引申指众多、杂乱;繁盛的样子等。

:本义为以声音相应,谐调地跟着唱或伴奏,引申泛指和谐、协调等。

:本义为明亮,也指光亮,一般指可见光;又引申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又引申指景色、景物;风采;荣耀、荣誉;照耀;光辉、好处、恩惠等。

同:本义为聚合众人之力,引申泛指会和,聚集;又引申指没差别,一样;统一,齐一,一起等。

:本义为细的灰土,引申指世俗等。

:本义为沉没,引申指深邃;沉淀;又引申指清澈,清明;安静、安定的样子;深厚;深,精等。

:本义为活着,在,没有消失,引申指有;止息,安顿等。

:本义为婴儿,引申泛指儿女,孩子等。

:本义为祭祀天神,引申也指古人及宗教、神话中所称创造或主宰宇宙万物的天神;君王;主,主体等。

4四、阐解与应用


1、以水喻道


此章《老子》以水喻道,“冲”、“渊”、“湛”都是水的特征,比喻大道永远汹涌奔腾却不满溢泛滥;它回旋似泉眼、旋涡,是源头之水;它明澈、平静如“处子”,幽隐无声既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

《老子》论道也懂得用形象思维,当然主要原因还在于道本身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的和整体性的存在。如果说《老子》第一章是“以女喻道”的话,此章则是“以水喻道”,在逻辑上似也可以认为“水”是“女性”的本质属性,“水意象”在《老子》则算是它对女性品质的进一步推演,后世的“柔情似水”作为女性美质之特喻也是显著的例证。故,“女性”特别是“少女”(《红楼梦》称“女儿”)是《老子》赋予道的第一个喻象和代名,“水”则是《老子》赋予道的第二个喻象和代名,“女”、“水”在《老子》眼中都与道相通、离道最近。到《红楼梦》“女、水、道”这三者就有意地被统一起来了,比如贾宝玉就公开倡言:“女儿是水做的”,而林黛玉的名字又暗扣着“玄珠”二字,“玄珠”就是“道”(此见可参见我的《红楼梦是林黛玉一个人的故事》一文),或者亦可说《红楼梦》对女性的推崇在根源上正来自《老子》的“道美学”。



此章是《老子》第一次以水喻道,到第八章还要专门讲“上善若水”,再其后在其他篇章里还要讲“江海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等等,算是对道的“水性品格”在不同侧面的进一步展开。

有趣的是,《论语·雍也》记载孔子的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好像道家乐水,儒家乐山。其实在“亲水”、“乐水”或重视水这一点上儒道是同源同趣的,比如许多儒家大师都喜欢讲“观水”这个话题,他们往往是借观水而比兴、喻道、言志,如《论语·子罕》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荀子·宥坐》也专门就此事做了进一步的“深化”:“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



君子为什么喜欢观水?孔子的回答是:水普遍施惠于天下生物却不居功,就像君子之美德。它向低处流,或直或弯总遵循一定规律,就像君子之义。它浩浩荡荡,不息无尽,就像君子所遵守的道。如果挖个口子让它通行,它会随即奔流且发出声音以应合,而且奔向深谷也无所畏惧,就像君子之勇敢。它不管处于何种地方其水面总是平的,就像君子的法度。它一旦满了自然又会归于平坦,就像君子的公正。它柔而无处不至,就像君子对事物巨细之明察。万物从其中进出之后会变得新鲜而光洁,就像君子之善于教化。它千回百折却一直向东流去,就像君子的坚定意志。因此,君子看到大水一定要观看。



可见,儒家也喜欢水,只是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其之所以喜欢水是可从水中看到君子之种种优秀的品质,是以水喻人,而非以水喻道,属于把自然“人格化”、“道德化”的“自然比德”取向,与西方美学中的“审美移情”相类。而《老子》看重的却是水身上那些“合道”或能够体现“道”的诸“道性”特征,或曰在《老子》眼里,水道本为一体,道就在水中,水本来就是道的一种具体的物态化表现形式。因此,如果说儒道之“水”都是“天人合一”之境的话,那么儒家是“天”(水)合在人(君子之德)身上,而道家则是“天人”一体合于“大道”(人、水、道浑一不分)。

以上之所以不惜辞费地介绍孔、荀之“观水案例”,目的是为更好地理解《老子》之以水喻道提供一个在传统文化结构中的最为重要的参照。

在《老子》,道即女、道即水,道、女、水原本就一体不分。女和水都是《老子》选定的道的非常难得、极为宝贵的形象大使。

2、内在神力



《老子》是如何以水喻道的?

首先它着眼的是水那种看似绵柔实则具有涌动不息的无穷活力,即“冲”,涌动、激荡,这仿佛是一种很神奇的“内在神力”,比如大海,风浪涌起自不待说,即使在它风平浪静之时你会觉得它很安静、很温柔,但其实在它的内在深处却正潜藏着无穷的伟力,只是暂时居于蓄势待发状态而已。而这种随时可发而又未发之巨力恰恰构成一种力的悬念、力的威慑,或关于力的想象、期待,反而又无限地强化了它的力度。可见,力的悬念、力的想象、力的威慑,使在有形的力之外又叠加了一种“主观”的无形之力,即实力之外又增加上一种弹性的虚力,使这“力”就益发强大而具有无法抗拒的震撼性。

写文章讲“悬念”和“蓄势”,教育人也讲“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一个武功极为高超的大侠往往反而不以自己的武功示人、屈人,都是这种内在之力的“威慑”之妙用。一个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很有学问的人反而会十分谦虚、低调,往往是示人以“拙”、以平易,即所谓的“大智若愚”,也即此理。



《老子》强调水的涌动、激荡而不自满、外溢正是在有意标举天地大道这种貌似寻常却奇崛的“内在神力”。做人也应如是。比如,一个人如何才能修持精进?当然要从具体的事工上磨砺、淬炼,但更为关键的还是要练内功,在内在意志、心性、价值执念上淘洗、锻炼,如此才能力实而不虚、力满而不泄,仅靠内在神力辐射其外的风神气象即可克敌制胜。应该说,这是一种如何积力、用力的“力的美学”和“力的智慧”,在《老子》这里就是“道力美学”了,其要旨就是尽量用“内力”而不用“外力”,或曰蓄满内力而仅用其辐射其外的“神气”即可。

今天国际上诸大国之间的“较力”即主要是《老子》式的内在神力之“威慑”、弹压之术的比拼和过招。

3、万物之祖


《老子》以水喻道,还在于它发现了水乃万物之源,水是万物之根祖(宗)。的确地球上的生命物离了水是不行的,一个人绝食还可忍受,而绝水则是其忍耐坚持的最后底线。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最著名的哲学思想、哲学观点亦即“水乃万物之源”,他的诗意的说法是:“地球浮在水上。”也就是水乃地球之根基的意思。可见,东西先哲之慧见完全相同。



今天为了发展,我们已过度地向地球榨取资源和能量,以至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其中最显见的就是水资源的污染和减少,《老子》的“崇水意识”更应该引起我们警醒,要知道“水即道”,水就是地球和人类的生命之源。

4平淡之风

水的柔性和平静品质也是《老子》以水喻道的关联点,水是柔屈圆融无碍的,同时也经常有非常宁静淡泊的一面,这使它显得利万物而不求名利,平淡自处而不惧寂寞,这些特征由《老子》而《庄子》,再到禅宗,逐渐形成了传统中国中十分强大的以平淡为尚、以无意为佳的平淡美学、自然美学或空灵、素朴美学风尚。比如由苏东坡的褒扬、诠解而被张扬起来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是。还有,人们常说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也属此趣。



总之,“水”在传统中国哲学和美学中经过《老子》的推扬、阐发,再加以儒家的“观水”行为美学影响,已形成非常主流、非常宏大、也非常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是我们今天在水资源逐渐枯竭的“地球村”时代更应珍视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重要的还在于,“水”还有近“道”、通“道”的宝贵禀赋,故它不光是物质生命之资源,还是精神生命中魂魄性的能源。

愿我们像看待“道”一样爱水、惜水、节水,让洁净的水资源能够“冲兮”、“渊兮”、“湛兮”,永远涌动而不竭。

5五、心得妙语


大道以水喻,涌动不自溢。外在求寻常,内里有神力。万物皆若此,九九祖为一。锋尖折为圆,江海化为溪。敛光意为柔,俗尘亦可寄。平静似深潭,若有又若失。谁子堪与配?天地分未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