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刻本《孟子集注》
明初至正德(1368--1522年)一百多年间的刻书版式,无论官雕还是私刻大多数有“黑口赵字”的特点,而“黑口赵字”本是元代刻书的版式风格,但是在明代前期的一百多年间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入明以后,朝代虽然变了,但许多元朝旧有的刻书铺子和刻书工匠,其刻书技术和风格却没有新的变化。明初采用的徭役制度是住作匠和轮换匠的办法,来内府刻书的工匠,习惯于自己原有的刻书方法,因此形成内府刻本几乎都是粗大黑口的版式风格。明朝某些敕撰、官修或御制之书,政府又明令地方翻刻时只能依式翻雕,不能随意改变款式和风貌,这就统一了官刻书籍的版式风格。各地的书坊和私宅自刻书籍,由于受官刻本版式风格的影响,多数刻本也是粗大黑口。入明以后,特别是明初,刻书字体也和版式风格一样,仍然效法赵孟頫字体,没有太大的变化,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