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租种菜地 十米菜园从黎医生和唐小姐家共16亩的福地农场分租而来。四月底约满1年我自动续租时唐小姐问:你为何续租呢。真是一个好问题。这十米菜地年来所产的瓜果豆菜一茬又一茬,采收时节有时我在,大多数时候不在。农场在广州北郊,离市区居所约30公里,往返自驾虽走高速而堵车也是常见的事,路上虚耗光阴。人生至此,最稀缺的是不可再生的时间。即使心生向往,而一年我也就只去得十次八次。所以地里的菜没有一样是我种的。而慷慨的基督徒场主夫妻奉行的是共享经济,地里产什么菜就让帮工二婶帮我摘什么菜。每次都满载而归,带回来的蔬菜小家庭有时能整整吃上一周。一定要答为什么,我想这就是我续约的原因吧?我喜欢吃无公害蔬菜,安全又鲜美。
唐小姐却说,如果仅是为了吃菜不必花这个银子啊。嗯,或许我想想应该怎样耕芸这十米菜地。没待我想好,曾跟我去过一次农场的燕群却问我几时得空再去。她老早在自家的田里给我备好姜种了。福地农场在流溪河畔,燕群也在流溪河畔的另一端,相距约15公里。流溪河由广州从化深山里众多小溪汇流而成,从北至南最后经珠三角河网汇入南海,全场156公里。十米菜地在流溪河域离市区二三十公里处。
燕群上次把我从各地带回来插在十米地里后就自顾生长的艾草里分了株,这些艾草已经在她家自留地里蓬勃生长并进了餐桌几次。我不知燕群上次对我的十米菜地有什么看法,但那次之后她就一直建议我在菜地上种些什么,例如姜。
2.手把手种姜 种姜是好主意。姜科姜属的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在亚洲热带地区、中国东部、东南和西南都广泛种植。姜是驱寒去湿助阳的好东西。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姜吃得多了。可是怎么种?稼穑之事,我并不懂。好在有燕群手把手“示范“——她本意就是自己帮忙种下去就完结了吧。 农事让人专注。专注才会有结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到农场已经四点半,在天黑之前,我们要把姜种上。姜不用种子播。它可以无性繁殖。我们吃用的姜都是姜的根茎。根茎会由侧旁发芽。姜有分大种姜小种姜。带来的姜两种都有。看了地里的情况,她决定在地畦最中央开一列来种姜。她脱了鞋忙开:锄草、翻地。目标是一厘米一厘米实现的。一条浅沟划出来了。每隔15厘米,就放一块姜,横着摆。姜的根系浅,它不耐旱也不耐涝。二婶担心,地里旁边种的瓜需多水,而姜水多了就会根部腐败掉。 燕群从荔枝树脚收集了一袋枯叶,嘱我撒在姜上面,再掩土,帮助保温隔水。在钻进钻出架子微汗后,姜种上了。什么时候可以收成?姜一般需要135-150天生长期,也就是姜要用半年的时间在地下长成。但燕群说,我们地里的姜大概要明年2月份吧,才好挖出来。即是若此次种成功的话,将近大半年里,这地中间的姜将会抽芽、抽叶、开花,而地下的姜根茎将会随之分裂增长分裂增长。期间需要做的是只是让泥土不太干不太湿。至于浇水施肥除虫防病害?在这里,估计除了浇水,姜们须自强,一切靠老天。
3.菜地的原住民
这就是我已经在中间种好了姜的十米菜园。姜被泥覆盖好了。地上人字型的竹子爬着上茬四季豆枯萎的藤蔓。地面布满空心旱莲草, 旱莲草 《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南方尤多。此有二种,一种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觅,高一二尺许,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对于农作物,它们是杂草;另一个角度,它们是史载极有效用的中草药。它们在方圆十里的田地里,都茂盛野生着。我为了自己的十里菜地好看并不分去肥力而铲除它,二婶也在旁边的地陇里铲除它。她说,这也是白做的,过不了几天它们又长满了。旱莲草据说是中国第一代外来入侵植物,“春风吹又生”大概就是指这些强悍的植物吧。 地里的蚯蚓 铲草的时候,看到田里一个一个的窟窿,有时锄下去时,蚯蚓就出来了。这些“地龙们”,也是菜地的原住民,不过是受欢迎的协作者。它们对疏松泥土立了功。 4. 菜地的第一代移民 左上图红脚艾、左下 图鹅菜、右图柠檬香茅 十米菜地自从开垦后,就种有三种植物:第一种是艾草,是我在全国各地搜来放在地上的,有两处,特别珍贵的是有一丛是红脚艾,只是目下无法论证它是不是史载鲍姑艾用的那个品种;第二种是柠檬香茅,是向场主讨的,很粗生。厨房作用又神奇。我已经将它做过很多次花式泡茶了,甚至用它来煎过白仓鱼了。 晒干剪断成段的檬柠香茅煎白仓鱼 越南料理里,柠檬香茅是必不可少的香料;第三种是菜,它逸生驻扎于此好多个月了,每次都见它。广州白云区的人称它为鹅菜,但一直怀疑它是不是苦麦菜的变种。它的种子极能飞播,常常在路的中央或荒地可见,它的原生品种,据说是全身透着紫红的品种——我在母亲宅基地旁就见到。这三位无老级别的植物,我打算永远保留它们的阵地。
5.荷锄归去
农场的帮工二婶在忙着旁边的菜地直到她各种年龄的漂亮的孙女们一个接一个来到田间喊她回家吃饭。她开开心心地跨上单车,身影在田陇上渐行渐远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小朋友和农场的猫玩以及捉叶子上的蜗牛。 某男士拿着苹果手机各种拍兼负责摘些豆和菜。 我们忙完了。在水渠边洗脚。在农场我第一次把袜子脱了,光脚踩在泥上感觉温暖而松软。于是也令小朋友也脱鞋,一直对于泥的感觉是“脏”的明珠,第一次说它不脏了,并评价说脚底舒服。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高楼,无论如何,接地气是一件好事。 铺张防潮垫,在田基躺一会,更让你望天空有了不同的角度——“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为什么呢。 20170501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