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害巨大的外来人侵物种, 被称为水稻“杀手”

 容得草堂 2017-05-02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物种引入我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现在已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人侵物种。

福寿螺头部圆筒形,有前、后触手各一对,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贝壳短而圆、大而薄,壳右旋。卵圆形,在5—6月孵化成幼螺。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卵于夜间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面。每年的3—11月为其繁殖季节,5—8月是繁殖盛期,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

福寿螺为杂食性螺类,主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觅食甜味食物,也爱吃水中动物腐肉。成年螺的呼吸器可伸到5—10厘米长,可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遇洪水或被灌溉时又能再次活跃起来。

危害:

1.啃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其是它们的幼嫩部分.致使农作物严重减产。

2.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

3.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引发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会痴呆甚至死亡。

治理措施:重点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当每平方米稻田平均有螺2—3头以上时.应马上防治。在福寿螺盛发期,667平方米用茶粕2—4公斤拌细沙15公斤撤施,施药后要求田间保持有水在7天左右。

更多农业信息微信搜索关注(中农小资)或公众号:gujingnongz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