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神or影响睡眠? 茶,让很多人又爱又怕。爱,是因为确实好喝。怕,是担心饮茶影响睡眠。记得小时候,家里茶缸子总是要放在高处。大人总是怕小孩偷喝了茶,晚上睡不着觉。在咖啡还不流行的八九十年代,熬夜备考前又总是要沏上一杯浓浓的花茶。茶能提神,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了。 其实关于茶与睡眠的关系,中国古人早就有所讨论。《茶经·七之事》引《本草·木部》上的记载:
由此可见,这“少睡”是与“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一样,属于茶的一大功效。《茶经·七之事》中,还引到了《桐君录》记载的一条文献:
这部《桐君录》, 全名《桐君采药录》,成书于南北朝时期,是一部药物学著作。对于这种“真茗茶”,《桐君录》也主要突出了它“令人不眠”的特性。 两部医药学著作,都突出了茶能提神的特性。而且看的出来,都是当作优点去宣传。想必那时卖茶若也打广告,则一定要在招愰上标明“令人不眠”四个大字了。但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有时候优劣就是一念之间。按优点宣传,茶是提神醒脑的不二佳品。按缺点分析,茶就变成了影响睡眠的元凶巨恶。现如今,人们对于睡眠愈加看重。茶,也因此让人又爱又怕了。 “凶手”竟然是它! 科学研究表明,茶中提神的物质主要是咖啡因。由于它影响大家睡眠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就来“揭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咖啡因,也叫咖啡碱,是一种嘌呤碱类物质。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是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三种。其实这三位,都具有兴奋神神经中枢的效果。所以单把罪名归在咖啡碱头上,倒是有失偏颇了。 但不可否认,其中咖啡碱含量最多,占到茶叶质量的2%-5%。茶碱稍差,占到0.05%.可可碱最少,只占到了0.002%。而且,茶碱和可可碱对于神经中枢的兴奋作用,也比不上咖啡碱。所以学界在谈及茶叶生物碱时,往往将茶碱和可可碱忽略不计,而还是仅指咖啡碱。换句话说,茶叶提神与否就要看咖啡因含量的多少了。 红茶也提神? 大家经常会问,六大茶类中到底谁更提醒呢?是零发酵的绿茶?还是汤厚味浓的红茶?亦或是烈性霸道的生普?六大茶类,是将茶叶按照发酵度进行划分。但茶中咖啡因的多少,与茶叶加工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六大茶类并不能够成为区分茶叶是否提神的标准。 咖啡因含量,与茶树品种和生态环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一种茶是否提神多半是由先天决定。比如,有些农学专家一直致力于选育“低因品种”的茶树。这种茶树的基因决定,茶叶中含有较少的咖啡因。那这样的茶青,制作出来的茶叶自然也就不会影响睡眠了。 后期的加工,对于咖啡因的含量影响不是很大。不管是全发酵、半发酵还是不发酵,茶中的咖啡因不会有很大变化。但前些天,在茶学名家穆祥桐老师那里喝到了一款红茶。这款茶采用了全新的“脱因”工艺,将茶中的咖啡因进行靶向性祛除。这样的加工,自然会对茶中咖啡因含量产生影响。经过“脱因”的红茶,喝起来当然丝毫没有提升的效果了。 那如何判断一款茶,到底会不会影响睡眠呢?其实很简单,看茶叶的老嫩程度。一般来说,嫩芽嫩叶中咖啡因含量高,而成熟的叶片中咖啡因含量低。打个比方,白茶之中白毫银针最为细嫩,自然提神效果也就最好。白牡丹芽叶相间,提神效果稍差。寿眉芽少叶多,自然咖啡因含量也就不高了。黑茶因为用料粗老,所以总体上讲也就都不会影响睡眠了。 若怕影响睡眠,喝茶时则可尽量少喝细嫩茶青制作的品类。例如,红茶中的金骏眉全为芽头制作而成,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喝起来就要警惕。若是保险起见,倒不如选用正山小种、或是蜜香红、云顶红之类。绿茶也是如此,明前茶多为嫩芽,提神效果自然就好。雨前茶的茶青稍微粗老些,反而不怎么会影响睡眠。老话说“粗茶淡饭才是真”,可见所言非虚。 但有些人睡眠质量不佳,喝什么茶都怕影响睡眠。其实,星巴克可以制作“脱因”咖啡,在家也照样能做“脱因”茶饮。咖啡因,具有很强的溶解性,。它不仅非常容易溶解在热水之中,而且溶解速度很快。科学家做过相关实验,茶叶浸泡1分钟左右时,咖啡因已经溶解了60%-70%,而其他成分才泡出来30%左右。也就是说,第一冲的茶汤中咖啡因含量最高。 您若实在怕喝茶影响睡眠,可忍痛将第一道茶让给别人喝。自己从第二道茶喝起,可谓是两全其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