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出血的风险分析

 龙在天涯ok 2017-05-03




【Ref: Ding D, et al. J Neurosurg Pediatr. 2016 Dec 2:1-9. [Epub ahead of print]】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是18岁以下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约占儿童出血性卒中的50%。颅内出血可导致患儿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以及认知和机体功能障碍。预防性治疗可降低AVM出血的风险,但是,有创的预防性治疗的副作用也很明显,甚至带来更大的危害。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弗吉尼亚大学神经外科的Dale Ding等进行一项多中心回顾性分析,评估致使AVM患儿出血的高危因素,以指导未破裂AVM患儿的治疗。结果发表在2016年12月《J Neurosurg Pediatr》在线。

 

研究对象从国际伽马刀研究基金会旗下7家医疗中心中选取。纳入标准为,①在18周岁前接受过放射外科治疗;②随访时间在12个月以上;③能获得完整的临床数据。357例患儿纳入研究。112例AVM未发生过破裂,245例(69%)有AVM破裂颅内出血史。放射外科治疗前每年AVM出血率为6.3%。位置较深的AVM,如基底节、丘脑和脑干,出血风险明显高于额、颞、顶和枕叶皮质部位的AVM,为76%比62%(p=0.006)。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深静脉引流是预测出血的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OR=3.2,p<0.001),其次为女性(OR=1.7,p=0.042)和AVM体积较小(OR=1.1,p<0.001)。

 

作者认为,女性、畸形血管团较小和深部静脉引流是脑AVM患儿容易发生颅内出血的预示因素;对于有1个以上出血危险因素的患儿,可以考虑采取预防性措施。由于纳入该研究的群体均为放射外科治疗患儿,不能代表所有脑AVM人群,因此需要更大的样本资料作深入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TMC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