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惊心动魄的婴儿开颅手术

 麻醉MG 2022-11-20 发布于山东

作者:江一丹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麻醉,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司空见惯了。然而我却有幸经历了一个仅仅10个月大婴儿的开颅手术,当时有多么的惊心动魄,你可能真的想象不到!

已近午夜12点,夜班神经外科的动脉瘤夹闭的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眼看接近尾声,大家各自都为术毕的活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突然,值班手机清脆的铃声响起,我心里咯噔一下,莫非又来急诊了?果不其然,电话那头急切地说,神经外科来了一个10个月大的婴儿,颅内出血大概有100毫升,备血进行中。备血出来后,需要立即急诊手术清除血肿。问我们这边的手术是不是快结束了?要是结束了,马上送来病人。放下手机心里有几分无奈,可是手上也没闲着,赶紧收拾这台手术的东西。嘴上也催促台上的大夫快些缝合。

送病人回苏醒室,顺便访视那个10个月大的婴儿。只见那襁褓中的婴儿,躺在硕大的病床上显得更渺小了。患儿昏迷不醒,母亲已经哭得瘫软在地。哪个孩子不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啊!非常可以理解患儿母亲此刻的心情。父亲还算淡定,诉患儿上午10点左右在玩耍时,突然后仰,头部磕到了自己的玩具上。哭闹片刻后,就睡着了,到下午两三点一直未醒,反复呼叫不醒,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辗转两家医院都做不了小儿的开颅手术,才慕名来我们医院。因为我们医院的神经外科在当地还是很有名的。

了解了病情,查看了患儿的CT片,发现右侧脑组织已经严重受压,出血范围大概占右侧大脑半球的1/3,蝴蝶状的侧脑室也被折断了右侧的翅膀。看看监护仪上140/90mmHg的血压,140-150次/分的心率。我还是犹豫了一下,这个血压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10个月大的婴儿来说,实在太高了。如果是择期手术,肯定要求大夫控制在100左右。但是,对于脑出血,颅内高压的病人显然是不可能了。反复跟患儿父亲交代麻醉风险,并签署了麻醉同意书。

迅速返回手术室,准备一次性用品及诱导药品,虽然是在午夜时分,本该休息的大脑此时也在飞速地运转着,计算着每个药的诱导量,维持量,气管导管要选几号的,插多深,潮气量要设多少,呼吸频率要设多少。毕竟婴儿不是成人的缩小版,而是要按公斤体重计算药量的。

一切准备就绪,患儿也接进了手术间,立即监护吸氧。幸好病房建立了一个外周静脉通路,诱导插管还算顺利。对于一个只有9公斤的婴儿来说颅内已经出了近100毫升的血,已经占全身血量的20%了。100毫升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而对于婴儿来说,必须需要输血!怎么办?怎么办?护士外周血管的25G留置针肯定是用不上啊!无奈之下,我还是做个中心静脉穿刺吧!幸好有超声的引导,再加上平时穿刺的基础,号称“一针”的我还是非常顺利地建立了中心静脉通路。

关键时刻,真的是有一条静脉通路,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啊!血压如此之高,婴儿的袖带又不匹配,血压测量肯定有误差。而此类病人维持血压平稳又非常关键,于是又做了足背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穿刺也非常顺利,一针见血。

手术开始,一边快速地记录着麻醉单,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着滴滴滴的心跳声,听着大夫的手术进程。看着监护仪上各种监护指标的变化,调节着麻醉深度。而且,时不时地提醒主刀打开硬脑膜之前,一定要告诉我。因为如此高的血压,是因为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一旦硬脑膜打开,颅内压骤然下降,血压也将崩盘,控制不好,甚至可以危及患儿生命。

所以,维持血压相对平稳是这个麻醉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矛盾的是,大量快速补液,对于这么大的婴儿来说,也绝对不是个好办法,短的时间内,输液太多容易造成心衰,肺水肿,脑组织水肿。一旦脑组织水肿,术后颅内压还会升高,对术后恢复非常不利。

幸运的是,在输液输血的同时,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又有动脉压的实时监测,血压一直在掌控之中。其实,仅仅用几个字根本无法形容我当时紧张的心情。要是在白天,还可以寻求帮助,可是夜班真的很无助。我甚至自己当时都能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比如,打开硬脑膜的一瞬间,我就一手端着升压药的注射器,一手握着三通,准备随时给药。一面又紧盯着监护仪,发现血压稍有下降的趋势,即使当时的血压还停留在140mmHg,也得推升压药。否则,等到血压掉下去再用药,可能随时都会崩盘,后果一发而不可收拾。即使这样血压还一度掉到60/70毫米汞柱,幸好用药时机和剂量都把控得不错,血压及时回升。因此,关键时刻,不能给麻醉医生丁点儿疏忽的空间。

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用药还有个范围,多一点儿,少一点,影响不大。而对于这么一个只有9公斤的婴儿来说,多一丢丢血压可能骤升,少一丢丢又会血压持续下降,必须精准用药,做到有的放矢。完全打开硬脑膜后,清出了满满一弯盘积血,回头再看看我手上的注射器,药量虽然只下去了一点点,而对于这么小的婴儿来说已经相当多了。

血压维持得一直相对平稳,有惊无险,手术历时45分钟结束。我一颗提到嗓子眼的心也放回了肚子里,长长舒了一口气,发现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襟,此时的我真想躺在地上好好放松一下。

患儿术后24小时,72小时随访,恢复得都非常好,14天后顺利出院。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小儿开颅手术后,真的受益颇丰,这也是我成长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吧!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