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律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1.男人看女人没有第二眼,永远都是第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自己的菜。他们的判断一定准确吗?不一定。譬如有些男人觉得某个姑娘很清纯,哪怕有天他听说这个姑娘成为夜总会坐台,还是会帮她找借口,认为她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这就是首因效应在作怪。 2.首因效应运用到相亲里,如果第一次见面时相亲对象对你不感兴趣,那么以后你们就很难再有交集。 那是不是没在第一次给男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后就没戏了呢?不是的。首因效应还有个姐妹,叫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晰。 1.十年没见的同学,突然一见,哇塞!她变成了大美女。这个时候你对她产生的新印象就会取代首因效应,你会逐渐忘记记忆中那个又胖又丑的小傻妞,一想起她印象就是大美女。 2.男人在很长时间没见到一个女人之后,再次看到她,如果她真的改变了,那么他就会忘记以前对她的印象,从而产生新的印象。 3.近因效应在相亲当中不太实用,因为通常第一印象不好,以后就没什么机会再见面了,相亲都是比较短期的。除非隔个三年两载,你们两个都没找到对象,再次偶遇一看,哇塞,变化都挺大,那或许还有重新认识的机会。但这种几率比较小,所以相亲的话主要看首因效应。 4.近因效应对情感补救的适用性非常大,一些女人,把爱情作死之后还拼命死作。或者被逼离以后控制不住情绪,不停地去解释,去挽回,结果什么用都没有。 近因效应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变化程度。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新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定律二: 阿伦森效应 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1.阿伦森效应无论在职场、情场、婆媳,各个方面都非常适用。意思很简单:一次只给一次颗糖。正所谓“一碗米养恩人,一担米养仇人”就是阿伦森效应的结果。 2.爱一个人也要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给对方太多。如果认识没多久就上床同居,给对方洗衣煮饭,男人不会觉得你爱他,只会觉得已经得到了你的全部,再往下已经没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了。 3.如果你不知疲倦地为男人做饭,料理家务,他不但不会感激你,还会不停抱怨这个菜太咸,那个汤太浓,并认为这一切都是你应该做的。 4.一个职场新人,刚进职场的时候决心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同事们留下好印象。于是他每天一大早到公司打扫卫生,节假日主动加班,领导交代的任务无论多难都接下来。但是这种积极性很难长久,渐渐他怠慢了打扫卫生,不愿意主动加班,对任务有所推辞。 5.在婆家也是这样,如果你习惯于做饭洗碗,那么做饭洗碗就会变成你的责任。哪天你没做好,没洗好,那就是你的错。 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揽下某件事,那么以后这件事也和你无关,别人不会对你产生更高的期望。 记住:一次只给一块糖。 你的优点要循序渐进展现给人家看,如果一下子把你的优点都看光了,那么从此以后你身上只有缺点。 如果你一下子把所有东西都给别人,那么你就没有可以再给别人的东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