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坐不是好方法

 漩涡yoxvfc03f6 2017-05-03

打坐不是好方法

打坐作为一种古老的修行方法,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但从速度以及某些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深度而言,打坐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有时甚至是很“笨”的方法。

第一,打坐诞生在没有现代心理方法、尤其是现代心理疗法之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现代的心理疗法早已如雨后春笋,对人的心理结构有更为精准的认识,可以更精确地解决问题、“直奔”主题,不至于走太多弯路。就像古代,在没有指南针或罗盘之前,人们航海只能靠看天上的星星来粗略估计。

第二,打坐不具有直接性,往往费时费力,问题还不一定得到解决。当打坐进入“昏睡”状态,更是纯属浪费时间!每一个对自己负责和自我诚实的人,都要极力避免这种费事的事情。

打坐的目的是让人的心静下来,但如果人情绪很大,一则很难入静,在入静的过程中,会形成很大干扰,能量要大部分“内耗”。二则即使入静,如果问题的根源没有触及,尤其是深层的情绪没有处理,那人一睁开眼、意识一活跃,原来的“问题”及困扰就又马上冒出。人总不能一有问题,就打坐!这不现实。应寻求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三,也许最重要的是,打坐是一种“量”上的积累,并不能保证每次都有好的体验,尤其是有大的顿悟,而没有大的顿悟,人仍然活在“无意识”和“潜意识”的黑暗之中,还没能打破原有的“模式”。好的心理方法,则是从根源上触及问题,每次都给人以大的顿悟,让人豁然明朗和醒悟,在那一“刻”,人一下就明白了这件事背后的“原委”,不至于以后还犯“糊涂”。

每一次大的顿悟,都可以让人在意识水平上有一个大的跃升(跃迁),而无数次的顿悟,必然导致开悟!意识状态的永久性转化。打坐是“做(doing)”,而顿悟是“是(being)”,“做”只是量变,而“是”是质变和飞跃。这是两种感觉完全不同的体验!

开悟是“无我”,而打坐则可能再次恰恰强化一个“我”——有一个“我”(主体)在通过打坐的方式(过程)来追求一种开悟的结果(客体),继续延续“二元分离”的老模式。

第四,好的心理方法,一定可以和人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或是最大限度地不影响、不脱离人的现实生活,不需要避开真实的生活,还又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打坐则有回避现实、逃离现实的意味,甚至有把人带离“当下”、追求“异在”于当下的危险。而须谨记的是:“当下”是唯一的“出路”!当下做不到解脱,在其他地方也难做到“解脱”!

打坐不是好方法

链接:好消息!李博士的新书已确定出版

关注李博士微信公众号“高端人士心理顾问”:gdrsxlgw(←长按复制)。

心理顾问李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心理作家、中国首批高级私人心理顾问、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世界著名开悟大师英文原著导读会”主持人、情绪减压与静心顿悟导师,专注于高端人群的私人心理顾问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