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在临床中的应用

 rongma 2017-05-03

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五运六气,五运六气研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医学,五运六气理论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生命与大自然存在着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而大自然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这种变化根源于日月星运动对地球的影响,日月星与地球的运动都有一定的周期规律,这就给我们探讨五运六气有了方便之门。

我们的祖先在研究探讨天体运动中发现,天体运动不但有时间性,也有空间性,并以时间为主线来统摄空间,从中探索其运动的规律性,创建了中医的时空医学——五运六气医学,而且用中国特有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文化来记录这种运动的周期性规律变化,这为我们今天研究五运六气理论提供了极大方便。那就是阴阳、五行的“亢害承制”自衡理论。《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这种生化和制约现象,从而保证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自然界万物处于和谐稳定状态。

有了这个“亢害承制”理论,就能阐述万物生命的生、长、壮、老、死或生、长、化、收、藏过程,把握生命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发展。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这是以五行生克来推论疾病传变的,以胜制不胜,至其当旺本位之时病情好转,至其所生之时而疾病向愈,至其被克之时病情加重,至于生其时则病情稳定。从而根据天时把握疾病的发展和临床上的最佳治疗时间,此其一。其二,预防疾病的发生,养生治未病,“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掌握当年运和气的性质,把握其可能的传变方向,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其“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等观点,指出了临床医生研究五运六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故后世医家曾有“不懂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之训。

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特点

在临床中采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天验人,司外揣内。如《素问·疏五过论》说:“必明天道、地理,四时经纪。”《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就是针对五运六气时空这一特性提出来的。

一、六十甲子计年

二、五运定位

五运六气学说中,五客运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主全年变化,其变化有平气、太过、不及三气,《素问·气交变大论》详细论述了五运太过、不及10年对五脏关系的影响:

我早在2002年出版的《中医运气学解秘——医易宝典》中就说,五脏系统太过、不及有个健康平衡三角形,从上文得知,共有五个这样的平衡三角形,木运太过和土运不及是一个三角形,火运太过和金运不及是一个三角形,土运太过和水运不及是一个三角形,金运太过和木运不及是一个三角形,水运太过和火运不及是一个三角形。

如厥阴肝木太过,则肝木克脾土,甚则脾土之子肺金来救之,肺金复而克肝木:

木运不及的平衡三角形是:

这样就可以用阴阳及五行生克乘侮关系来预测五脏的疾病发展过程了,如《脏气法时论》说: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以胜相加”,有阴阳以胜相加和五行以胜相加之分。“其所生”为子,如火为木之子;“其所不胜”为克己者,如金克木;“所生”为母,如水为木之母;“自得其位”为本气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

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

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

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

所谓感邪而生病也,这就是以五行相加而生病。

          它们是用五行生克乘侮来预测疾病发展轻重的,《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所胜为己克者,如肝木克脾土。所不胜为克己者,如肺金克肝木。所胜妄行是指己克者反来克己,如脾土克肝木不及。所生受病是指其子发病,如肝木不及而心火受病。《素问·五运行大论》也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气有余就是太过,太过则克自己所胜者,如肝木太过而克脾土。侮所不胜就是反克克制自己者,如肝木太过反侮肺金。《伤寒论》第108条和109条的乘脾、乘肺就是肝木太盛。肝木不及则肺金克之,就是“己所不胜,侮而乘之”。肝木不及则脾土反来克之,就是“己所胜,轻而侮之”。不管是自己太过去克乘其他脏腑,还是自己不及而被其他脏腑克乘,都是因为弱者没有防御能力所致。根据五运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每一个人的五脏在他出生时刻都有一个由“年运”决定的最薄弱的一个脏腑,太过之年出生人最薄弱的脏腑是年运所克之脏腑,不及之年出生人最薄弱的脏腑是年运所主之脏腑。

从此可知,五脏五行生克节律周期表,我们就可以预测一个人五脏的健康状态了,弱脏和强脏都容易发病,特别是弱脏必病,平气脏比较安静,但并不是说平气脏就不会生病,而是发病比较轻、缓和。其中弱脏和强脏之间是一个人体和谐三角关系,也是这个人的病位,这就是我给你们讲的五脏定位,切记,切记!

由于不及年出生的人的“病太过脏”与“病不及脏”相反,而病脏相同,故《内经》用五行概括之:

木行年出生人:病肝、脾、肺

火行年出生人:病心、肺、肾

土行年出生人:病脾、肾、肝

金行年出生人:病肺、肝、心

水行年出生人:病肾、心、脾

由此可知,每年出生的人都会有三个脏系受到疾病影响,我们称此为“五脏三角病理论”,它们是每个人一生重点调理的对象,即是养生重点调理的脏系。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五运定位,就是用五行定虚实。

三、六气定性

建立五脏法时寒热虚实体质性质

五脏定位问题讲完了,下面讲一讲六气定性问题。

古人把一年分为六个时间段,称谓六步,每一个时间段为两个月,分主一年中的六气,这是每一年的主气划分:

这六时主气(以本之六气表示,不用标之六经表示)可以用下图表示:

春季属于肝系统主时,木气旺,风气。

夏季属于心系统主时,火气旺,热气。

长夏属于脾系统主时,湿气旺,湿气。

秋季属于肺系统主时,燥气旺,燥气。

冬季属于肾系统主时,寒气旺,寒气。

主气是年年不变的,而客气年年在变换。客气六气偏盛则有克制作用,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

这里明确指出,六气司天作为胜气偏盛的时候,与五运为胜气偏盛一样,从五行生克关系来说,克制其所胜之气受邪,即其相克之气受邪:

厥阴风木胜:木克土,脾土病

少阴君火胜:火克金,肺金病

太阴湿土胜:土克水,肾水病

少阳相火胜:火克金,肺金病

阳明燥金胜:金克木,肝木病

太阳寒水胜:水克火,心火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还指出,六气胜则其本脏腑之气也会发病:

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大风数举,倮虫不滋。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鬲咽不通。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脽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疒秃页)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太阳之胜,凝溧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

由此可知,六气胜气偏盛,一是胜气本脏腑之气发病,类似于五运中的“太过”为病;二是胜气相克之气发病,类似于五运中的“不及”为病。即: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告诉我们,太阳与太阴互为司天在泉,少阴与阳明互为司天在泉,厥阴与少阳互为司天在泉,《素问·六微旨大论》将此概括为“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三大类型,这样就定出了每年司天在泉二气相结合的寒热属性了,故我们称六气定性,六气定性分为三组:

这是主一年的司天、在泉二气为病。除此之外,还有左右间气为病,即一年中的六气为病。由此可知,所谓六气定性,就是定阴阳寒热。

四、运气合一

五、实例分析

 某男,1965年农历10月份出生。

一、首先看1965年是农历乙巳年

1、五运定位

中运为乙,是金运不及,则心火旺盛而克金,肝木反克肺金,形成肺心肝的三角关系,我们称之为“五脏病三角理论”。其关系是:

2、六气定性

司天是厥阴风木,在泉是少阳相火,形成风火炎上的体质。

司天厥阴风木可以助加肝木更盛,不但增强反克肺金的力量,而且可以横克脾土。

在泉少阳相火可以助加心火更盛,形成二火克金。肺金更虚。

二、间气

农历10月属于五之气,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太阴湿土。

主气可以扶助弱金,使肺金得助而不太弱,消弱了心火、肝木之势。客气可以扶助脾土及实子肺金和反制肝木太强。这样,间气就使得弱金趋于平气。

从间气客气看,太阴脾土则克肾水,会生肾系疾病。

六、病例

病例一:太阳阳明病

某女,1970年出生,庚戌年,职业:医生,40岁。

本命年:金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流年:2005年乙酉年,2006年丙戌年。

2005年7月,双手腕肿胀,额头上有黑斑,不在意。

    2006年秋冬之初,双手腕肿甚,不能拾物,双腿睑晨起浮肿,查血沉68mm/h,抗O无异常,类风湿因子阴性,尿常规无改变,诊断为类风湿。一直按类风湿用药,用过奥沙普秦、小活络丹,渐至周身关节痛,头发焦干枯燥。      

2008年5月,父病故,悲痛劳累,脸部见光过敏、泛红、起斑,斑点如尘灰,洗之不下,双颊为重,疑为红斑狼疮,最后确诊为皮肌炎。肌电图确诊为肌原性损害,肌酶中乳酸脱氢酶282(正常值为106—220),天门冬氨酸基移换酶42(5—40)一直服用激素、补钙、维生素E至今。

2008年5月,因父病故,悲痛劳累,出现脸部见光过敏、泛红、起斑,斑点如尘灰,洗之不下,双颊为重,疑为红斑狼疮,最后确诊为皮肌炎。肌电图确诊为肌原性损害,肌酶中乳酸脱氢酶282(正常值为106~220),天门冬氨酸基移换酶42(正常值为5~40),一直服用激素、补钙、维生素E至今。

 2009年5月1日,我去北京参加田老师学习班,田老师仅凭患者出生年月、主诉、舌红有裂纹。拟方为:

麻黄汤加减:麻黄20g  桂枝15g  杏仁15g  炙甘草10g  生甘草10g  酒生地30g  酒黄连15g  麦冬15g

其方大见效,仅40余剂脸斑大退。

现在的照片和舌片是用药40剂后所拍。

2009年7月16日处方:

麻黄20g  桂枝15g  杏仁15g  炙甘草15g  生甘草15g  酒生地50g  酒黄莲15g  麦冬15g  山药15g  炒白术15g  生蒲黄20g

分析:

  按五运六气理论,1970年是庚戌年,大运是金运太过,又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乃燥寒湿阴性体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阳司天……水土合德……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金运太过则木不及,《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者,悉萎苍干。”故患者能发皮肌炎。

    皮肌炎属于痹症中的“肌痹”“皮痹”范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并将痹症分为五脏痹及五体痹(即皮痹、脉痹、筋痹、肌痹和骨痹)。张仲景分为风湿、历节、湿痹、胸痹等,后世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包含西医的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素问·痹论》又说:“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淫气肌绝,痹聚在脾”,“淫气喘息,痹聚在肺”,“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皮肤属于太阳阳明病,故选用太阳阳明病的主方麻黄汤为君。

麻黄汤是太阳阳明合病方,有寒气,也有燥气,秋冬之气,治寒用辛温,治燥用苦温。桂枝、炙甘草辛温生补阳气而祛寒,麻黄、杏仁苦温治燥,桂枝麻黄辛苦宣散,杏仁苦温润降,重点是治肺的宣发和肃降。《神农本草经》说麻黄性味苦温。李时珍说:“麻黄乃肺经专用药,故治肺病多用之。”(《本草纲目》麻黄条下)燥为次寒,属于秋气,与冬寒气同属于阴邪。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统称为寒邪。虽然是夏天5月天气,麻黄用到20克,也没有出汗。麻黄汤只要不“温覆”,是不会出汗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太阳司天,寒淫所胜……病本于心。”故柯韵伯在《伤寒论翼·太阳病解第一》中说得好:“今伤寒书皆以膀胱为太阳,故有传足不传手之谬。不知仲景书,只宗阴阳大法,不拘阴阳之经络也。夫阴阳散之可千,推之可万。心为阳中之太阳,故更称巨阳以尊之……仲景以心为太阳,故得以统一身之气血,内行五脏六腑之经隧。若膀胱为州都之官,所藏精液必待上焦之气化而后能出,何能司营卫而为诸阳主气哉。”又说:“人皆知太阳经络行于背,而不知背为太阳之所主……知膀胱为太阳之里,而不知心肺是为太阳之里。因不明《内经》之阴阳,所以不知太阳之地面耳。”知此理者,才能知“伤寒最多心病,以心当太阳之位也”。寒邪外束,腠理闭塞,微循环就闭塞,血脉不得散发其血中之热,于是形成血热而心火内郁。心火内郁日久,必伤津血,故见舌红有裂纹,所以用黄连、生地、麦冬、生甘草清心火养津血,心肺同治。后加白术、山药健脾治本,用蒲黄活血通络。

麻黄汤以麻黄为君药。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 

    《别录》:微温,无毒。主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 

    《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 

    《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纲目》:散赤口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综合以上诸家,麻黄功效是:

 第一、宣发肺气

    宣发肺气,驱逐邪气,开玄府孔窍,通利九窍。

    《神农本草经》: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去邪热气,除寒热。

    《别录》:疏伤寒头痛,泄邪恶气,五脏邪气。

第二、增强肺的肃降功能

    肃降肺气,平上逆之气,治咳喘。

    《神农本草经》:止咳逆上气。

    《别录》:止好唾。

第三、通三焦腑,行气血,消积聚

    肌肉之中是腠理,腠理是三焦腑,腠理通则气血皆通,营卫气血通则积聚散。三焦和心包相表里,心包与心主营血循环,故能推动脉中、脉外气血的循环运动。

    《别录》:通腠理,解肌,消赤黑斑毒。

    《本经》:破坚积聚。

第四、通窍

    《日华子本草》:通九窍。

    麻黄发汗通毛窍,宣肺通上下窍。故能开玄府孔窍、通利九窍,使鼻塞通,明目聪耳,利小便。

    肺主通调水道,三焦为水液通行之道路,故麻黄具有发汗、利小便的功能,而治水肿。

    总之,麻黄能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出入升降及代谢,故能排除病邪。

病例二:脑梗塞

    李某,女,1929年己巳年阴历十月出生。

    2013-10-28初诊。

    西医检查:脑梗塞(2013-10-29)。

双侧大脑皮层下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脑梗塞可能性大。

2、左侧脑干腔隙性脑梗塞。

    血压高150/90 。不出汗,烦躁,舌苔白腻。流口水。

    脉弦紧

    运气诊:己巳年五之气。

诊断:中风

治疗:

麻黄15克  桂枝15克  杏仁20克  炙甘草10克  苍术15克  干姜15克  石膏90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蜈蚣2条  全虫10克    4剂  日二次  第一次服药发汗,禁忌生冷辛辣    

按:脾不健运而湿盛,故舌苔白腻。阳明燥气外束而不出汗。所以选用续命汤加蜈蚣、全蝎,发汗解表兼定风。

2013-11-1

药后汗出,说话清楚了,烦躁少了。还流口水。当健脾化湿为主。

杏仁10克  炙甘草10克  苍术15克  干姜15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蜈蚣2条  全虫10克  白术60克  茯苓30克  人参10克  栀子10克    4剂  日二次  禁忌生冷辛辣  

    按:以此方加减服15剂愈。

病例三:太阳阳明病头痛

河南长垣一男孩,1999年(己卯年)出生,2012-10-30日初诊于上海衡山宾馆。

主诉:自小头晕头痛,心烦,不与人多说话。入学后只上过一个月的学,就因头痛至今不能上学。询问不出汗,舌前有点花剥苔,后有白苔,舌质淡。脉浮。多年来到处为孩子看病,也没有治好,经朋友介绍找我看。

诊断为太阳阳明病,需要解表散热。

处方予大青龙汤:

麻黄20克  桂枝15克  杏仁15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三片  大枣5枚  石膏20克    

三剂  温覆令出微汗。

    2012年11月1日早7点半来电话说,服药后自觉烦热如热锅上的蚂蚁,然后腿以上出了汗,双腿没有出汗,但病情好多了,并与家人说话多了。嘱再服药时,上体盖被子少些,腿上盖的多些。

 2012月11月3日二诊:上次服药后,心情好了。吃饭后、渴热水后,头部觉热,早晨起来时重,晚上轻,早晨睡不醒,不想吃饭。睡觉时只要头发热就睡不着了,要枕凉席。手脚凉,光想吃凉东西,不想吃热食,不想渴热水,只想渴冷水。夏天手心出汗,今年脚不出汗。有时头里像针扎一样痛一会。冬天澡堂洗澡就头晕。大便三天一次,头硬后软,今日小便黄。脉弦滑,舌质淡,胎白,有杨梅点。

    处方:麻黄20克  桂枝15克  杏仁15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5片  大枣5枚  石膏30克  升麻10克  蝉衣10克   片姜黄6克  僵蚕6克  大黄6克   白芷15克     三剂  温覆令出微汗。

2012年11月8日来电说,药后遍身出汗,已经不头痛、不热了,以上诸症悉愈,只是没有精神,困乏。

原方加仙灵脾10克,黑芝麻15克,远志10克,不需要发汗,服5剂愈。嘱其善后保养。

[按]:

1999年己卯年,大运是土运不及,脾胃弱而肝木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秋燥凉气在外而表闭无汗,厥阴肝经上走头,心肝郁火上攻于头则头痛头热,横走脾胃则内热而光想吃凉东西。第二次加入升降散,让郁热内外分消,十余年之病得以痊愈。

病例四:太阴病脾湿阻痹

某男,1979年阴历己未年8月出生。

         2013年8月12日初诊。

    从小就一条腿热、一条腿冷,从小腰膝凉。一个耳朵冷、一个耳朵热。 右眼流泪。刷牙出血。原来前列腺炎,现在好了。脚气严重,腿脚容易麻。

出汗上半身特多,全身不能让人碰。背部不通,特别是命门处。原来是会阴赌,现在是肛门处觉赌。性功能不好。尿分叉无力。打嗝。浑身没劲,爱受惊吓,胆小,体温:36摄氏度

多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到处找名医看,也看不好,今慕名来诊。

胸背诊:肩井、天宗、手三里、尺泽、少海压痛。   

 腹骶诊:腹部紧张,血海、委中、承山、阴陵泉压痛

    舌诊:舌质淡红,前部杨梅点,根部白苔。

    脉诊:左关大,右沉。

诊断:太阴病脾湿阻痹

    干姜15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炙甘草15克  桂枝15克  生地30克  百合30克  白芍15克  炮附子10克   6剂  日二次  禁忌生冷烟酒

按:患者出生于己未年8月,天干己为土运不及而脾虚,地支未为太阴湿土司天而太阳寒水在泉,为寒湿体质。8月为四之气,主气是太阴脾湿,客气是少阳相火。李东垣说脾湿盛则下流于肾,故病变以下部腰腿湿阻为主而阳气不足,证见腰部命门穴处及双腿、背部、会阴、肛门等处不通,全身不能让人碰,碰则痛,浑身没劲。上半身阳虚,故出汗特别多。下半身湿盛,故不出汗。寒湿郁肾,故性功能不好,尿分叉无力。肾开窍于耳,故病及于耳。

方用甘姜苓术汤,即肾着汤,专治寒湿痹阻腰腿不通。合以甘草附子汤(炙甘草、白术、炮附子、桂枝)开痹止痛。寒湿郁阻于下,阳气不升,阴气不长,阴精不能上奉于心而心火旺于上,故用百合地黄汤加白芍凉血养阴,以收敛心火,不是泻心火。仍然是脾心同治法。

2013年8月26日二诊。

    药对效显,所有症状都好多了。右眼流泪,早泄。腿有点麻。尿分叉。

    干姜15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炙甘草15克  桂枝15克  麦冬30克  熟地15克  生地20克  百合30克  白芍15克  山芋肉15克  炮附子15克   10剂  日二次  禁忌生冷烟酒

    2013年9月9日三诊。

    尿分叉,无力,勃起无力,早泄,天热容易出汗,一出汗就大汗淋漓。手指甲竖纹很多。背上赌得轻多了,但还有,腰好多了。 脚气。

    干姜60克  白术60克  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  桂枝30克  麦冬50克  黑芝麻30克  生地30克  百合100克  当归15克  白芍30克  山药30克  炮附子20克  木防己30克  益智仁30克  锁阳15克   14剂  日二次  禁忌生冷烟酒

2013年10月11日四诊。

    背部还有一点,小腹到腹股沟,腰两侧外凉。听力不好。不算有劲。脚气。右眼有时有泪。阳痿。药后腹泻几次。舌红无苔,脉浮大虚数。

    干姜30克  白术100克  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  桂枝30克  麦冬50克  黑芝麻30克  生地100克  百合100克  当归15克  白芍30克  山药100克  川芎10克  山萸肉30克  木防己30克  熟地30克  黑蚂蚁20克  益智仁30克  芡实30克  构杞子30克   14剂  日二次  禁忌生冷烟酒

2013年11月11日五诊。

基本痊愈,用下方摄养。隔三、四日服1剂。

    干姜30克  白术100克  石斛60克  炙甘草30克  桂枝30克  麦冬50克  黑芝麻30克  生地100克  百合100克  当归15克  白芍30克  山药100克  川芎10克  山萸肉60克  薏苡仁30克  熟地30克  黑蚂蚁20克  益智仁30克  芡实30克  构杞子30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7剂  日二次  禁忌生冷烟酒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研学部   责任编辑/宣传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