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对益生菌作用的几点看法

 沉晨64z4kgv9rl 2017-05-03

关于对益生菌作用的几点看法

匡长祥营养传... 06-15 23:54

益生菌是一种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具有分解糖类且对人体有很多益处的细菌。说到它的益处有很多,比如它可粘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成生物膜样屏障结构,构成对致病菌的抗力;可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降低局部环境PH值,阻止有害菌与肠上皮的粘附;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致病菌的排出。还具有分泌大量抑杀菌物质,或分泌一些胞外酶,破坏黏膜受体,使的致病菌不能粘附和入侵;还能激活抗体的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IgA抗体的产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有益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促进钙和铁的吸收;可合成多种维生素,如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等;可提高食物转化率;可消化分解抗营养物质,如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非淀粉多糖、植物凝集素等,促进营养物质利用;维持肠内环境稳定;抗感染作用、抗病如腹泻、便秘、消化道功能等;可与黄曲霉素B1结合,减少其诱发肝癌的作用,对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肝癌、肺癌均有抑制作用等。

正是因为益生菌有如此多的益处,引起了科学、医学、营养学界的极大兴趣,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工作,目的是想通过相关产品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如肥胖、部分癌症等,最普遍的认识是解决肠道方面的疾患。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加上商家趋利心态的作用和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益生菌产品应运而生。

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大家明晰,即益生菌是人体肠道内的对机体有益处的细菌,也称作为有益菌,这种有益菌是人体肠道内通过对糖酵解而得到的。益生菌产品则是一些微生物制品。前者是在人体肠道内繁殖生成的,后者是通过食道进入到人体内的。那么,益生菌产品要想发挥对肠道的调节作用,或者说发挥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就必须要经历如下环节,否则,其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只能认为是商家的一个噱头。

其一,既然益生菌是一种微生物,就会有活性。所谓活性就是说它们在不断地繁殖或死去,益生菌是动态的。那么,这些益生菌如何通过含有强酸的胃液而不被杀死?如果这些细菌遇到胃酸,在强酸作用下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被杀死的有益菌还有什么作用?可能有的商家说,我的产品耐酸,就是说产品中的益生菌可以在酸性条件下生存。那么我们再看益生菌能否通过第二关?

其二,微生物也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假如有个别有益菌躲过胃酸的剿灭,但胃肠道还有诸多消化酶,这些消化酶中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这些益生菌有没有不被蛋白酶分解的可能?

其三,胃肠道还有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它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壁,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这也是微生物难以通过的一道坎,益生菌如何闯过细菌溶解酶绞杀这一关?

其四,如果说这些益生菌具有耐酸性,不怕胃酸,那么对碱性也不怕吗?人体的小肠里可是碱性的环境,经过胃酸处理过的带有酸性的食糜进入肠道后,立即被肠道的碱性中和,被变成碱性食糜。不怕酸的细菌,是否也也不怕碱性?

其五,即使益生菌能够闯过酸、碱、酶等灭杀顽强地活了下来,能否定植在宿主的肠道内也是未知。肠道蠕动具有机械清洗的作用,这种作用不利于细菌定植和繁殖。如果有益菌不能定植在人体内,即使益生菌能活着进入结肠也会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除了通便作用,对人体其他保健作用微乎其微。

其六,体内正常菌群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刺激宿主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对自身不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但对其他菌属可能有抑制作用,这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机制密切相关。就是说,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产生的菌群有保护作用,对通过食道进入的细菌会引起身体抗原抗体的反映,并将其消灭掉,益生菌产品的有益菌能够躲过吗?

今年5月8日,“第3届中国整合肠病学学术会议”上,粪菌移植为人们展现了神奇功效,并介绍世界上第一例使用粪菌移植方法成功治疗的难治性克罗恩病。目前,利用微生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多,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除了口服外,还有经鼻胃管、鼻空肠管、胃十二指肠镜等,这些方法均须常规给抑酸药物以减弱胃酸作用,而且粪菌悬液又不一定能到达结肠远端部位。所以,粪菌移植将有可能解决有益菌存活的问题。

虽然肠道菌群展现出“神奇”的本领,但不代表其相关产品就是灵丹妙药。最新的研究成果,也绝不是某个特定产品的背书。

就目前看来,要想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还须通过补充膳食纤维比较好,这是最经济,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因为,膳食纤维到达肠道后,通过酵解可使有益菌增殖,是肠道有益菌的主要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