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 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 2013年7月17日上午,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

 KOKOKOKO9 2017-05-03
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
   

 

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
 
 
      2013年7月17日上午,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推进会在生物研发中心四楼会议室召开。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兵团党委党校、新疆龟兹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师阿拉尔市、浙江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乌鲁木齐新丝路国际旅行社等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领导和专家集聚塔大、共谋中心发展大计。我校党委书记王选东,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俊浩,党委常委、副校长张传辉,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张传辉主持。
     或奖励性支持。目前全国共计培育了167个协同创新中心,由高校牵头,联合了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优势资源。167个申请经过三轮严格认定,最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校牵头的首批14家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通过“2011计划”认定。
     中心建设背景?中国古代的西域囊括今天新疆与中西南亚毗邻区,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最大的立体式互联网。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是亚洲中国内陆经济与欧洲地中海经济的最大枢纽,也是 会上,刘俊浩宣读了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名单、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主任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心管委会主任王选东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我校与共建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兵团党委党校、新疆龟兹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师阿拉尔市、乌鲁木齐新丝路国际旅行社签署了合作协议。
       共建单位代表分别发表了讲话。王选东代表学校对共建单位领导及专家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简要回顾了“2011计划”的提出背景,介绍了中心建设情况。他表示,中心共建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今后还要进一步突破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中心健康快速发展。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牵头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信心和决心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将竭尽全力支持和配合中心做好各项工作,共同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随后,由刘俊浩主持召开中心发展咨询会,西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廖肇羽教授从文化融合与新疆问题(新疆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西出战略与中国时局(国家西出战略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与困境突围三大方面介绍了中心情况。与会领导和专家对中心进行了论证,并从安全治理、团队建设、学科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协同创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旨在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教育部、财政部每年组织一次“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认定,通过认定的中心建设运行满四年后,教育部、财政部将委托第三方评估。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批准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给予引导性东西方古代灿烂文明传播、交融和创新的辉煌之地。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等特点,如何开发利用新疆历史文化资源,把有关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巩固新疆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促进国家西出战略与文明共享的现实生产力,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中心培育组建?中心坚持文化融合发展理念,从文明共生共享角度,从重大前瞻性科学问题、区域安全治理的关键问题以及区域文化传承创新的突出问题出发,凭借我校的区域性地缘优势和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在的大力支持下,汇集行政资源、人才资源、科研资源、学科资源等创新要素,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核心加协同的创新模式与机制,联合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协同创新力量,建立人才、学科与科研三位一体的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平台。全力打造集学术研究创新团队、涉边事务人才基地、中央地方智囊机构、国内国际对话平台等四大功能与目标于一身的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西域暨丝路文明研究相关学科的集体创新,将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区域安全治理的研发基地和区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以全面推动新疆诸多问题综合研究,服务于国家关于新疆发展与战略西出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心社会贡献??中心建设着眼于国家级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端人才培育基地、资源信息中心和战略咨询中心、创新发展中心和应用推广中心等多种形式,争创国内一流水准的研究重镇,最终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与产业化的系列示范基地。扩展中华文明示范推广的文化传播,增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架构地缘战略格局的国内国际对话交流平台。以服务边疆的中华文化复兴为目标,大力推介西域暨丝绸之路优秀传统文化,推促新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使汉族与各少数族裔精神价值趋向一致,逐步开创推动内陆与新疆及中西南亚毗邻区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动能,扩大新疆与中西南亚毗邻区的人文交流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