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恕我直言,很多中国人真的没弄懂过“清明”

 janefashion 2017-05-04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气温逐步开始升高,雨量也逐渐增多,恰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正如古时农谚所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除了是农事历法外,清明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祭祖、扫墓是它最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符号。这一切,据传说起源于一个已失传多时的节日——寒食节

 


相传在春秋时期,忠臣介子推在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为了请介子推出山,晋文公亲自到绵山相邀,可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

 

为了逼介子推露面,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逢该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宋代后,寒食扫墓的风俗逐渐融入到清明之中,再加上踏青春游等习俗也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渐渐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

 


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就生动描绘了禁火、扫墓、踏青、插柳等清明风俗活动。

 

 

南宋理学大家朱子还在其创作的《朱子家礼》中,专门对清明节的习俗和礼仪进行了简化规范。

 

到了唐玄宗时期,随着“清明节扫墓”被正式编入礼典,清明假期便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成为那时继元宵假期之后春天里的“小长假”。 

 

 

放眼古今,尽管“清明”的含义不断变化和丰富,但“清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却早已根植进了中国人的内心




无论是孩童老人,还是乡人游子

每当清明时节

永远是对故人无尽的缅怀和思念

↓↓↓


(《清明忆英烈》)

 

这就是清明

一个农历的节气

一种情感的寄托

一份文化的传承

坚守与传承



在这个清明

让我们点燃火把

 


传承,那份永恒的精神


致敬,那些不朽的青春


▌综合:共青团中央东南

龙岩义工俱乐部

公益路上我们将一路前行

因为爱,我们一直在路上

义工在行动●爱心在传递

爱心公益的路上 ,我们从不缺席,多做善事,多结善缘,公益不在名利,而在于长久,在于坚持!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