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悦读︱ 缥瓷沉浮 瓯运兴衰 · 马丽文

 温州情_丁乙 2017-05-04


腾讯网【温州情】公众平台  微信号cnwzq0577

山水禀赋 滨海情怀

欢迎您的访问 关注即可订阅


    瓷中极品,是为缥瓷。

     “缥”,乃碧水滑过柔石,轻纱曼舞晨风,白云氤氲山谷,美玉蜜吻冰肌。“缥”,是那种至清至柔至淡至纯之美。一瓯缥瓷,把五千年瓷之精华,尽凝其中。



   千年瓯江,从龙泉奔涌而出,在龙湾注入大海,这是一条温和淡泊的龙之江。瓯江的每一条支流,都是清澈见底,而最秀者要数楠溪江;江岸的每一座山峰,都是云遮雾绕,而最美者要数翠微山。楠溪溪水,翠微微云,共孕一瓯缥瓷,惊艳了瓷的世界。


    缥瓷,走过了1000多年风雨飘摇的“成才”之路。从原始瓷的质朴敦厚,到东汉时的初具瓷形;从三国时的入乡随俗,再到魏晋时的超凡脱俗。六朝时,名士淑女,对酒当歌,最喜手持金瓯——金瓯,就是镶了金边的缥瓷。晋有潘岳《笙赋》“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醽”的名诗,唐有“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的佳句,宋时有海上陶瓷之路蔚为壮观的记载——缥瓷,舀起了东瓯多少风流!



    东瓯故土,匠人辈出,这一代代的匠人们,是以怎样超乎世外的心境,又是以怎样专注事中的情怀,才能造就如此这般的一瓯缥瓷?
缥瓷,是青瓷之母,而那遥在北国的邢瓷,也以自身的柔白飘青,向缥瓷作着灵魂上的回归。缥瓷,是嵇康超然物外的琴声的回荡,是李白桀骜不羁才情的奔涌,是清照千回百啭柔肠的凝结。一瓯缥瓷,不仅诉说着东瓯这片古老土地昔日的风雅,还承载着中华文明曾经的沉浮兴衰。


    南宋之后,瓯瓷渐衰,遍布瓯江两岸的两百多处瓯窑之火,一盏一盏地熄灭。从此,汩汩楠溪寂寞流,巍巍翠微云眉锁。瓯越大地,城头变幻大王旗,冷热荣辱俱无常。



    缥瓷,在天翻地覆中,深深地被卷入地底,一任粗粝的泥土,层层覆盖上它那羊脂一般的身躯。


    渐渐地,它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渐渐地,它的故乡,也从云淡风轻走向了喧嚣繁闹。人心躁动,焦灼而迷茫。


    温州,成了“晨昏鞋”的出产地,成了炒房客的代名词,成了“文化沙漠”的别称。


    温州,忍受了武林门大火焚烧伪劣产品的耻辱,经受了资金链断裂企业主纷纷跳楼跑路的惊魂。


    而那撷瓯江飘雾、掇翠微浮云凝造而出缥瓷,只能在深远的地底,作着千年的喟叹。



       直到有一天,推土机尖锐的声音,划破了地底下层层积聚的沉默。人们在喧闹嘈杂的残垣破瓦中,重新捧回了缥瓷。尘满面,泥遍身,缥瓷,却依然静如赤子,皎如明月。它那一片冰心,是一次次在烈火中锻就的,自不会染上一丝历史的污垢。


    “瓯人”们震撼了,震撼于缥瓷沧海桑田而不变的柔和细腻,震撼于缥瓷历经磨难而不改的玉洁冰清。他们凝视着缥瓷,先人们的血液,在他们身上又激荡迴流起来。于是他们重燃瓯窑之火,再寻缥瓷之路,一次次以自己的执着,试图找回昔日的辉煌。



    他们成功了,

    或者说,正在成功的路上。

    缥瓷不死,浴火重生!匠心回归的瓯越大地,魏晋风骨回眸,唐宋气韵隐现。

    幸哉慰哉!瓷之运乃国之运,缥瓷重生之日,便是瓯运重升之时!


撰文:马丽文

感谢阅读,敬请转发

点击全文上方“温州情”三字,即可订阅。


投稿/合作

(责编微信号:wzdingy)

腾讯网《温州情》原创平台

友情合作:熹合照明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长按/扫描 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