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棋王谢侠逊连载:鹿城会陈笙

 风吟楼 2020-12-15

  




鹿城遇师  桔梅成莫逆





汉惠帝时曾立“东瓯王”,晋时称“永嘉郡”,意指美丽的瓯江源远流长,谢康乐曾任郡守。据《明万历志》载:“永嘉盖始自晋……而永嘉之城遂以郡得名,历今有余年而未改,与会稽郡县相埒,可谓壮哉!”唐高宗时改称“温州”。此后永嘉、温州两名迭次出现。

据《温州府志》记载,温州是我国历史上最安定的地方,如“后汉天下大乱,东瓯独安”;  “太邱诸贤相率,由东瓯而之郁林”;“东晋豪杰并起,未闻以东瓯为得失”,“五代莅乎吴越,长治久安”;“南宋则高宗驻跸于前,出帝浮海于后”;“元末明祖之兴,不数年而混一天下”;“建康之争,鄱阳之胜负,皆不可必”。所以,温州安定富庶,未遭战争的破坏,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我国古代戏曲的发源地,棋艺也源远流长。明代“永嘉派”宿将鲍一中、李冲、周源、徐希圣等高手,名列全国之冠;我国最早的棋社“诗弈社”,也出现在永嘉。从清代开始,永嘉象棋之风兴盛,名手辈出,至清末时更是强手如林,其中最有名望的是陈笙和林弈仙。

2

鹿城会陈笙   

林弈仙原名银贵,因弈棋时奇思遐想,常有出其不意的妙着,故人称“弈仙”。他生于1877年,比谢侠逊大十一岁,是温州象棋名手陈笙的高足。陈笙比林弈仙长三十岁,棋艺高强,擅氏“中炮盘头马”,落子神速,勇如独虎,名噪一时,号称“无敌”。他曾在温州南门摆下擂台阵,久久无人能破,后因年迈,为乐清张高手击败,从此隐姓埋名,悉心授徒,以培养下一代为己任。

仙六岁就能下象棋,为陈笙所赏识,收之为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门下出高徒。林在乃师陈笙的指引下,棋艺大进,十二岁就杀败乐清张高手,为老师出了气,并被推为全郡冠军,十三岁出外访友,十五岁遍游闽南,所向无敌,饮誉浙闽两省。

再说谢侠逊,当林弈仙成名时,他还是刚学棋步的幼童,但对陈、林的棋艺早有所闻。他家祖传一部《百局象棋谱》,其中有不少引人入胜的妙局,局势着法有深有浅,能启发思维,增加想象力。谢老幼时常常捧着它,手不释卷,一有空儿就排演谱着,那怕是寒冬腊月,炎夏暑天,他总是刻苦钻研,求其个中三昧。因此,十三岁时,棋艺已有相当水平,在平阳县已无敌手。于是他向父亲提出,要到永嘉向陈笙、林弈仙请教,开开眼界。想不到这个请求立刻得到父母的赞同。

平阳离温州府城约一百三十里地。谢老为了向高手求教棋艺,第一次拜别双亲远征。临走时,母亲祝他:“一路顺风”,父亲叮嘱他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要谦虚、谨慎”。谢老先乘小河船到飞云江,然后渡江,登瑞安南码头,穿过县城,从瑞安东门再乘小河船到温州小南门外上岸,找到陈笙下棋的地方,说明了来意。陈笙这时已年过半百,门徒遍及温州各县,名声很大,他见这小儿童要与自己比试高低,大有不屑一顾之意,于是他有意刁难地说:

“你要跟我杀一局吗?好的。不过,厮杀前要先押下彩金二十元,谁胜是谁的!”

谢摸摸口袋,总共只有二元多的盘缠,还是父亲走东家串西家借贷来的,哪有这么多银元。为了提高棋艺,他掏出两枚很元,诚恳地说: 

“陈师傅,我来此不是跟你比赛的,而是来向你讨教的,这是我全部盘缠,请收下当个见面礼吧!”

“谁稀罕你的钱,马马虎虎来一局吧。

第一局阵势摆开,在高手面前,谢老当时的情绪非常张,只觉得“心寒体颤,两齿相击成声”。可是出乎意料之外,也许是陈笙轻敌之故吧,这一局谢竟侥幸获胜。不过,陈笙棋艺到底老练,第二盘就扳回一局,第三局双方成和。谢老和浙南老将陈笙弈和之后,又想找林弈仙请教几局,但因林出访福建而未能如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