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吕氏名人简介(1)

 梁园处士 2017-05-04

    追古溯今,自开族始祖太公吕尚助周灭商,建立齐国,吕氏贵族强势崛起。吕氏家族历经各朝各代,人才辈出,不可胜记。可以说,上下五千年,吕氏宗族繁荣昌盛,英豪辈出,功勋卓著,千古流芳!

    历史长河中,吕氏族人为中华民族作出了贡献,许多吕氏人物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吕伯夷,佐尧帝掌管四岳,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吕,为吕侯,建立吕国,成为吕氏得姓始祖。


    吕尚,又名太公望,在周初,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吕尚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吕小白,世称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是太公吕尚第十二代孙。   

    齐恒公在位期间,特别重视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重用管仲,以为相国,推行改革,为最后称霸奠定基础。九合诸侯,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封文信君。政治家、思想家。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号称“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这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作。

    吕不韦是一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贡献的人。他的一生,充满闪光点,有功勋。吕不韦的功绩主要表现在: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贡献的。一部战国史,从始至终战争不绝,他在秦国执政后反对在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他的战争观是进步的。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吕雉,中国第一个有史记载的女执政者。吕雉,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她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位临朝听政的女性,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自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至公元前180年,西汉王朝的一切政事都决于吕后。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力,《史记》、《汉书》将她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吕蒙,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东吴势力的名将。由于曾被封为虎威将军,故亦称吕虎威。吕蒙为南郡太守,为孙吴势力担任前线军督。其最重大的功绩是以“白衣渡江”的计策暗袭荆州,击败了当时威震华夏的关羽。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非复吴下阿蒙”等。


    吕布(公元156—公元198年),字奉先,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自成一方势力。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他和他的坐骑赤兔马都曾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人们心中的尤物。但是吕布的一生在三国历史的天空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并没有最终成就一番霸业。由于他的出现,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制造了三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变局。

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氐族,略阳(今甘肃天水)人 前秦太尉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原为前秦将领,战功赫赫。淝水之战前夕,受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诸国尽皆归附。384年,东归占据凉州驻兵割据396年,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元龙飞。太祖吕光创立了后凉,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年仅22岁就一战成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

    吕延之,是开启吕氏新一代的人物,开启了唐代吕氏宗族的辉煌。唐开元进士,官越州刺史。生子渭,官御史中丞,渭生四子:长曰温,官衡州刺史,户部郎中,世居河东;次曰恭,官殿中侍御史,世居幽州;三曰俭,官太仆寺进马,世居汲州;四曰让,官太子右庶子,生子岩,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温生镇公,迁居河南莱州洛阳县,为河南吕氏始祖。

    吕洞宾,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他是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吕祖、吕祖师、吕仙祖、纯阳祖师。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上洞八仙”。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

    宋代,吕氏最为兴盛,吕梦奇之后,龟祥,蒙正与夷简、公著诸公,五代名臣,光昭史册。夷简公六父子,尤有功于朝廷。夷简公薨,帝篆其碑曰:怀忠配享仁宗庙。其叔蒙正三次入相,九子居官。宋代功业之隆,莫过于吕氏。           

    吕梦奇、山东省莱州市人,唐末-后梁-后唐时期人。唐末在幽州任小吏,也有说是县令。虽然他只做过小官,但是他的后代创造了两宋吕氏宗族的灿烂文化。他的家族逐步发展成为北宋吕氏豪族。他的儿子,吕龟图、吕龟祥。孙,宋宰相吕蒙正。

    苏轼在《送吕希道知和州》一诗中盛赞的“君家联翩三将相”的吕夷简与公弼、公著为其裔孙;有宋一代开浙东学派先声的吕祖谦、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吕本中均为其远孙。

    吕馀庆,宋初吕氏发迹第一人。吕馀庆,官宦世家。北宋政治家。其弟吕端为北宋名相之一。二十九岁开始追随宋太祖平定割据统一了华夏,宋朝成立后尽职尽责的协助太祖治理国家,在宋二十余年间功不可没,是吕氏为宋初的安定作出贡献的第一人。是河东吕氏的荣耀。

    吕端,一代名相,大事不糊涂。他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上进,终成大器。北宋时期,宋太宗、真宗皇帝当朝的年代里,为臣两代的吕端,从一名州县地方官吏,逐步升至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和宰相。

    北宋时期,蓝田吕氏兄弟四人皆聪慧好学,进士及第,故得“一门四进士”的美名。蓝田“四吕”均在北宋朝廷担任要职,而且在文化、学术领域颇有贡献。四吕各有所长,吕大防官至宰相,吕大钧制定了乡约,吕大忠修葺了碑林,吕大临精于金石学,被尊为中国考古鼻祖。

    四兄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吕氏乡约”。 《吕氏乡约》对宋、元、明、清及后世的乡村治理模式和社会稳定、和谐影响甚大。约一千年来,众多有识之士一直在传颂着《吕氏乡约》。其崇高精神被誉为中国的“和谐第一声”。

    吕蒙正,知名大臣,宋代名相。有七子出仕:吕从简、吕惟简、吕承简、吕行简、吕务简、吕居简、吕知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状元,后任参知政事。真宗问其子中谁可为官,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以知人著称,吕夷简、富弼等人皆受其赏识。咸平六年,封莱国公。

    吕夷简,宋代名相。吕夷简,祖籍莱州(今属山东),祖父吕龟祥移家寿州。宋代著名政治家。真宗年间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立,任宰相。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国内国外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

    吕公著,宋代名相。官宦世家。不以私利为其动心,与人交出于至诚,好德乐善。父夷简目睹儿子如此好学,说“此子他日必为公辅!”

    公著公是一个大学问家、教育家。虽为朝宰日理万计,但从不失讲学。公著对家庭后辈子弟的教育十分用心,从而启开了以家教为核心基础的吕氏家学,奠定了吕氏后世子弟人文会萃的大好局面。

    吕惠卿,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泉州府晋江人,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 嘉祐二年进士,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号人物。在变法中分十分活跃,富有建树。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王安石对他评价最中肯:“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吕惠卿不愧为北宋一位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吕好问,吕希哲儿子,寿州人。靖康二年(1127)四月城破都陷,徽宗、钦宗二帝等三千余人被金人所掳,还把开封城几乎席卷一空。吕氏因十几世为赵宋臣官,在逆境中好问公之大功;“劝张邦昌以皇太后还朝,义迎康王”。故高宗即位,太后遣好问公奉手书诣行在所,高宗劳之曰:“宗庙获全,卿之力也。”称赞“义迎康王,南北宋时期第一功臣,”

     吕祖谦,一代思想家,吕学创始人。吕祖谦,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人称东莱先生。与朱熹、张栻齐名,同被尊为“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大家。他所创立的“婺学”,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

吕祖谦出身官宦世家。八世祖吕蒙正,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第一;七世祖吕夷简,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六世祖吕公弼、吕公著,分别赐进士出身和登进士第。以上诸吕皆曾入朝为宰相。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号晚村。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满清的鸿博之征。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吕碧城(1883年~1943年1月24日),安徽旌德县人。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她是职业文学家、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人。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吕叔湘(1904—1998) ,江苏省丹阳市人。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吕正操(1904年1月4日 — 2009年10月13日),奉天省海城县人。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曾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团长。1933年参加热河抗战。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参加“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年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任铁道部部长。1983年起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