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文章

 升維 2017-05-04

PPP:意即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ublic:公共部门;Private:私营部门;Partnership:伙伴。对象:1)基础设施(铁公基) 2)公共服务(水、电、气、医疗、教育、养老、住房)。近年来,由于西方国家高福利支出越来越大,加上人口的老龄化加重了国家公共服务的支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发展中国家又由于欠缺自身基础建设的资金,致使PPP模式蓬勃发展起来!

有人说,中国不需要PPP因为PPP是因为政府欠缺资金,简单说来,就是政府没钱,向私人资本(社会)要钱。政府为什么没有钱,因为西方国家普匾"国穷民富",负担不起日益膨胀的高福利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于是想到PPP,国家运用有限的资本,通过杠杆来撬动民间富裕充足的社会资本。因此,从根本上说PPP是国穷民富的产物。但中国不一样,国家非常富有。虽然由于最近三十多年的发展民也不穷,但比起国家的财富,实在是小巫见大巫。PPP有必要吗?一是国家有的是钱;二是民间没有国家有钱。GDP由劳动、资本、资源(主要是土地和矿山)所创造,其结果也是由三者所分配。劳动分配了工资;资本在西方国家一般为私人资本,因此资本分配的绝大部分为民间所有,但中国国有资本有相当规模,因而国家可以分配大量的资本所得;资源完全属于国有,国家分配资源的全部所得。加上国家税收及劳动的低比例分配(近年来有所改善),国家财富非西方国家仅靠税收创造能比!中国国家拥有如此巨量财富,岂需用PPP来撬动本不富裕的民间资本!

           政府收入在增量财富中的比例(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府收入在增量财富中的比例(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中国不仅需要PPP,而且急不可耐!

首先:不错,中国国家确实很有钱,但中国对钱的需求更大。不仅仅是因为民生,由于中国低福利或者谈不上福利,民生并不需要多少钱,而是因为"庞大的政府开支"和"天量投资"!中国宠大的行政费用占财政收入的40%,这是西方国家难以想象的;中国的投资则更为庞大,中国的每年的投资注入占GDP80%以上,达五六十万亿人民币,这个数量级的投资世界绝无仅有!如果再考虑一些制度成本、贪污浪费等,中国每年需要的资金大得惊人,这不是中国财富存量所能解决的,必须大量依赖借债!高负债、高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路径。

但负债投资已不可持续,负债已临近阀值,再过就要压垮到中国经济了!特别是地方政府和国企!以前政府(地方政府)一般是通过"举债万能机器-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融资的,但新预算法对地方举债做出了明确限制、不仅切断了与地方融资平台的关系,而且只能以债券形成融资,还有严格的额度红线。地方政府靠借债投资不那么容易了。地方政府能减少投资吗?不仅不能,明年似乎还要加大趋势。近年来投资主要依赖的两只脚(基建与房地产),有一只脚(房地产)预期要跛,因而基建投资的压力将更加加大。于是地方政府都把赌注押在了PPP上:既能解决资金压力,又能减债廋身,一举两得,可遇而不可求!

其次:中国的特殊层面,与混改分不开的PPP,中国国企改革的出路。混改里所指的混合所有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多种不同所有制的混合,而是特指公有(国有、政府和国企)、私有(社会民营)的混合,也可叫"公私合营",这也是对PPP的另一种注解。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基建投资一般都是通过国有资本(国企或其控股)来投资和运作的,PPP实现与我国现阶段混改的联通,从而有利于形成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这更类似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中国公私合营最早的萌芽可追溯到"中外合资企业",中方一般为代表政府的国企,外方一般为外国民企(也是一种私企),如果把外国民企换为中国私企,则变为现代版的公私合营。国企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产权"问题,目前PPP混合制作为国企深层改革的探索!也许混改能为国企改革拼出一条血路!

中国PPP现状

一、真正落地少,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

PPP轰轰烈烈已走过3个年头,但真正落地并投入运行或运行良好的项目(企业)似乎微乎其微。为什么?似乎只有政府一头热。

1、有些地方政府似乎连一头都没有热起来。设置"玻璃门""旋转门"、还有"冷门"。行业壁垒森严,或者只叫民营企业去啃剩下的骨头。

2、政府(国企)担忧:认为民营资本不可控、风险高,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和利益输送等。

3、民企更忧1??建国初期的公私合营(最后公吞私,私被吃掉了)仍历历在目,历史会重演吗?2??进来了出得去吗?会"关门打狗"吗?3??出钱有你的份,但没有发言权4??担心合营后112甚至<1。不仅不能扬长避短,反而是扬短避长,长没有了。

民企为什么有这种担忧:1??前车之鉴数不胜数。甚至连外资进来都难退出(他们还有WTO和政府层面的保护),何谈国内民间资本。2??在强势政府(国企)面前,民营企业弱势得可怜。例如:国企欠民企的钱,不了了之;民企欠国企的钱,却是侵占国有资产,弄不好不仅企业充公,人还要遭受牢狱之灾。3??没有健全的法治保障,更何况眀和暗都还是"人大于法"。

二、PPP异化

1?? PPP滥竽充数,一些地方将不适合采用PPP的项目也都包装成PPP新瓶装旧酒,似乎"一P就灵2??一些地方通过承诺保底、安排回购等"明股实债"方式异化PPP

建议:

1、放慢PPP脚步,做一个争取成功一个,以达到示范效应。建议可以拿大型有背景的民企作实验,因为这种民企最敢吃螃蟹,也最容易成功。

2、重塑政府信用,这可能是一个长期任务。在目前已形成"塔西佗陷阱"效应的情况下,要想见效快,最好是处置几家典型侵占民企产权或利益的国企甚至地方政府,这样可以快速树立民企信心!

3、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去除"人治"的土壤,这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如何保证民企的财产(股权)安全、如何保证民营企业的发言权。PPP企业能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吗?能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治理结构吗?

4、提防PPP流于形式,成为地方政府的新融资渠道。

PPP能实现我们对它的期待吗:既能完成融资功能、又能降低杠杆减少负债,还能让国企复活。答案只能在将来

(原创作者:韦永才  新浪微博昵称"经济哲学韦永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