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宗教?宗教的实质与本源 信仰与迷信

 灵山子孙 2017-05-04

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311
(出处: 泰山道家论坛)

     【法术金口诀:宗教现象在世界各国各民族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也有很多学者对人类的这种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下面是宗教学家对宗教的客观研究,我们权且看看他们是怎样看宗教的,故而节选,供大家开阔眼界之用。里面有很多片面的言辞,可以说是“又臭又长”,大家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全听这个“道外人”盲人摸象、信口开河。括号内的,是我的评论。】

        宗教一词,一说为拉丁语中的religare,意为联结或再结,即“人与神的再结”;一说在拉丁语中为religio,意为敬神。在汉字语源中,宗从“宀”从“示”,意为“宇宙神祇(古‘祇’字作‘示’)所居”。宗也有“尊祀祖先”或祭祀“日月星辰,江河海岱”之意。宗教是奉祀神祇、祖先之教。
        在历史发展中,宗教一词被赋与了各种不同的意义。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经历了在不同形态下的各自发展阶段。在近、现代又有新的发展。在人类历史开端时期,没有也不可能发生宗教(伏羲画卦,是宗教最早的雏形)。宗教观念是在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发展,人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能力时才出现的。 
        宗教是一种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广的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要把握宗教的本质,必须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第一,从宗教内部结构,看宗教的本质;第二,从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比较中看宗教的本质。最后,才能得出什么是宗教的结论。

        一、宗教的内在结构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结构十分复杂的系统。依据宗教的基本要素划分,可以将组成宗教的要素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两部分。宗教的内在要素有:1、宗教的观念和思想;2、宗教的情感和体验。宗教的外在要素有:1、宗教行为和活动;2、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1)宗教的观念和思想
        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属于宗教的意识,属于宗教的理性认知层面。各种宗教都有一套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构成完整的宗教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宗教行为的的最深层的内在根据,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
        宗教的观念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宗教的信条和教义中,但从信仰者的文化素质来说,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又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以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形式出现的教理、教义。它是被宗教职业者、僧侣和神学家们所掌握和宣传的;另一种是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的一般宗教意识,是广大基层信仰者对神圣物的盲目信念。
        从信仰者的信仰目的划分,可以将信仰者划分为高低两个层次:一个是以神为学习的道德楷模,严格修行,以达到最后自己成神;另一种是以神为实现个人功利主义目的的工具,求神拜佛是为了得到神的宠爱,以便得到现实生活的好处。
        最基本、最重要的宗教观念有:宗教宇宙观、宗教灵魂观、宗教神灵观、宗教鬼魂观、宗教人生观等等。

       (2)宗教的情感和体验
        宗教的情感和体验是宗教意识中的低级成分,属于社会心理层面,但是又是最为直接的、最为强烈的宗教意识。宗教情感和宗教体验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宗教情感是宗教徒在信仰超自然力的支配下,在宗教仪礼、宗教生活、宗教修持过程中长期熏陶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在宗教环境中培植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这种宗教情感一经产生,对于宗教的巩固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力量,而且这种情感的巨大力量往往来自广大的基层信教群众。
        宗教情感是希望与恐惧的交织、感激与敬畏的结合,是迷信与狂热、奉献与索取的双重心理。这种情感既是愚昧的又是神圣的,既是激昂的又是持久的。
        宗教情感与非宗教情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1、情感的对象不同。宗教情感是人对超自然的神灵的情感,而非宗教情感是人对真实存在物或人的情感,前者的情感更加具有神圣性和神秘性。
        2、情感的强烈程度和持久程度不同。宗教情感比非宗教情感要强烈得多,因为在宗教徒看来,神对于人生的意义是无限的和至上的。
        3、在情感的社会属性上有许多不同。一方面,宗教情感往往维护旧的传统和旧的道德,所以比较保守。另一方面,宗教情感往往和民族情感交织在一起,具有巨大的社会能量。
        宗教体验是信仰者在宗教修行、宗教活动、宗教生活当中,对于神圣物的某种内心感受和精神体验。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极境感受、与神灵的精神往来、对来世或前世的经历、特异功能的激发和对经典和教义的顿悟等等。
        宗教家和宗教学者认为,宗教体验有如下特点:1、超言说性;2、知悟性;3、暂现性;4、被动性;5、不稳定性;6、模糊性。
        人们历来对宗教体验有不同的评价,宗教体验究竟是信仰者故意编造的谎言,还是某些宗教徒在宗教生活中亲身的切实体验?这些体验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真实反映,还是当事人的病态心理幻觉?对这些问题的具体看法虽然很多,但主要有两种极端的不同看法:一种是反对派,即反对宗教体验真实性的一派。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不止一次地公开把摩西、耶稣和穆罕默德称为“三大骗子”。唯物主义者和反伪科学的人们也普遍认为,宗教体验的对象——神或神圣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宗教体验是没有客观对象的。所谓宗教体验,不过是宗教徒在长期信仰的诱导下所造成的心理幻觉。
        但是相信宗教体验真实性的是大有人在的,他们普遍认为,神灵或超级生命是存在的,宗教体验是人与神之间真实的信息交流,没有参加宗教活动的人们是没有资格对宗教体验进行说三道四的。
        我认为,要想对宗教体验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必须放弃极端的立场:一种是宗教卫道士的立场,另一种是完全脱离宗教生活经验,仅从某种理论出发,想当然地评价宗教体验的立场,两种立场都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之嫌。正确的立场和态度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亲自参加宗教活动,又不囿于宗教的偏见和迷信,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破译宗教体验的秘密。

       (3)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通过外在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宗教的行为和活动。宗教的行为和活动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巫术、禁忌、祈祷、献祭、崇拜、布道、法会、宗教节日庆祝、圣职委派、慈善事业、宗教修行、宗教管理、宗教礼仪等等。
       (4)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宗教组织是宗教徒在其中过宗教生活并通过它进行宗教活动的机构、团体、会社、社区或其他形式的群体。宗教制度是维系宗教群体,规范宗教生活,指导宗教活动的规章、教法、体制、惯例、传统等的总称。

         二、宗教与信仰的比较
        事物之间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只能在事物的比较中进行,要想把握宗教的本质,除了要对宗教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之外,还必须将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较,在比较中认识宗教的本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地把宗教和信仰混为一谈,认为宗教即信仰,信仰即宗教,这是极为错误的看法。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社会制度或某种主张、思想体系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并且拿来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榜样或指南的一种心态。
        信仰是人们对世界和人生应当怎样的回答,信仰不仅是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和适应,更是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设计和改造。信仰既是人类对现实的把握,也是人类对理想的追求。正由于信仰是对现实世界和人生的把握,所以信仰是有理性的,它才是可证之信,已证之信。正因为信仰是对未来的、理想的追求,所以它必然包含着猜测性、非理性、主观臆造性,它才是未证之信、不证之信。信仰对人类的意义有现实性的一面,即对现实的把握,趋利避害,在行为过程中能够达到某些预期的目的;信仰对人类的意义更多的是超越性的一面,即对理想的追求,要求人或事物、社会合法合理、尽善尽美。一句话,信仰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统一。
        宗教本质上是一种信仰,因为宗教有信仰的一切特征。宗教表现为人的“类”的自觉,动物没有宗教,只有人有宗教。因为宗教是人类对“世界和人生应当怎样”的思考和回答。在宗教的理论中,有对人生苦难的深刻理解,有对世界本原,人的来世的探询;有对现实社会的无情批判,有对虚幻的神灵和天国的盲目追求。因此,宗教不仅是人对现实的认识,而且是对理想的追求。它是未证之信、不证之信,又是已证之信和可证之信,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宗教信仰具有特殊性。宗教信仰与其他信仰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
        第一,在信仰对象上,宗教具有的特殊性。宗教信仰的对象是“形而上的东西”,是超自然的东西,是人的感官不能直接认识的东西。而一般的信仰对象是“性而下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第二,在信仰的观念理论体系与行为事实体系的关系上,宗教信仰具有特殊性。一切信仰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观念理论体系和行为事实体系。一般的信仰的观念理论体系在指导行为事实体系的时候,具有抽象和灵活的特点,而没有过于具体内容的规定性。它们仅仅规定和评价人们怎样的言行才是真的、善的、美的,而绝对不与任何具体言行发生强制性的联系。相反,宗教的观念理论体系在指导行为事实体系的时候,却十分地僵化和具体。宗教要求信徒,不管在任何外界客观条件下,不管个人的主观条件有多少的区别,都必须绝对地,无条件地履行宗教教义的内容,哪怕这些规定是违反人性的,违背社会常识的。几乎一切宗教都对自己的信徒的个人生活作出广泛而具体的干预,从礼仪、服饰、语言、行为、饮食,到人际关系处理和对神灵的绝对服从,都必须严格地按照规定去做,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
       第三,在信仰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和比例成分上,宗教信仰具有特殊性。一般信仰总是以某种科学原理为出发点,通过逻辑的和非逻辑的推理和猜测,最后确立某一个信仰对象。宗教的信仰的出发点是神秘的直觉体验或对某一虚幻的神灵、神灵世界的假设,然后才通过逻辑的推理和非逻辑的附会,最后确立自己的神学体系,并且武断地宣告,这一神学体系是绝对真理。从这点看,宗教信仰充斥着更多的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仅仅是外部的点缀。
       第四,在信仰的普遍性和持久性上,宗教信仰具有特殊性。从人类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一切信仰都没有宗教信仰的生命力来得强大。迄今为止,没有哪一种信仰的信众有宗教信众多,没有哪一种信仰存在的时间有宗教信仰存在的时间长久。
       宗教是一种信仰,信仰不一定就是宗教(信仰的本质与宗教表面不一样,其实实质并无二致)。

        三、宗教与科学的比较
        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宗教与科学完全是对立的,宗教宣传迷信,科学传播真理,宗教是科学的死敌。显然,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武断的、缺乏严谨科学分析的形而上学看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对立统一关系,宗教与科学之间同样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不可能仅仅存在着对立,不存在着统一。
        首先,宗教与科学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二者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第一,宗教除了包含着思想和观念、情感和体验等意识方面的内容之外,它还包含着行为和活动、组织和制度。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社会实体、社会力量。狭义的科学主要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第二,就社会意识这个角度上说,科学属于社会意识形式,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科学没有阶级性,科学研究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宗教具有阶级性,宗教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科学研究“真”,宗教研究“真、善、美”。宗教关心的主要不是真理的问题,而是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乱放狗屁)。
        第三,宗教和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宗教是对超自然力的崇拜, 它相信超自然力的神灵和神灵世界的存在。科学原则上不承认超自然力的存在,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从现实世界本身寻找说明世界的根据和原因(这是人类自以为是而产生的愚昧无知)。
        第四,宗教与科学所研究的层次和领域具有本质的区别。科学是对现象世界的认识,科学将纷然杂陈的现象条理化、有序化,找出其中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一切科学都是实证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形而下的;宗教的研究对象主要不是现实的人生或现实的物质世界,而是要对人生进行终极关怀和对世界进行终极的追究,它是对世界的形而上的思考。
        第五,在认识方法上,宗教和科学是对立的。既然神和神的世界是形而上的东西,那么它就无法用人的实践来检验,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去感知,也不能通过人的理性对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证明。因此,神学家总是强调神和神的世界的认识主要依靠虔诚的信仰和神秘的直觉和体验。科学属于形而上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现象世界,所以它完全可以通过经验和理性的结合去探索世界各种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六,在认识的最终目的上,宗教与科学也是对立的。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物化为社会财富,创造出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服务。所以科学不但是入世的、为人的,而且它不需要救世主,主张人类自己解放自己。宗教的任务在于认识神、崇拜神、服从神,束缚人欲、相信宿命,反对改造世界,主张适应世界,服从神的安排,听从天命,争取来世的幸福。所以,宗教不但是忘世的、出世的、厌世的,而且它需要一个救世主,需要神来拯救人类。

        其次,宗教和科学之间也具有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点上:第一,宗教的思想和观念是宗教的实质和核心,所以宗教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这点上是和科学一致的。
        第二,宗教的思想和观念中也包含着科学和理性的因素。在各种宗教的经典中有许多冷静的富有哲理的思辩,有严谨的范畴体系和逻辑推理,有对宇宙本体的博大精深的论述,有对世界运动细致入微的描述,有对人生各种问题的周密考察,不能不说充满着智慧和理性的思考。
        第三,在一定条件下,宗教和科学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一方面,科学最初渗透在宗教中,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科学才逐步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正是古代宗教的炼丹术,后来发展成为近代的药物学;正是古代宗教的炼金术,发展成为今天的实验化学;正是古代宗教的占星术,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天文学。此外,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等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不但宗教徒曾经起到过重大的开创作用,而且许多研究成果还是在寺院、修道院、教堂中取得的。另一方面,科学并不总是对唯心主义和有神论有害。20世纪以前,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确将宗教、有神论、唯心主义逼迫到了死亡的边缘。但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却为唯心主义、宗教和有神论提供了辩护依据。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现代天文学的宇宙大爆炸学说、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现代宇航技术对太空人的追踪、现代考古学对原始社会高科技的发现等等,都从不同角度表述着这样一些哲学看法:世界的本原问题是人的理智所不可能解决的形而上的问题;宗教中所说的神很可能是比人类进化更早的、更好的外星人(胡说八道);宇宙可能有一个开端,物质可能是从虚无中产生的……。
        量子力学的重要人物普郎克声称:宗教对世界的解释同科学对世界的解释可以并列,二者之间“绝不可能存在任何真正的对立,因为二者之中,一个是对另一个的补充”。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认为:“尽管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彼此是界线分明的,可是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四、宗教与迷信的比较
        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观点:宗教是迷信。更有甚者说,宗教是封建迷信。这是一种无知的错误说法,发表此议论的人,把无知当真理,其本身就是在搞迷信。
        何为迷信?迷信是指,人们在没有认清对象的本质之前,就对对象采取了无条件的服从和盲目接受的态度和做法。迷信的对象是很多的,如宗教迷信、封建迷信、迷信鬼神、迷信金钱、迷信书本、迷信领袖、迷信古人、迷信权威、迷信科学等。
        迷信未必是封建的,迷信早于封建社会而产生,其存在也远远超过封建社会。原始社会中的巫术、图腾崇拜是迷信,但发生在封建社会之前,并且在当今社会还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万能论,就属于“迷信”。前苏联曾经出现过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我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出现过对某个人的个人迷信。这些迷信都发生在封建社会之后,因此不能说“一切迷信”都是“封建迷信”。
        迷信并非绝对是坏的东西,迷信是人类理智上的天然缺陷。人们想摆脱迷信追求真理,但是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迷信。
        这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1、人类的认识活动,往往从迷信开始,逐渐才形成科学的认识。如古代对打雷、下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很不理解,迷信是鬼神作怪。随着认识的发展、提高,人类对这些现象的认识才达到了科学的高度。2、人的认识天然地有惰性,一旦形成了某种认识之后,就变成了成见,形成了某种认知模式,不愿意变更,对新观点、新见解、新理论往往不容易接受,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迷信传统、迷信科学、迷信领袖、迷信权威、迷信书本、迷信上级、迷信父母、迷信长辈”等等(就是“所知障”)。
        3、一切科学理论体系的大前提,几乎都是“迷信”的产物。科学理论的大前提无非有以下几种:第一,公理。如数学的前提往往是某一个或几个公理。什么叫公理?就是不加证明而采用的真命题。大家想想,不加以证明就采用了,还到处应用,这不是搞迷信是又是什么?第二,运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如物理学、化学的大前提就是一些这样的命题。一方面,这些命题是用有限的事例证明的,而不可能用无限的事例证明,所以它的可靠性是极为有限的。把这样的不完全确定的命题当成大前提,还盲目地相信,这不是迷信又是什么?第三,假设。一切哲学的根本问题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是人类的理智根本不可能彻底解决的问题。把这样的一个“不可靠”的假设当成哲学的大前提,推导出一套庞杂的理论体系,对这样的理论顶礼膜拜,不允许人们批评修正,这不是“搞迷信”又是什么?
        迷信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当一个人自觉不自觉地失去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个人命运、气质、义务、责任、欢乐、痛苦、思想时,他把“某人,某物、某种思想”当成自我和自我的依托时,他就变成了这些对象的思想奴隶。这时,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不产生思想,他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和接受这些物质对象和精神对象,从而导致了迷信。
        迷信不必然是宗教的,但宗教往往存在着迷信。迷信金钱、迷信领袖等等不必然要创造神和神的世界,不必然要崇拜神。宗教有很大的迷信成分,而且最终导致迷信,因为宗教对神的信仰是没有充分根据的,而且宗教总是千方百计地夸张和鼓吹神灵的伟大、至上、无所不能,大力煽动对神灵的盲目迷信。

        五、宗教的本质
        通过对宗教内部结构的研究,通过对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的比较,我们得出对宗教本质的看法:宗教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对宇宙和人生的终极实在和终极状况的神圣而又庸俗、庄严而又轻率、真切而又虚幻、理智而又愚昧的反映,是理性与非理性、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奇妙统一起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