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汉图集—古代之(明)崔子忠作品

 愚雅轩 2017-05-05


 
 

罗汉图集古代

 

    崔子忠,明画家,初名丹,字开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北海,青蚓(一作青引),梁清标《画谱序》亦作“道毋”,约生于1574年,卒于1644年。原籍北海(山东省莱阳市)人,后移居顺天(即北京)。其好友梁清标在其所辑刻崔子忠所绘《息影轩画谱》序中称崔子忠:“天启时为(顺天)府庠生,当生于万历年间。”又说他“甲申之变,走入土室而死”。

崔子忠可以说是一位爱国画家,居住于顺天府(今北京),曾经师从董其昌。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队伍攻入北京后,躲在自己的密室当中,后面因缺少粮食而饿死。善画人物,仕女,题材多佛画及传说故事,取法唐宋,颇具古意。[1]  他在当时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崔子忠 罗汉参道图 立轴
    题识:崇祯己卯秋八月,崔子忠沐手敬画。乙酉夏五月昆山归庄得于超果寺重装并记。钤印: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子思、昆山归氏书画 崔子忠,明代画家,初名丹,字开予,更名后,字道田,号北海,又号青蚓(一作青引)。山东莱阳人。崇祯六年投董其昌门。善画人物、仕女,亦工肖像画,与陈洪绶齐名,称南陈北崔。 
崔子忠 罗汉图 
 崔子忠 罗汉像 镜心 绢本
 崔子忠 洗象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崔子忠 洗象图 画心 设色纸本
崔子忠 洗象图 画心 设色纸本 局部 1 
 崔子忠 洗象图 画心 设色纸本 局部 2
崔子忠 洗象图 画心 设色纸本 局部 3 
 崔子忠 洗象图 画心 设色纸本 局部 4
 崔子忠 洗象图 画心 设色纸本 局部 5 
 崔子忠 洗象图 画心 设色纸本 局部 6 
 崔子忠 洗象图 挂轴 设色纸本  
明 崔子忠  罗汉图 立轴 
明·崔子忠绢本《福寿双全图》 
明 崔子忠《洗象图》轴

  崔子忠   洗象圖

尺寸:縱188CM  51CM  紙本 設色 挂軸

簡介:

        崔子忠(約1574-1644),明代畫家。初名丹,字開予,更名後,字道田,號北海、青蚓。生卒年不詳,活躍于明朝末年。山東萊陽人,居順天府(今北京)。爲順天府生員。曾投董其昌門下。通五經,工詩文,擅人物、仕女、肖像,師法顧恺之、陸探微、閻立本、吳道子等。所畫人物面目奇古,用筆顫掣,線條細勁,格調高古,境界奇異。頗爲時人所重,與陳洪绶並稱“南陳北崔”。有《雲中玉女圖》、《洗象圖》等傳世。

        畫史上都說崔子忠“善畫人物,規模顧、陸、閻、吳名迹,唐以下不複措手。白描設色能自出新意,與陳洪绶齊名,號南陳北崔”。這種評論是近乎實際的,他繪的《桐蔭論道說法圖》(亦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壹看題記,有可能誤認爲是陳洪绶畫的。其好友梁清標在其死後爲其輯刻的《息影軒畫譜》,其人物造型、表現方法與陳洪绶的《水浒葉子》亦很相近。故有“南陳北崔”之說。他們兩人在畫風上相似,卻不能相互代替,他們都以人物畫爲主要特長,社會聲望也不分軒轾,但卻各有特色。陳洪绶的作品才氣橫溢,寓美于形色,而崔子忠的作品卻樸實無華,寓意于內蘊。按梁清標的說法,崔子忠晚年“息影深山,杜門卻掃”浏覽史籍,每遇有忠考奇節人物,義使巾帼英雄,繪圖像,立傳贊,雖稱自娛,也可以起“頑廉懦立”,立德、立功、立言、立像,合稱爲四不朽之作。正因其作畫極爲注重立意,因此爲當時的文人和畫家們所推崇。崔子忠善于表達曆史題材,尤其喜歡畫文人們的風流韻事,他的《雲中玉女圖》、《蘇轼留帶圖》、《桐蔭博古圖》、《臨池圖》以及羅漢道釋等圖,都是人物畫,也都具有來曆,題材不見得新鮮,但由于他構思畫法有新意,或多或少加進自己的東西而成爲新作,也是耐看的。《藏雲圖》即是此類典範,此圖以人物爲主,襯以山水,其高山大川的描寫爲刻畫人物服務。由畫中題識可知此畫是爲玄胤同宗所作,畫中壹團雲氣缭繞,是表現巫山濃雲虛幻之處,“不辨草木,行出足下,生生袖中,旅行者不見前後。史稱李青蓮安平入地,負瓶瓿,而貯濃雲,歸來散之以內,日飲清泉臥白雲,即此事也。”畫面中唐代大詩人李白盤腿端坐四輪橢圓底盤車上,緩緩行于山路中。李白仰首凝視頭頂上的雲氣,神態閑適潇灑;壹稚童肩搭繩索,牽引車子,另壹稚童肩荷竹杖,作引導狀。在具體表現上,其衣紋作顫筆細描,虬折多變,折而不滯,顫而不散,突出了衣服質料的柔軟質感和隨風飄的動勢,氣意超邁,神色如生,可謂自成壹家。

 

 此幅《洗象图》是崔子忠41岁时所作,画面上方自题“从晋册五十三相中悟识此相。一说法示见,一戒龙子,一观,一驯象,一趺,一演,一自寂,一灌顶。七相,五十三相中之大者,此则七师相中之大者也。丙子(1636年)夏五月十五夕,长安崔子忠手识。”

象为吉祥之物,自元代迄明清,皇家都豢养大象,明清时“午门立仗及乘舆卤簿皆用象”, 俨然是一排仪仗队。每年六月初六日,畜养的大象列队至宣武门外护城河洗澡。王士祯(1634-1711)有诗云:“千钱更赁楼窗坐, 都为河边洗象来。”老北京人人争看这热闹的场景。吴伟业(1609-1671)题崔子忠《洗象图》七古长诗记述了洗象之日,“崔生布衣怀纸笔”去参与其盛,“归来沈吟思十日”,把洗象的仪式与佛经故事合成奇丽的图绘,“图成悬在长安市,道旁观者呼奇绝。性癖难供势要求,价高一任名豪夺。”可见其《洗象图》大受欢迎,故传世不止一本。台北故宫有署崔子忠款的《洗象图》两轴,一为纸本,有乾隆题,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另一为绢本,入《秘殿珠林续编》,北京故宫也藏有一个绢本立轴。三图的画面基本相同,两童洗象,旁立应真及居士三至四人,背景为高大多叶的贝多罗树。

此图的尺幅比台北及北京故宫《洗象图》要大许多,中段洗象童子及旁边的应真、居士等也大致相同,勾画更为细腻,山石云块的笔法和造型也显高古。图下方的龙王身披橘色长袍,龙女手持珊瑚枝,水怪旁侍,浪花四溅。图上角有小龙子一条,昂首翘尾,意气洋洋。上下两段则是其它画幅所无,描画之精致细微,尤令人叹为观止。

《洗象图》的母题取自佛经典故,也充满崔子忠的哲学思辨,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古劲拙朴。画面正中描绘着的洗象景象,主要由白象和一组三人构成。画面左方一身披红色袈裟神僧,右手持骷髅宝珠,左手则持佛教中的圣物——贝多罗叶,僧尼以及左侧的文士与他相伴左右,人物形象古拙高雅,线条屈曲转折,强劲中不失柔美,右侧白象则正在享受童子们为它沐浴的快感,他们的前方是象征佛教的宝座。画面上方,描绘了天上的景象,充满装饰意味的祥云占据了画面的中段,祥云托起的幼龙,仿若穿越了千百年的时光,让人看到汉唐那简劲朴拙之美。画面下方一片汪洋,海中站立红衣龙王和手捧珊瑚的龙女,他们的身旁为昆仑奴,与人间天界遥相呼应,整个画面场面壮阔,气势如虹。

从图轴下方的题跋可推断,这幅立轴原是清人沈世纬所藏,后入藏其同乡藏书家丁丙的“八千卷楼”中。诗文可分成三部分,估计到丁丙手里时,沈世纬的诗文已经驳落了,故现在所见诗文均为丁氏补录。丁丙在题跋中再三把这幅《洗象图》与崔子忠的另一名作《伏生授经图》相提并论,《伏生授经图》现已入藏上海博物馆。

题识:从晋册五十三相中悟识此相说法,示见戒龙子,一观、一驯象、一趺、一演、一自寂、一灌顶七相,五十三相中之大者。此则七师相中之大者也。丙子(1636)夏五月十五日,长安崔子忠手识。

钤印:子忠,另一印不辨

诗堂:明崔子忠洗象图。黄君寔题。 钤印:山涛

题跋:图下裱绫有丁丙(1832-1899)三题,第一段:录沈守纯为此幅《洗象图》所作的七古长诗,诗意谓《洗象图》乃沈氏家藏,丁龙泓(丁敬1695-1765)则藏有崔子忠的《伏生授经图》,两人曾相约共赏。丁敬看到《洗象图》后,欲以名砚求易。第二段:节录自汪启淑的《水曹清夏录》,汪启淑曾在丁敬家欣赏过《伏生授经图》,又在沈世炜家见此《洗象图》,认为崔子忠的绘画古致磊落,确是高手。第三段:丁丙自题于光绪丙子年(1876),距崔子忠作此图已整整四个甲子,丁丙在谢卜堂家见过《伏生授经图》,又在沪上买得此幅《洗象图》,三段题跋记录了有关此两幅名画的故事。(《伏生授经图》现存上海博物馆)跋后钤松生、丁氏二印。

明 崔子忠《洗象图》轴 局部 1 
明 崔子忠《洗象图》轴 局部 2 
明 崔子忠《洗象图》轴 局部 3 
  明 崔子忠《洗象图》轴 局部 4
 明 崔子忠《洗象图》轴
明代 崔子忠《洗象图》绢本 
《伏生授经图》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的是伏生于汉初时将《尚书》传授给弟子鼋错的故事。人物衣褶纤细而劲挺,于流畅中略有方折,颇有风骨。配景用笔较为放达。
    伏生,原名叫伏胜。“生”是尊称,“先生”的意思。他是秦汉时期著名学者,学术界公认他是今文《尚书》最早的传播者。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受到极大打击。西汉文帝时,天下安定,朝廷开始着手搜集以前散失的各种典籍。当时汉文帝想找一位懂得《尚书》的人,可找遍天下只有伏生一人。可是这时伏生已经九十多岁了无法进宫,文帝只得派晁错前去向伏生求教。图中画的就是伏生向晁错授课的情景。
《苏轼留带图轴》纸本,纵81.4cm 横50cm 

 《苏轼留带图轴》纸本,纵81.4cm 50cm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著录。著色画。款署崔子忠画。下有一印漫漶不可识。御题行书(乾隆庚申。壬午。乙酉。庚子。甲辰御题。诗文五则不录)。御笔题籤籤上有乾隆宸翰一玺。

       鉴藏宝玺五玺全。御书房鉴藏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古希天子。太上皇帝。八徵耄念之宝。石渠继鉴。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苏轼留带图》是画家根据苏轼的一段轶事所画,是古代中国画中的极品,至今还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里。事情的经过大体是这样:宋神宗年间(1078年前后)苏东坡与佛印法师是知心好友,称为“忘形交”。一天苏东坡突然来访,直入方丈室。佛印正欲为僧众说法,故意开玩笑不让苏东坡坐,说:“此间无坐处”。苏东坡随即用禅宗之语答道:“暂借佛印四大为座”。佛印见他居然班门弄斧,便想难难他,提出如果答出问题就请他坐,答不出就把玉带输掉。苏轼自以为难不倒他欣然答应。佛印问:“既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居士向哪里坐?(四大:“地、水、火、风”大,佛教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四大元素。五蕴:“色、受、想、行、识”蕴,是构成人身的五种因素)。你想,既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便是空空如也,一无所有。哪里还会有什么座位呢?苏东坡果然被难住了。只得解下玉带相赠。佛印也当即取出一幅自己的衲裙回赠。真得感谢这位聪明的和尚,为我们留下了这件珍贵的文物。苏东坡还写了三首诗记这件事,题目叫《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其中有“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然。锦袍销落应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等句,流露出政治上失意上图专为存放苏东坡玉带供人观瞻的“留玉阁”。

 《洗象图》221×88cm
1635年作 罗汉图 单片 设色纸本
款识:崇祯八年浴佛日崔子忠熏沐。 
 明·崔子忠(款)罗汉人物 册页 6帧
 明·崔子忠(款)罗汉人物 册页 6帧
明·崔子忠(款)罗汉人物 册页 6帧 
 
刘伯年 仿崔子忠《洗象图》
    说明:刘伯年(1901年—80年代末90年代初)思若,署伯岩、伯年父、今是楼,四川重庆人。幼年失怙,家境贫寒弱,得王个簃赏识成为缶庐再传弟子,其间复与大风堂张氏昆仲游,遍览大量前贤佳制,胸襟渐阔。刘伯年继承了缶翁熔诗、书、画、印于一炉的艺术真谛,章法上以奇险出之,颇具新意;又受张大千的影响,注重宋元真迹的学习,山水、人物、翎毛等各擅胜场,作道士、仕女有唐宋人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