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四维时空、量子叠加态等科学观念几千年后都是迷信...

 昵称16619343 2017-05-05

看到很多可能连洛伦茨变换都没听说过的人大谈四维时空,又看到有不少科学家深信不疑的将叠加态概念写入大脑意识假说中。他们给我的感觉就像几百年前的人大谈神学一样。

我一直认为科学和科学理论是两回事,但是的确是非常多的人将科学理论当作科学。科学理论,是人类经验认知的工具,是人类从意识工具化角度对外界应激感应的思维加工,如果加工后的结果被应激感应再次检验,则可以说这个科学理论工具是部分可靠的;而科学,是一种高级阶段的经验认知,源自生命对外界的应激感应。

从意识进化角度看人类各个阶段主流认识,思路就会清晰起来。有人 看我之前总是强调科学是一种经验认知,说我的经验主义,呵呵,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分类而已,就是科学的实质是一种经验认知。但是产生科学认知的关键在于意识从随机性到固定化再到工具化,工具化是关键,这个过程也是科学理论创建的过程。因为科学理论创建是意识工具化的结果,所以科学理论中,不仅含有经验认知,更带有人的主管观念,观念部分是意识进化中的中间阶段,即意识固定化系统化阶段。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包含了经验认知和观念认知,科学观念也是观念,它的本质和宗教观、哲学观没什么不同。换句话说,几千年之后,都会烟消云散成为历史的迷信。而科学理论中的经验的部分(包括原经验和结论公式),都将永远会起作用,即使以后经验的范围扩大,通过变换仍然可以使用。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个例子就明白了,中国商代就有对天文观测得出的结果“勾三股四弦五”。商高 ,殷商末期、西周初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约与周公旦同时期人。《周髀算经》中记载商高说勾三股四弦五是用于天文观测中,而且在大禹时期就已经为人所知了,而大禹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以上。当时人们的天文观念为“浑天说”,今天看那时的观念是错误的,但这个勾股定理的特例结论今天一样是可用的,不变的。

《周髀算经》〈经卷上之一〉: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 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数安从出?

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 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 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周公曰:大哉言数。 请问用矩之道。

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出圆,笠以写天。天青黑,地黄赤。天数之为笠也。青黑为表,丹黄为里,以象天地之位。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出于句,句出于矩。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惟所为耳。

周公曰:善哉。”

Brain Koberlein说过,对于一个非相对论的量子理论,至少有九个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量子行为。尽管数学上方法不同,但是预测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样的情形其实不仅仅出现在量子力学中,同样的对于宏观系统,牛顿力学也并不是唯一的理论工具,现在如果还把牛顿力学中的“力”概念当作真实存在,那基本上可能还不知道后来还有分析力学,分析力学使用的基本概念是约束量(如能量),而不是力。一个空中呈现抛物线的运动物体,它的运动轨迹是由动能和势能所约束的。这里没有用到力的概念。其实除了这样的数学方法,还有高斯的最小约束原理和阿佩尔方程。这些理论,用不同的原理出发,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以给出同样的预测结果。

既然人类可以发明出非常多种工具去进行思维上的加工放大,那为什么偏要将其中一种工具中的概念当作真实存在呢?

要知道,已经有不少人从其他角度一样推导出了质能方程式,用的工具不是相对论。对于量子力学也有多种工具出现,我认为还没到根本上。所以没有理由认为科学理论意识工具的概念构件是真实存在,没任何理由,因为人类可以发明无数种理论,如果有足够的头脑再加上时间的话。

本文由探索猫原创,版权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