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学家教你如何区分正教、邪教和宗教极端主义

 skysun000001 2017-05-05

本文主要内容是历史学家陈晓律先生16年前为《文史知识》所写的一篇文章。时间似乎早了些,但真正有深度的思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失而削减。今日读起来,依然让人深思。特做推荐,以帮助更多朋友认清那些借“宗教”之名祸害他人和世界的邪恶……。

关于区分正教与邪教的一些基本标准

陈晓律

原载《文史知识》2001年第3

 

随着FLG练习者自焚事件的不断出现,尤其是青春美丽的女大学生陈果的惨痛经历,使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FLG邪教的本质;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困惑,如此邪教,为什么还有如此广大的市场?尤其是,在一个宗教意识本身并不强烈的国度,人们不仅对FLG的种种自残行为感到不解,就是对一般意义上的正教和邪教,宗教与迷信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也感到十分迷惘。正因如此,我认为有必要将自己多年思考的关于判别正教与邪教的一些基本标准,在这里与广大读者交流,以便有助于提高关心此事的朋友们的鉴赏力。

第一个标准,既直观又简单,即看这个宗教或宗教派别的教主是否活着,或者说,教主是否还在。如教主还活着,即大体上可以判定其为邪教,如教主不在,则需要进一步用其他的标准来辅助判断了。

为什么将这样一个看来似乎有些荒谬的标准作为判断是否邪教的最重要的标准呢?首先,一种宗教的真正神圣性,是体现在由创立者建立起的原则上的。如果创立者的原则不那么神圣,其教派的神圣性也就大可怀疑。而创立者本身,在教义产生后,往往自己也会成为推广教义的障碍。为什么如此?因为一种神圣的原则是不会为任何个人谋取私利的,即便是创立者本人也不例外。但创立者自己毕竟还要维持自身的生存,还需要日常生活的种种需要,所以他就必然还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照顾,这就使他很难成为超越于日常生活的圣人,也就使他很难成为奉行此种原则的楷模,但信徒们恰好就要求他成为这样的楷模,其教义也要求他成为这样的楷模。其次,如果创立者本身在世,他就不能不对自己追随者发生的种种疑问进行解答,而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解答,就总会有失误的时候。这种失误凡人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圣人身上却是不能允许的。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冲突,虽然通过宗教的形式反映出来,却不是通过宗教方式可以解决的,如果教主插手断是非,必然被卷入世俗的旋涡中。因此,“佛”是不能开口说话断是非的,正所谓:天机不可泄漏。至于人们通常认为邪教有教主崇拜的特点,它的基本前提也是教主还在,如果教主不在,教徒又怎么可能去崇拜他呢?而教主在,信徒们有一个活的崇拜者,就给这些邪教创立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借机从信徒身上牟取私利的机会。当然,从本质上讲,任何一种正常的宗教都具有一种超凡的性质,而人却不可能真正具有这种超凡的性质,因此,人要将自己化身为神,其性质就不可能不遭到扭曲。

其次,是看它是否向受众宣扬它有一个急功近利的得到种种好处的手段和途径。信教的人群,除了在精神上的确有自己的追求者外,一般的民众,总是希望通过信教能够满足自己的某种世俗的愿望,在中外都是如此,这种愿望本身也不是什么非分的想法。一些世界的主要宗教,其创立者也通常用各种奇迹和美好的许诺来吸引信众,如耶稣就能使瞎子复明,跛子走路。但正教所宣扬的各种奇迹和神迹,通常在人们公认的合理的界限之内,并要求信徒不仅关爱自身,还应该关爱他人,对人们正常伦理原则的制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西方基督教对西方社会伦理发展提供的强大的原动力,是一个时人皆知的事实。而邪教鼓吹的种种得道方式和回报,除了极端强调个人的利益,与正教相比它还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在人类肌体的轻松与痛苦之间大幅度摇摆,充分地利用了人们普遍希望以较少代价获取极高回报的心理。比如人们渴望健身,但又不想去认真地学习各种健身技巧,那么,如FLG之类的邪教就鼓吹它的功法不仅可以健身,而且还可包治百病;如果你自己不想运动,它还可以在你肚子里安装一个法轮,帮助你练功,如此的好事,当然会有人上当了。残害人自身的肌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如果能由此换来更大的利益,则人们还是愿意进行交换的。FLG鼓吹要想功德圆满十分容易,信徒们只要轻轻划一根火柴,就可以自焚升天。稍具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自焚是一件对“肉身”而言很痛苦的事情,但为了升天,到一个更美好的天堂去享受神仙般的生活,竟然也有人愿意相信并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实践。FLG自焚者中当然有一些十分天真的人,没有想到过肉体会遭受如此的痛苦,但也有一些信徒,是做好了忍受这种痛苦的准备的。他们的幻想,是希望通过这种短暂的肉体痛苦,去交换永恒的利益。而这种组织的核心成员,却是深深知道个中的奥妙,所以,他们自己是决不会去自焚的。反之,一个邪教的教主及其核心成员,真的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实践自己鼓吹的理论,真愿意为着某种“真理”而献身,那么,也许它离改邪归正的“缘分”就不远了。

此外,在现世与来世之间能否取一个合适的度是区分正教与邪教的第三个重要标准。但凡宗教,都有一个现世与来世的关系处理问题。没有来世的宗教是不可想象的,但只有来世的宗教与邪教的关系也就十分暧昧了。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美好的天国,它一般而言寄托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一种向往,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人类的理想。人是一种不仅依靠物质,而且依靠精神生活的物种,所以,人类永远也不会满足于现世的生活,永远有一个更美好社会的追求,各种宗教关于来世的不同设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这种积极的愿望。在这种心理基础上产生的来世学说,反过来也对现世的生活有积极的作用。因为人类关于来世的设想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设想,用这种理想关照现世,人们会发觉现世中的种种弊端,并鼓励人们铲除这些弊端,为更美好的社会而奋斗。所以,凡是正教的来世学说,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鼓励人们将现世的生活与来世结合起来,在现世努力工作,主动行善,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正义,以自己的方式积极行动,言行一致,以便为来世的美好生活做好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教的来世说是有积极的人生价值的。然而,邪教的来世学说尽管也以各种美好的描述来欺骗人们,与正教相比,其来世学说却有很大的区别,它的最大特点是彻底否认人类的现世生活,否认人类在现世可以追求的幸福,认为只有在来世,人类的生活才有价值。由于完全否定了人类现世的价值,所以,人们现世的一切实际利益都可以抛弃,人类的生命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可以任意地毁灭,一个人也可以不必关心他人的死活,甚至自己亲人的死活,真正达到“六亲不认”的境界。换言之,人类关于来世的种种设想仍然是以人类的现世生活为基础的,如果一种来世说彻底地否认了现世的价值和意义,彻底违背了人类现世生活的基本常识,彻底违背了现世生活的人类伦常,那么,它就很容易走入一个荒谬的怪圈,被利用来进行种种危害人类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人类关于来世与现世之间的关系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度”,来世与现世(我们也可以将它视为一种永恒的价值和实际的日常生活原则)都应该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一个合适的比例,过分强调来世而否认现世的价值,就很容易滑的邪教的路上去。只有让来世成为现世人们的理想关照,并以积极人生态度为之努力,宗教才具有信徒们所希望的那种价值,才会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家园。反之,邪教就会成乘虚而入,在人们的生活中制造种种现实的灾难了。

第四,则是该宗教是否可以按照参加者个人的意志自由进入或退出,也就是说,始终尊重信教者的宗教自由权利。如果只能加入不能退出,或者退出者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麻烦,那么,也可以认为其具有一定的黑社会性质。因此,这样的宗教,即便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邪教,但也已经具备了邪教的基本特征。

第五,则是是否不干涉其宗教之外的事务,将自己的活动自我限定在个人或小团体的范围之内,而在其他所有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坚守政教分离的原则,换言之,也就是在现代民族国家的体系中,坚守世俗化原则,遵纪守法,做一个好公民。尤其重要的是,不得以宗教的名义获取宗教之外的特权,尤其是相对与其他教派和不信教的民众的特权。当然,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政教合一的国家,由于其政治架构尚未进入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层面,其宗教的性质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了。

以上的几种标准,大体上可以让一般关注这类事情的人们有一个基本的鉴别尺度,如果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看,历史上的正教其实也含有一些邪教的因素。可以这样认为,任何宗教,在其创立之初都多少含有上面提到的几个因素:没有教主,传教活动无法进行;没有神迹,民众无法被很快吸引;没有对来世的强调,人们无法意识到宗教的重要性,等等。用上述的几个标准看,历史上的几个大的正教其历史与现实的面貌差别也很大。在这些宗教的创立初期,异端迫害,世界末日学说,以及对各种自虐行为的鼓吹,都带有很多不近情理之处。但所有的正教,也都在自己传教的过程中,逐渐地与人类的理性和常识交相融合,并通过这种交融,使宗教的主张更为合理,更合乎人性,并进一步对人类的现世生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成为一些民族文化与伦理道德的源头。而近年来国外的一些邪教,其实也是从正教中的一些极端派别生发而来的。这就证明一种宗教滑向邪教的界限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只要将某些标准,尤其是来世与现世之间的关系推向极至,跨越了某一个人们可以理解的“度”,邪教的大门就向你打开了。

由此可见,即便在宗教和信仰的领域,任何极端主义的东西与人类的政治领域一样,都会给人类的生活,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带来极大的危害在中国这样一个本来没有强烈宗教意识的国度,我们在肯定人们具有信仰自由的权利的同时,也应该让善良的人们理解,西方世界为了寻找可以使宗教与理性和平相处的方式,将各种极端主义的宗教和政治主张逐步埋葬,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经历了多么漫长的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今天打开国门对外开放,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人们的心智更加健全,决不能在砸烂旧枷锁之后,又把一种新的枷锁戴在自己的身上。在这一过程中,客观、积极、全面地理解那些我们原本并不熟悉的东西,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原载《文史知识》2001年第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