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乡随笔

 知行合一117 2017-05-06


 

【累了,下乡采茶采风去】

这个系列,说实在话,我写得非常累,把我脑海里很多中美IT产业界的事情,底朝天地翻出来在太阳底下晒了一通,很多看上去毫不关联的事情,也都关联在一起。

 

累了就想出去走走,天天闷在城里,写东西似乎有点江郎才尽,赶紧换换环境去。广西没有大风,没有柳絮杨絮,也没有沙尘暴(北方的朋友请不要打我),只是下雨不断地有点恼人。这两天正好是难得的晴天,正好去山区农村走走,买点农家茶叶,顺便去山村看看,万一有什么接地气的好素材,岂不是两全其美。

 

抬头写中美IT大战这种世纪产业大事,低头也能够走进山水阡陌之间,写点乡土题材。正所谓:仰望星空写IT,脚踏实地采茶去。跳跃式思维,大概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当然,学术上他们喜欢把这叫做“精神分裂”,到了我这种深井冰9级以上的,基本都放弃了治疗。

 

信阳毛尖

喝茶是这一两年刚刚养成的习惯,于生活品味这一道,我抽烟难受,喝酒过敏,吃肉长胖,就差喝凉水塞牙了。好在最近养成喝茶的习惯,前几日河南信阳的一位做茶叶生意的朋友,给我寄来了几斤信阳毛尖,而且还是明前茶,那滋味是极好的。 

 

广西这边的茶叶,没有信阳毛尖那么有名,但是生长在高山上的“石崖茶”,也算是茶中优品,喝起来也是回味悠长。只是在市面上买到的,多半都不正宗,只有自己进山去找熟人,来点“私人订制”。

 

石崖茶采摘区

【路路通天下,美丽大中国】

车从桂林市区出发,路途还是挺远的,导航软件显示的距离将近150公里。从高速路下来,接着就是国道,再就是县道,最后是乡村道路。中国各种等级的公路,一场旅行全包括了。

 

广西的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还是很不发达。这从高速公路上的车流就可以看得出来。倒是桂林这一段的高速公路,旅游交通占比很大。我顺着桂林-阳朔-平乐这一段高速公路开的,可以看见旅游大巴不少,各地牌照的小轿车也很多。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桂林地区,这句话的分量尤其重。

 


车下了国道,国道这一段路倒不是很长,但是这条国道很有意义。323国道的起点,就是在江西瑞金,终点是云南临沧。当年323国道起点设在江西瑞金,就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出发地。想起这事,我忽然意识到,其实我们国家的高层,在意识形态上从来就没有松懈过,一直都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出发的地方。

 

车子继续往前开,进入了县道,再进入乡道。我也算是走南闯北的老司机了,这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下面一个普通县,一个普通的乡镇,下乡的道路开起来却感觉路途如此遥远。5月的广西,水田里已经插上了秧苗,到处都是一片养眼的翠绿色,蓝天白云之下,水泥道路向着天边无尽延伸。

 


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里的每一户家门口。虽然是很偏远的山区,但是基础设施也算是做到位了。美中不足的是,乡道的路太窄了一点,遇到两车避让的时候,就特别麻烦,往往需要找个宽一点点的地方,减速会车。看来当年规划道路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现在乡下汽车的普及率,这么快就上来了。

 

【富裕的农村】

村里家家户户差不多都盖上了楼房,还有几户人家正在施工。我的茶农朋友,因为有两个儿子,刚盖好了第二套房子。而他的儿子,老大才读初一,老二刚刚读小学。看着他的两套房子,我忽然想起以前翻译的一副漫画,一个美国女孩,左手拿着一个牌子,右手拿着一个玩具小屋,牌子上写着,总统先生, 我只有一个玩具小屋,作为美国公民我却摊着3.6万美元债务。(现在数字应该过6万美元了)。

 


不管怎么说,山区农村的这两个孩子,距离成年还远得很,父母辈已经给他们安置好房子资产。——即使不计算任何房地产附加值,这房子每套的建筑成本,都要将近20万。正好是3万多美元。

 

在这里,我无意比较美国的“素质教育”和中国“应试教育”,仅仅是父母给孩子留下的资产,这一个偏远小山村的家庭,就远胜过美国平均水准。

 

这个村收入比较高,是因为靠山吃山。十多年前,村里每家每户在山上都种植了茶叶。因为特殊的高山气候,这里的石崖茶,味道很醇厚,价格也卖起来了。这十几年,虽然价格起起落落,但是他们的优质茶叶,始终还是有很多回头客(比如我这种老司机)去光顾,所以村里差不多就靠这个致富。

 

我也特别调查了一下留守人口,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有孩子的家庭,打工回流的人很多。在地里,在乡道上,也可以看到很多40来岁的青壮年农民。可见农村空心化,种地依靠老人,这个命题隐含的意思,其实就是因为农村没有收入来源,年轻人必须出去打工。只要找到致富的路径,农村并不会缺乏劳动力。


茶农属于农民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收入状况,并不能完全代表当地的收入水平。我又特别咨询了一下,本地农民现在都有很多本地的劳务收入,比如采摘茶叶,熟练的老手,一天常常能够挣钱达到150-200元。(按照采摘叶子称重算工钱)。整个采茶季节,长达好几个月,手脚勤快的几乎随手能够找到活。

 

农村人日常开支少,就地打工能够一个月挣几千的话,往往比在一二线城市挣一万以上的,更容易看到钱存下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农村人都盖好了房子,很多家庭都买了小汽车。大件产品的消费,农村人正在迎头赶上。

 

【农村未来需要什么?】

农村需要什么?首先当然还是经济条件的改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裕了,自然就有更强的消费能力,更能够促进中国内需循环。

 

但是,就我和农民的交流来看,我认为除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以外,还需要更多的东西。对于这个以茶为业的农村来说,年收入如果能够稳得住,那么他们每年的收入,比大多数在城市工作的白领,留下来的还要多。

 


农村首先缺的是优质的教育,一方面儿童人口减少,很多村办的小学,都合并在了一起。而乡村教师的教育质量,距离县城里,往往差了一大截。虽然在农村地区,各种“读书无用论”也都还存在,但是为人父母,都还是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农村更缺乏的是精神生活。山村里风景优美,但是大家除了聚众赌博,其他的娱乐方式并不多。忙时上山下地,闲时打牌赌博。虽然并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好歹也算娱乐休闲。

 

在美国,由于居住的分散,大量社会地位比较高的白领阶层,很多都选择在距离主城区比较远的地方。美国的零售商沃尔玛,在美国有数千家门店,店内有花园、有银行、有药房,有餐厅——如果你的车胎坏了,还可以直接在沃尔玛店内买个车胎!

 

相比之下,中国很多农村地区,按照人均收入计算,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沃尔玛大发展时期美国人的收入。而且很多人出去打工,也有了见识,对于这种大型商业机构,认可度也已经很高。

 

也许用不了多久,中国会像美国一样,每个超过几万人口的乡镇村,都有一个像美国沃尔玛那样的商业综合体,服务于广大的乡村市场。如果有这样的企业,我希望是国企,而不是以“资本下乡”名义的资本家。眼下的农村x宝,其实就已经有点误入歧途,他们并没有做到当地的农产品卖出去,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推销手段,试图把更多的东西推销给农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