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侵犯肖像权、名誉权的法律法规

 donghailongwag 2017-05-06

《侵权责任法》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

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

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

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

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五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

)

停止侵害;

 

 

 

(

)

排除妨碍;

 

 

 

(

)

消除危险;

 

 

 

(

)

返还财产;

 

 

 

(

)

恢复原状;

 

 

 

(

)

赔偿损失;

 

 

 

(

)

赔礼道歉;

 

 

 

(

)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二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通则》

 

第一百二十条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一九九三年八月七日)

 

 

 

七、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

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行为人行为违法

违法行为与

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来认定。

 

 

 

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八、问: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答: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九、问:因文学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答:

撰写、

发表文学作品,

不是以生活中特定的人为描写对象,

仅是作品的情节与生活中某人的情况相似,

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描写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

对特定人进行侮辱、诽谤或披露隐私损害其名誉的;或者虽未写明真实姓名和

住址,但事实是以特定人为描写对象,文中有侮辱、诽谤或披露隐私的内容,致其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

侵害他人名誉权。

 

 

 

编辑出版单位在作品已被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或被告知明显属于侵害他人名誉权后,

应刊登声明消除影

响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拒不刊登声明,

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或继续刊登、

出版侵权作品的,

应认定为侵权。

 

 

 

十、问: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承担形式如何掌握?

 

 

 

签:人民法院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

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

赔偿要求的,

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

酌定。

 

 

 

十一、问:侵权人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应如何处理?

 

 

 

答: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估告、登报等方式,

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及有关情况公布于众,

费用由被执行人负担,

并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六项的规

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

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

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八条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

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

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

损害抚慰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