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写闺怨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江山携手 2017-05-06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伤感,幽怨,寂寥

 

【名句】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出处】

唐代·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注】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①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②冰簟(diàn):清凉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③碧天:青天;蓝色的天空。

④远:一作“还”。过:一作“向”。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⑤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说明】

  《瑶瑟怨》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绝,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此诗描绘的是抒情主人公寂寞难眠而鼓瑟听瑟的各种感受,以表达别离之怨。全诗像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雁声、潇湘和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虽没有正面描写女主人公清夜独自弹瑟传达怨情,而幽怨之情表现得很充分。作品含蓄温婉,诗意浓郁,耐人寻味。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通过描写深秋夜晚怨妇难以入睡的情景,表现出了闺中思妇深深的幽怨之情。诗题为“瑶瑟怨”,瑶瑟是玉镶的精美琴瑟。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所以古人常用其来比喻哀伤离愁。诗的题目为“瑶瑟怨”,暗示了诗中所写的是闺中女子别离的悲愁和哀怨。更多描写闺怨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冰簟银床梦不成”之“冰簟银床”指十分奢华的床铺睡具。在如此温馨舒适的床上,思妇竟然“梦不成”,“梦不成”可以理解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暗示出思妇心烦意乱的思绪。“碧天如水夜云轻”句,可以理解为是思妇在辗转反侧之后,便悄然起身欲鼓瑟时所见。她走到窗前,看到天空澄澈如水,轻云飘飘。此时万家灯火已经熄灭,家家户户已经入睡,此时的夜静谧而略显温馨。但是,这种感觉并不长久。后两句“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进一步描写女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她听到的是大雁飞的凄凄叫声,她看到的是皎洁的无声的月光。大雁由近而远,逐渐远去,象征着自己所思念的人已经离开了自己,暗示了思妇悲惨的结局。“十二楼中月自明”句用典,也是虚写。《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诗中的“十二楼”,很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是位女冠,或许以此来形容楼阁之雅致,点明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很有情味,形容女子独卧闺中的孤寂和贞洁,又含有空、白白的意味,女子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却等不来自己想要的人。

  谢枋得:此诗铺陈一时光景,略无悲怆怨恨之辞,枕冷衾寒、独寐寤叹之意在其中矣。(《注解选唐诗》)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