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60305由“境由心生”所想到的

 聽雨軒sjh 2017-05-06
   学了若干年的哲学,究竟还是不懂哲学,或许是因为这门学问过于深奥晦涩,也或许长久以来的思维方式阻碍了心智的自由吧。前一个阶段的心情出奇的不好,很悲观,彷佛世界即将结束的样子。这种状态,以往出现过很多次,这种状态,自己却无法摆脱。这就是人生之悲哀所在了。
  这种状态的造成是由于我的两个朋友,一个和我的经历和心态很类似,也是属于悲观的那种。另一个则是乐观的、积极的。和她们两个同时交往,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然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在那一段时间里很是矛盾,觉得彷徨无助,乃至于失去了生存的勇气,博客里的一些文字或许可以代表那时的一些想法,比如两次“感触”等等。当某天我在寂静之时,突然想到古人的一句话,叫做“境由心生”,忘记是谁说的了,也忘记了某人说这句话时的背景和寓意了,当时倒是觉得用在我的身上比较妥帖,能够说明我的心态的一些问题,所以就一直想找时间引申来谈谈,给自己做一回心理医生的。
  理论来自于实践,亦用来指导实践,所以就先从理论说起吧。“境由心生”这句话严格来讲有点主观唯心主义的意思。众所周知,主观唯心主义是指虚构出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人的肉体的“自我”,并把它当成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它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宋代的陆九渊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心之本体无所不赅”,“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在西方,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认为,物质是“不存在的实质”,“感性实物”是“观念的集合”或“感觉的组合”,“对象和感觉是同一个东西”,“存在就是被感知”。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的J.费希特认为,“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原,“自我”周围的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以上这些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述。好了,说了这么多,核心就是其中的两句话,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和“存在就是被感知”。我觉得这两句话说的还是有道理的(等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解读吧),正和那句“境由心生”寓意暗合,倒也省却了从字面再予以解释的功夫。
  在这里,我想越过字面上的意思,引申一点来讲,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意思。那就是一种“诱导”!从这个层面上来解释这句话,就是:世界的样子是由人来感知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受人的心情的诱导。这种解释或许不够贴切和准确,但是可以基本表述出我的意思了。论证的例子很多,比如,当你心情很好的事情,看一个人会觉得他很可爱,可是当你心情很糟的时候,看同一个人也许就会觉得非常可恶;再比如,当你饥饿的时候,闻到蛋糕的气味会很香,但当你很饱的时候,这种气味也许就会引起呕吐的冲动,等等。这是不是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些类似?呵呵,是的,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无法用传统知识来解释的。就像牛顿,在发现三大定律后,晚年的他投入神学的怀抱,为后来人所不齿,其实,他是发现宇宙奥妙难以解释,才脱离经典物理学的,可惜他活得不够长久,没有悟到。后来的爱因斯坦、霍金等人便幸运许多了。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对未知的事情表示怀疑,包括我们所谓的“封建迷信”。
  好了,书归正传,还是继续说“诱导”。就我而言,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加上朋友的同病相怜,在某些时候,心底便诱导产生悲观的情绪,以这种情绪看待人和事物,就会处处不顺眼,甚至到处都笼罩着逼人的死亡腐朽的气息,而这种氛围反作用于自己的心理,便加剧了悲观的情绪。如此往复,从而导致了那种状态。此所谓“境由心生”了。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看,有时候道理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自己都无法相信。
  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去,便是有意识的控制这种“诱导”。当心情很好的时候,就把这种心情加以放大,便会觉得处处美好、人人善良,干什么都顺心如意,就会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当心情很差的时候,就想办法分散一下注意力,把这种心情的“诱导”作用降到最低,便不会看谁都不顺眼,反作用没有那么强烈,心情就会逐渐地好起来了。
  人的一生太过匆匆,始终活在悲观厌世情绪中的人通常会加速这种历程。所以,我说过,要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不止是生存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生存的质量,这种生存的质量便是自己对于生存本身的认同程度。你认可了自己的存在,你的生存质量就高。否定了自己的一生,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质量。因此,关键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着,并且让自己满意。我的这三十年,按照如此的理论,相当于白活,好在还有若干年的余生,还可以改过、重新做人,机会尚有,就看自己如何把握了。

  仅以此短文送给文中提到的两位朋友,或许你已经认识她们了,一个叫“安卓尔”,另一个叫“落日余情照紫衣”,也即我博客里的两位高级成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