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长春西五马路基督教堂

 快活林88 2017-05-06

位于南关区西五马路615号的长春基督教会礼拜堂,俗称南关基督教堂又称西五马路教堂,是长春历史上最重要和最大的基督教教堂之一,也是吉林省和长春市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所在地。

1886(清光绪十二年),英国宣教士傅多马受英国爱尔兰基督教长老会的派遣,来长春传福音,基督教从此传入长春,并与1888年首次为信徒洗礼,1890年,傅多马牧师前往法库布道,正式创办了法库基督教会,直到1899年离去。

1893年,英国宣教士纪里备来长春传福音,4年后,他买下了现在的这块地,盖起了这座礼拜堂于1898年竣工。

1900年7月长春兴起义和团运动,在长春的英国教牧人员远避俄国。吉林地方庚子赔款后,英国宣教人员返回长春,重整教会。

1902年,纪里备创立了基督教医院(现长春妇产科医院,俗称五马路产院),1907年,又创办了教会萃文学校(现五马路小学)。

1920年,纪里备去世。1922年第一次封立中国人陈明善、史世良为本堂会牧师。

1930年,中、英两国基督教长老会的教友为了感念其恩,捐款集资修建了一座二层楼的学道馆,竣工后在一楼走廊的墙壁上刻石碑文志念:“纪公里备于1893年至1920年布道长春,忠于所事,友人因爱,情捐资建楼,籍留纪念”(今刻文存于教会的展览馆内)。

1934年,在英国牧师张士敦的主持下在教堂院内修建了一座单峰钟楼的大礼拜堂(占地面积约在600平米左右),1940年又修建了小礼拜堂。

抗日战争时期,徐棠清牧师(西五马路基督教堂第十五位中国传道人,曾任吉林省基督教“两会”两届主席、会长),为了配合中共地下党开展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活动,利用特殊身份为给中共地下党供应充足的粮食,把患病的小女儿撇在家里,最后自己的小女儿竟饿死在家中,由于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卓越贡献,他死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骨灰安放在“长春烈士公墓”。

1948年长春解放,1951年3月该教堂在长春市人民政府登记,全称为中华基督教长春西五马路教会,隶属于英国爱尔兰苏格兰长老会。全国基督教“两会”提出“三自”爱国运动倡议后,该堂独立自主。“文革”期间,教堂被占用,1980年,落实宗教政策,长春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了教堂,恢复了礼拜聚会。

1990年,教会新修了小礼拜堂,建筑面积330平方米。1997年,经长春市房屋鉴定中心鉴定礼拜堂是危房,停止使用,后由信徒捐款新建高46米的爱尔兰式建筑风格教堂、建筑面积为2900平方米、可容纳4000人聚会的三层主礼拜堂,于1998年6月,正式献堂,

2010年,教会的附属房屋被鉴定为危房停止使用。教会用8个月的时间,进行“装修改建、整体规划”,装修主礼拜堂、建造综合楼(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建造附属房屋(71平方米)。

(1)1934,礼拜堂外景


       

                      

(2)1980年的大小礼拜堂




(3)新礼拜堂外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