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众的竹雕,总有人执著地去追求 | 竹刻展大师风采:张伟忠

 威廉6699 2017-05-07

 竹刻家 张伟忠

座右铭

艺无止境,不敢稍加倦怠,为发展竹刻艺术理当尽心尽力。


张伟忠,字安之,号乾笙,1967年5月生于嘉定。是国家级“非遗”嘉定竹刻的传承人之一。21岁进入嘉定博物馆竹刻工艺部拿起竹刀后,他就未曾罢手。对陷地、浮雕、深雕、透雕和留青等竹雕技艺有独特见解,创作注重线与面的内在关系以及虚实空间相互渗透的应用是他研究的课题。在吸收传统竹刻的基础上探索并形成了自己含蓄内敛的风格。


  30'00'  


1985年7月,一直对故乡的竹刻艺术十分关心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先生致函嘉定人民政府:“嘉定竹刻历史悠久,有独到之处,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宜予以扶持和发展。”胡厥老为振兴嘉定竹刻,还出资6万元资助作嘉定博物馆办竹刻培训班。1988年,嘉定博物馆成立竹刻工艺部,由年轻竹刻艺人王威与徒弟、培训班学员张伟忠、苏玉蓉、王乐平学习深刻透雕的竹刻技法。



培训班学员每个月工资60元,苦苦支撑至1991年,培训班已发不出工资,学员们各奔东西,惟有张伟忠等苦苦支撑着嘉定竹刻。上世纪90年代,嘉定竹刻遭遇困境,几近失业的他还独自钻进山里研究竹材。

 

四十岁前后张伟忠遇到了创作中的瓶颈,作品极少。出门与远行,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从其他的艺术形式中寻找适合竹刻的表现语言,他刀下的表现渐渐地丰富起来,并形成了清淡幽远的风格。

 

理解张伟忠的人这样评价他:“四十岁前,他的创作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步履艰难;现在的他依然戴着镣铐,但可以有随性地舞动了;终有一天,他会卸下束缚,自由舞蹈。”




一体两面 亦文亦野


Q:2005年嘉定竹刻申请非遗时表示要保护濒危的传统竹雕技术如立体雕、镂雕等,你如何看待这方面保护现状?

A:嘉定竹刻是一体两面亦文亦野的。存世量大、雕工繁复、视觉强烈而热闹的,大部分是作坊产品,而文人作品显现的是清静之气,含蓄内敛,两者审美取向截然不同。但现在很多人将雕工繁复的一路技法视为嘉定竹刻的代表。普通人的欣赏标准是养眼、热闹,市场上多为此类,而文人追求的是一种心境,更偏向于清淡幽远的气氛。


张伟忠《如意》竹器

尺寸:400*50

年代:2010


Q民国初年,竹人金西厓对自己已无法掌握圆雕、高浮雕技法感到遗憾。他曾经一度希望刻痕能如同笔墨,但后来领悟到竹刻不能为表现书画所局限。

A:这只是对他文字表面的理解,他所说的雕刻的深浅也是相对而言的。以表现书画为主体的竹刻是从清代的周颢开始的,但乾隆时期还不是很多,到了嘉庆时期用竹刻来表现书画成为一种风气,并影响至今。钱大昕对周颢的评价是“用刀如用笔”,“用刀如用笔”指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而不是“以刀代笔”的技术层次。晚清民国以来,几乎没有人对这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任何一种艺术样式,如果雷同于其他样式,那么它的独立性和纯粹性就无从谈起了。


张伟忠 《嘉定三朱》浮雕插屏

尺寸:350*360

年代:2009


Q:有人认为,嘉定竹刻技术表现留青过多。

A:样式没有高低,决定高低的是艺术家本身的修养。任何样式只要能做到艺术高度,我都喜欢。创作时,我要的不是风格而是感觉,感觉到了,自然会有一种样式呈现。

 

师古人之心


Q:明清嘉定竹刻有家族传承的传统,现在没有了。

A:家传有优势也有劣势,往往很难变革。传承和变革,必须在一个个体上同时具备,光有传承不够的。文化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把“非遗”竹刻停留在表象上,要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非遗”传承要的是“师心”而不是形似。学习的过程是从外求入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内求上的。

 

张伟忠 浮雕笔筒

尺寸:16*14cm

年代:2011


Q:你欣赏前人的什么作品?

A:我很喜欢朱三松的《松下高士图笔筒》。作品采用了透雕。古人没有“虚空间、实空间”一类语言,但他的刀下,虚实处理早就有了。作品中,松树非常细密,旁边是镂空的,再旁边是一块大山石,但不做过多雕饰,以免抢了松树的气氛,整个作品很有节奏感,虚实空间错落布置,密而不结,松而不散,使整件作品呈现空灵幽深的感觉。

 


古人在竹刻上的智慧值得后人学习。顾珏、周颢和王梅邻等的处理手法有自己的风格。顾珏以表现全景见长,中景与近景以方刀为主,光影强烈,使画面更出挑;在远景的处理上用圆刀为主,使远近景物拉开了距离,增强了层次感。王梅邻的虚实过渡,没有了顾珏大开大合,多了些微妙含蓄,于不尽处见意味深长。周颢更多的借鉴了绘画语言。吴之璠也是。他的晚期作品,风格是很简约的。

竹人要尊重竹材的朗润、条达与素雅之美,如果雕饰过多,竹子本身的肌理美感就破坏了。木、竹、象牙等材质各有气质,如果把竹子做成牙雕一样玲珑剔透,就失去了竹子本身的质感了。


张伟忠 《水仙》留青插屏

尺寸:380*280

年代:2008



山泉冲洗以竹煮竹


Q:竹材的选择和处理有什么讲究?

A:《考工记》里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描述。现在,腊月里竹子已经不多了,很多竹子在秋天就被砍伐了。竹子易裂。我存放着每年从不同地方采伐来的竹子,最早收的竹子已经有23年了。我买竹子从一岁的竹,买到十几岁的竹,从春竹买到冬竹,做对比试验并进行记录。除了时间考察,对地域也要分辨,比如纬度偏北优于偏南,还包括具体生长位置、山阴山阳、水分含量,甚至竹子的雌雄,同时具备几个优选要素的,每座山就那么几根竹子。有的山今年去过,要隔十几年再去。去年中我就跑了奉化、东阳、嵊州、诸暨等五六个地方。


张伟忠  深浮雕笔筒

尺寸:16*14cm

年代:2010


Q:新砍的竹子要做哪些处理?

A:竹皮娇嫩,刮不得碰不得。早几年我没钱雇人,竹子是自己扛下山再处理的。曾经砍到一根蛀了的竹子,很沉,但不能放下,怕擦伤了,背下山后发觉里面满是水。


现在砍下竹子后,我当天就用山泉水清洗,用自带的白铁皮制成一口锅,把竹子切成2米一段,放在锅里煮,烧火就用废竹子,以竹煮竹是最好的办法,两者内在性格一致,煮出的效果最好。

新砍的竹子不会马上死,立刻煮熟就是将纤维素收缩、凝固。如果不及时处理,没死的竹子还在呼吸、进行氧化,而它那时候还在消耗营养,竹子的品质就会变差了。


张伟忠  浮雕笔筒

尺寸:15*13cm

年代:2008

 

艺术家的个性与时代无关


Q:“非遗”申请后,你觉得嘉定竹刻大环境有改变么?

A:对群体起了很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非遗,根本不是你看到的样子,可以说现在是嘉定竹刻解放后最好的一段时间。

艺术评论:嘉定竹雕目前从业者不多,你觉得“文人竹刻”的理想还在吗?


张伟忠 《紫气东来》阴刻臂搁

尺寸:22.5*7cm

年代:2010


Q:竹刻艺术走向工艺化甚至商品化,你担心嘉定竹刻未来吗?

A:竹雕是小众艺术,但总有一部分人会执著地去追求。艺术家的个性与时代是无关的,艺术创作是作者个性与心境的呈现。


张伟忠 浅浮雕仕女

尺寸:33*8cm

年代:2016



竹刻大师风采 邀你参加答题赢好礼


【活动内容】

活动期间,粉丝们们只要按照格式要求在下方留言认真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就有机会获得大奖哦!

【活动奖励】

在全部回答正确的粉丝中,随机抽取1位赠送此次《匠心意造当代竹刻大师展》精美图册一本。

【回复格式】

姓名 手机 微信号 答案

【活动规则】

1.答案和获奖名单将在下一次《竹刻大师风采》公布,奖励发放在名单公布后的1-5个工作日内统一发放。

2.每人在活动中只能获得一次奖励。

【今日题目】

张伟忠大师曾经师承哪几位大师?(两位即可)


上期获奖的@张静,已经拿到了精美的礼物,有图有真相,还不快快行动?



 

张伟忠

竹刻艺术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