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忧愁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江山携手 2017-05-07

    忧愁即忧虑愁苦,意指因遭遇困难或不如意的事而苦闷。吴文英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是对愁的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愁本来就是一种人人都可以生发的情绪,可经过诗人笔墨加工之后,却成了一种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具体事物。古人写愁不仅手法多样,愁的内容和程度也各不相同;诗人常借助流水、芳草、鹧鸪、寒蝉、秋雨等意象表达乡愁、闺愁、怀才不遇之愁、国破家亡之愁等。

  

  愁与水

 

  流水悠悠不尽,与愁之绵长有相似之处。诗词中以水喻愁的句子很多,如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飞红万点愁如海”,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范成大的“欲凭江水寄离愁,江水已东流,那肯更西流”,贺铸的“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等等。这些诗词都从水源不断,一泻千里或暗雨萧萧、毫无歇息的情景着笔,表露了诗人无限惆怅的心绪。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煜的绝命词,作于李煜归宋之后的第三年,词中通过今昔交错的变化对比,不加掩饰地表达了内心无穷无尽的亡国之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要是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我的哀愁就像这奔腾不尽的春水一样,滚滚不尽,滔滔东流。这两句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词人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将愁思比喻成春水,化抽象为形象,可视可感。词人的愁,是“一江春水”,它如春水般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如春水般柔情似水,绵绵不尽;还如春水般去而不返,冷酷无情。这一江春水恰恰是词人内心哀愁的绝真写照。人之愁思虽各异,然而愁之形态却大体相同,往往都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词人不仅写出了自己的亡国之愁形,更是写出了大部分人常有的愁态,故而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呼应和共鸣。

  以水喻愁的绝唱,除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两句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诗人一开篇,便满腹牢骚,说“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诗人说自己烦恼多多,并不是空穴来风,联系到诗人的身世,可知其中原因。李白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受唐玄宗赏识,并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便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重新开始了散漫的漫游生活。“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两句包含了诗人很复杂的情绪。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彷徨苦闷,也包含对黑暗的政治现实的深切感受。李白长期以来遭受政治上的冷待,而其内心深处又渴望着政治上的认可。这是长久以来令诗人忧愁不已的矛盾,忧愁进而演变为激愤,忧愤之深广、强烈,在这首诗里被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李白个人的遭遇也越加困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反差,是李白精神苦闷的主要原因。

  谢朓楼前,终年长流的宛溪水,源源不断,和他心头的愁是那么相似,不尽的流水恰如他无穷的烦忧。“抽刀断水”是他内心想强烈排遣烦忧的表现,然而水是割不断的,内心的苦闷也无法排遣,这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他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心情。李白嗜酒,他想要借酒浇愁,醉醺睡去,忘掉一切,然而酒醉始终是要清醒的,清醒之后,愁还是头顶的月,如影随形,摆脱不掉。诗的结尾最终归于消极,但诗的整体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彻底的绝望,而是苦闷之中带有力求摆脱的气概,这就是李白,独一无二的李白。

 

  愁之多

 

  秦观称“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在美丽的春景中,词人想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漂泊之苦、失意之痛、离散之悲都一齐袭上心头。于是,词人想到好久不长,那美好的春天毕竟是要逝去的,到最后只剩下千万点飞舞的落花了。想至此,作者的愁绪无边无际,就好像大海一样广远。“愁如海”的比喻,新奇绝妙。诗人们常以江河来写愁之深之远,秦观却以海作比,不仅增大的愁的广度,还加深了愁之深度,极其深沉有力。充分体现这位“古之伤心人”的性格特征。夏闰庵认为“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

  柳宗元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柳州,就急着登高远眺,为的就是望一眼朋友们的所贬之处。他看到的是“城上高楼接大荒”,“接大荒”的“接”字,表现出了城楼与大荒相交相接的情景,突出了柳州环境的荒凉和艰苦。诗人登上高楼,满眼青荒,目之所及,海天相接,瞬间胸中愁海无量。“海天愁思正茫茫”句,感物起兴,“茫茫”二字,形容的不仅仅是柳州辽阔而荒凉的地理空间,更是自己内心无处安放的茫茫愁思,以及对好友们前途深深的担忧。

  杜甫的《曲江》写的是诗人在曲江看花吃酒的情景。诗一开始描写的就是一幅百花凋残、落红纷飞的景象:“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本来在春日饮酒看花可谓是“赏心乐事”,但作者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伤春情绪。“一片花飞减却春”这句写得真是深情款款,一般人都是看到落花满地时才开始伤春,而诗人却从一片飞花中就敏锐地感觉到春天已经不完整了。因此,他是失望的,当看到“风飘万点”的落花时,就更加哀愁了。杜甫的诗与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当时朝廷经过战乱,日渐腐败,就好像一个美好的春天却渐渐残败了,是“风飘万点”的,是支离破碎的,这怎能不令人发愁呢?更多描写忧愁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飞花万点像人的愁绪,可是朱敦儒却说“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不要把愁绪比作飞花,飞花毕竟有数,而愁绪却数不胜数。诗人常以飞花喻愁,既形象生动又细腻可感,而朱敦儒却从反意入笔,言愁绪纷繁杂乱,岂是万点飞花就能比的。这种写法,新颖独特,把愁苦之深重表现得更加突出。

  愁是无数的,没有尽头,就像冯延巳所说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人生中的好景不长、笙歌易散,又怎不让人感到可悲可叹呢?一曲笙歌,虽然令人陶醉,但曲终人散后,徒留的不过是一丝丝的愁绪。当人们企图在笙歌美酒中去把握生命时,殊不知这一切都转瞬即逝,化为虚无。因此,今朝“酒醒添得愁无限”,这种愁包含了多少怅惘哀伤!

  叶清臣把愁情写得极其唯美动人,说“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如果春色是三分的话,其中的两分便被忧愁占去,剩下的一分就是风雨了。从手法上看,这几句描写离愁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但从构思上来说,设想十分奇特,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作者在这里把“春色”说成“三分”,“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就把“春色”写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把忧愁与自然现象巧妙联系在了一起。

  贺铸写愁,总是先设一问:“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的愁,是“闲愁”,也正是因为愁之“闲”,所以才漫无边际,飘飘渺渺,让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愁本是无形之物,可是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将之有形化,说那闲愁,大概就像那一川无际的烟草,那满城无形的风絮,那梅子将要黄熟之时的绵绵细雨吧。作者妙笔生花,用极其巧妙的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变无形之虚为有形有质,情感表达十分妥当到位,真实可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展现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他还有一句,写得同样巧妙。“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词人以问句引出一个“愁”字,再以“芭蕉不展丁香结”作答,意谓愁绪太繁杂,难以计数,只知心如未展的芭蕉,如蜷缩的丁香花蕾。“方寸”指一寸见方的心部,又作寸心。“芭蕉不展丁香结”句则直接化用唐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句,极言愁之浓重。这几句一问一答,既写出了别后愁之深之浓,又表达了相互怜惜之意,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黄庭坚笔下的愁,是大海、飞花所不能比拟的,它是整个自然界的愁。“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说自己并不伤感,只是像往常一样喝醉了而已,倒是满川的风月替人发起愁来。这两句故作轻松语,其实蕴含的感情却很深沉。独自离开家乡,回望那“灯火旌阳”,说不愁是假的。只不过愁也无用,不如故作潇洒,因此“我自只如常日醉”中,蕴含有许多苦涩滋味。诗人看似跳出了离愁,让“满川风月”替自己发愁,就把愁无限扩大,漫延到整个自然界,增加了愁的深度和广度。

  李清照写愁之难消时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大概脱胎自范仲淹“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这几句,但李词写得更加工致。“都来此事”,即怀旧所产生的愁绪,算来这种愁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它无时无刻不在。古人写愁情,把愁设想成人体中的一股“气”,它能通行于人体内外,于外多呈现在眉头,于内则多积聚在心头。此词却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把愁之多、愁之浓刻画得十分形象。

  既然愁难以回避,登高亦是枉然。辛弃疾说“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此愁浓重,难以排遣,作者试图到楼上以躲避此愁,然而,愁却随自己上了高楼,没有丝毫的消减。这两句极言愁之郁积不散、难以消除,它无处不在,无时不随。他还说“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解连环”用典,据《战国策·齐策》载,秦昭王遣使出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群臣莫解。而齐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得以瓦解。词人用词典故,一则表明此愁不断滋生,像一个玉连环一样,不打碎则无法解开,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与生命共始终的感情;二则表明为国家的形势担忧,意谓谁人能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呢?“问何人”一语,下得凄侧,它以充满期待的口吻,写足了作者的家国之痛,生命之悲。

  

  其他

 

  形容愁纷乱难理的,如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愁的滋味,词人已经尝尽,它“剪不断,理还乱”。这种离愁,是追忆荣华富贵的生活时的惆怅,是思恋故国家园时的伤感,是失去帝王江山后的悔恨。它像丝一样缠绕在心头,然而,丝可以剪断,可以理清,而这愁却终究无法排遣。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它积压在心头,能真切感受到,却说不明道不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二字极佳,昔日一国之主,今日阶下之囚,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只得默默承受,无言独上西楼……

  形容愁长的,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起句言自己的白发长达三千丈,给人以十分突兀之感;次句道明原因,由于发因愁而白,愁既长,白发自然长,以至千丈。这两句因果倒置,把结果摆在前面,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紧接着再讲明原因,又给人以深沉的悲哀。起笔突兀而怪诞,落笔则惊人而贴切,十分符合诗人当时的心理。对于有理想有抱负之人来说,眼见自己年老体衰却仍一事无成,这种悲哀就显得格外强烈。李白如此,千千万万的人亦是如此,面对日益增长的白发,多少前尘往事齐涌心头,或值得惋惜,或值得悲痛,或值得追念……而这所有的感情如今都幻化成愁,正是“剪不断理还乱”,怎一个“愁”字了得。更多描写忧愁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关于春愁、闲愁,如韦应物的“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贾至的“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晏殊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苏轼的“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管鉴的“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李白的“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等等。关于爱情的愁,如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白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等。也有关于感时伤逝的愁,如张先的“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等。

  

  有关忧愁的常见意象

 

  一、梧桐芭蕉。如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二、流水。 

  三、猿。如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四、杜鹃鸟。如李白“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其他有关忧愁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萧萧江上荻花秋,作弄个离愁。半竿残日,两行泪珠,一叶扁舟。——张孝祥《眼儿媚》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际。——晏殊《蝶恋花》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裹朱颜瘦。——欧阳修《蝶恋花》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