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龙凤斗之[故都的秋」:故园天籁VS李深秋

 昵称29604659 2020-06-25

中国楹联论坛

对联同题龙凤斗之

故都的秋

龙凤斗”第二场的两位精英是故园天籁和李深秋。故园天籁作为一名女联手,联的风格却英气勃勃,行联无论是议论还是抒情都不蔓不枝,有角度,有内蕴。曾入围第一届彭玉麟奖总决赛。李深秋的联作最初以瘦硬为特点,爱以议论行文,斩钉截铁,毫无赘语。后来风格变化,联文血肉渐渐比以前丰满。入围第五届彭玉麟奖总决赛。两人同作为杀入彭玉麟奖总决赛的联手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用三个题目给大家带来精彩的表演。

附两人联作选:

故园天籁:

莫愁湖
胜迹邻风云故地,兴废有凭,遗鉴不随流水去;
湖波映荏苒华年,楼台无恙,春光还待解人题。



沧浪亭
心清则水清,万古烟云一片羽;
春尽复秋尽,四时风月几华裳。

焦山
潮音自往古而来,月影松涛,并作诸天色相;
山势向沧桑立定,云飞浪卷,孤擎一片空明。

琵琶亭
问何日风云无碍?大道直行,不复有天涯之叹;
愿此亭花叶重新,群贤毕至,再来听弦上之音。



李深秋:


屠岸贾
整朝纲乃大节所凭,奈何事与愿违,分晋竟从诛赵始;
归正朔以外家成立,不料福兮祸伏,唇亡即是齿寒时。

陶朱祠
愚忠自古误英雄,效穷途霸越吞吴,岂许全身亏大节;
货殖幸能添列传,得太史迁荣散誉,不惟儒术济民生。

司马相如
类孤鸾久慕和鸣,较栖凤琴悠,当垆酒好,赋到长门犹小技;
非驷马不还故里,至文光北斗,德抚南夷,史崇大汉有真儒。

舣舟亭
泊舟忆游戏文章,到处似鸿泥,垂老投荒,身后有亭分客主;
洗砚留读书种子,摹碑评宦迹,至今遗憾,云中无节许狷狂。

赠最想赠的人
前尘如别梦依稀,云水鉴禅心,最怜月满西楼,两处风情空自老;
长夜有星辰灿烂,分阴宜惜取,但愿奎光东壁,一生彩笔为卿痴。

都江堰

李深秋
山不堪斑竹哀,涉江流以助湘灵,远向苍梧分涕泪;
我亦有书生气,临柳井忽闻艳说,遥思白露动蒹葭。

故园天籁
七二峰山色氤氲,暮矣又朝,俨然蜃景成真,神仙不老;
八百里波光潋滟,晴兮复雨,共此竹枝溅泪,摇曳多情。



金锐评:
深秋此联一反常态,清隽灵秀。起句便以山喻人,斑竹哀思,如泣如诉。之后两个分句承继了这种情感,文字、气息上也是贯穿的,如“涉”、“分”这几个字用得都很到位,“涕泪”又能回扣“哀”字。上联可以说是把君山写活了,从景上看,既有山与水,又有苍梧与斑竹作衬托,而从情着眼,则仿佛演绎了舜帝与湘妃的故事。这就是不粘不脱的境界。
下联不再说风景,而是说有人之感怀,借景抒情。这里作者的手法也很值得一看:上联已经整体写了君山之景,下联如果再写,未免重复,但不从景色入手,又觉得空无依傍。所以,作者选取了君山一个局部入手,便觉得张弛有度、虚实相间。所谓借景抒情,同样,情如与上联一般就显得无趣,若果脱离了太多,也显得上下两联各说各话。这里作者不点出自己的情感,用蒹葭白露的形象,给读者留下回味。
综合来看,此联可算通篇完好,无论写景还是写情。风格上来看,虽然流动,但是不虚浮,依然是温醇厚重。其实说到底,我觉得还是文字的水平,当每个局部都把握准确了,良好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这副联就成功了一半。也说说问题吧,最大的问题,我觉得是下联的起句,这句意思没问题,但是太过轻巧,一是不符合全联营造的气氛,二是转头的一句没有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生生地让上下联从这里断开,幸好第二分句弥补了一些。另外一个问题,是全联缺少特别精致的对仗,这个其实不是问题,但毕竟少了一个给联加分的选项,未免可惜。
故园的联,比起深秋来讲,更加灵动,真可谓“摇曳多情”。上下联分别以山、水发端,然后将风景人文注射于其中。
上联先写山色氤氲,亦幻亦真的韵味,所以收句用蜃景与神仙来呼应。仿佛置身于君山之上,茫茫云水,与天地融为一体。细观其文字,若“暮矣又朝”、“神仙不老”等处,似乎还暗写了人间之情爱,这就是文字背后的内容。
下联写波光,晴雨皆宜,自生佳趣。而从“波光潋滟”联想到“竹枝溅泪”,更是玲珑七窍,真可反复把玩。最后落到“摇曳多情”四字,真好像见到波涛起伏,君山在波涛之间若隐若现,飘飘乎仙矣。
此联一提笔便觉气象很开阔,但又不是一味取大,而是在壮景之中渗透精细的描摹。既有“晚来风起涛声壮”的感慨,又有“潇湘深夜月明时”的委婉,作者能做到相融无间,过渡自然,很见功力。
总体来看,两联各有所长,深秋以浑然胜,故园以灵变胜,我非常想给两联打平分。但是介于上次打平之后,很多人说我和稀泥,所以我毅然决定这两联一定要分出胜负。这里补充一句,故园写了两联,其实我初看的感觉,似乎是第一联更好,如果选第一副,我可能还会继续和稀泥(不过那联我还没细看,只是一个感觉)。一定分胜负的话,多少觉得故园的联零碎了一些,虽然这也是一种风格,但以个人爱好而言,还是偏向深秋一点。
评判如下:李深秋5.5,故园天籁4.5

屈原

李深秋
清名本浊世难容,倘竟能狂澜力挽,仁政功居,仪型岂止推风雅;
故国必孤臣敢死,叹依旧南橘北迁,楚材晋用,香草何曾醒美人。

故园天籁
楚地多才,只不生箕子微子,孤臣报国唯余死;
湘流有恨,长与和九歌九章,千古招魂为盼归。



金锐评:
深秋这联又重新回到老风格上,沉稳厚重,对于人物联来说,尤其是屈原这一类的人物,其实是很正统的写法。此联开门见山,直接写屈原“浊世难容”,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感慨。之后的议论却是另出一笔,不继续写其节,而写其政。作者惋惜屈原未能更好地辅佐楚国,而是选择了投江,名贬实褒,“仪型”处又回扣了起句的“清名”,哀叹其人其能。下联则感慨屈原才华不展,十分沉痛。
此联之长,在于格局与气息,能站住地位,又能不慌不忙,一看就是高手的风范,马步扎得牢,架势摆的开,举手投足,气定神闲。但客观地说,这联的问题还是有一些的。比如上联意思是连贯的,但具体的用字上,“仁政功居”有一些生造,而“风雅”,虽可借指文才,但毕竟风骚并举,多少有些不妥。下联的起句句法上有些纠结,“南橘北迁,楚材晋用”应是说不受重用,但这两个典故在这里我觉得也不算很合适。
故园的联,清爽流畅,并不十分用力,但是思致、韵味都很不错。箕子微子亡国之臣,郁郁而不得志,与屈原经历相仿。这里以二子衬楚人之刚烈,从而衬托屈原之节气。虽然未免苛责古人,但从行文来看,无甚不妥,反曾意味。楚虽三户能亡秦,屈原投汨罗而全其节,这都是立得住的,于是,一个鲜活的形象便呈现了出来。下联以湘流为根基,九歌九章为枝叶,招魂之声如在耳侧,使人一读一叹。
整体来看,联语很端正,上写人,下抒情,章法上是常用的架构,但是上联立意出新,下联情韵不匮,所以全联还是富有变化的,读来也觉得血肉丰满。求疵一下,下联虽然能托住,又有九歌九章来填充,但毕竟还是招魂的老路,而“盼归”二字,多少有些急促。
这联感觉深秋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故园的联则是通篇严整。故,最后评判:李深秋4分,故园天籁6分。

拟周作人挽郁达夫

李深秋
未分管宁席,旋蹈鲁连波,效衔枝怒海争锋,应许精魂增愿力;
华表鹤不归,故都秋已暮,愧投子残棋结局,晚来风雨共沉沦。

故园天籁
君胜庆馀,吾惭水部,廿年风义文章,允钦崖树苍苍立;
方闻击楫,遽见骑鲸,此去白云碧海,空剩陌花缓缓开。

金锐评:
这题目出来后,暗自窃喜,感觉两个人要消耗一定量的脑细胞了,但是现在发现作茧自缚,因为我也吃不准该怎么评,到底什么样的内容、风格,才算符合周作人的身份呢?我左思右想,这联评判的标准,像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情感、内容、文字等等,也不可忽视。换句话说,任何一副作品的好坏都是一个综合评判,不是由某一个方面而决定的,并且,很难做到各方面都照顾到,那就看作者的判断与取舍了,这也是功力所在。
深秋的联,前两个分句意思是没问题的,而且对于郁、周两人的背景还很合适。但是我总觉得,周作挽联的话,会用出“管宁分席”的典故吗?未免不近人情。第三分句承接“鲁连波”而来,以“精卫填海”的典故寄托哀思。下联起句是挽联常用语,第二分句借郁达夫散文篇名,情韵深厚。第三分句自哀身世,结语沉痛。“晚来风雨共沉沦”之语,尤其让人喟叹。总体来看,下联似胜过上联,上联除起句我觉得不妥外,整体也有些零碎的感觉。
故园的联则撇开周、郁两人的政治立场,纯以二人情谊言之。推想,周如真做挽联,未必定要写这些敏感的话题,避重就轻是聪明人的作法。虽然若还原当时情景,周之挽联很可能如此,但作为拟作而言,难度系数终究降低了些。以文字来看,前两句写二人情谊,三、四句既言文章又言气骨,郁达夫其人仿佛跃然纸上。下联惊闻噩耗,惜之叹之。“白云碧海”语或取李白挽晁卿之诗,此处颇见深情,结句“陌花”开而斯人不在,文笔浪漫,不直写哀思而哀思自在。
总体来看,两人选取角度完全不同。深秋“明知骗有虎偏向虎山行”,故园则是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单从难度系数来看,是深秋更胜,但从完成度来看,故园的联气息、文字都略胜一筹。此联不好评判,毕竟取舍不同结果也不相同。本来想打平分,但是未免和稀泥之讥,还是分个胜负吧,只以我的喜好而论,略偏向故园的联。
故园天籁:5.5  李深秋:4.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